分享

[神经影像] “红斑狼疮性脑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忘仔忘仔 2020-12-14
红斑狼疮性脑病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

【病史摘要】

女,31岁。间断性发热9年,加重1个月,颜面部可见结节性红斑,ANA 1:1280IgM: 2.04 g/LIgG:36. 2 g/L。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1红斑狼疮性脑病MRI检查

【影像所见】

1ABCDEF,横轴面T1WIT2WI及冠状面T2WI显示右侧海马区和左侧颞、枕叶交界区皮质可见片状长T1T2信号。图1GHIJKL,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片状及环形强化。

【诊断和分析】

本病例诊断为红斑狼疮性脑病。

影像学诊断要点:主要发病部位为单侧或双侧额、顶、枕或颞叶皮质下白质或深部白质、基底节区、脑桥及小脑,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弥漫型和局灶型;主要表现为区域性脑梗死、脑出血、脑炎样改变及脑萎缩;弥漫型多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脱髓鞘样改变,其预后较好;局灶型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区域性脑梗死、脑出血、脑炎样改变,其预后较差;CT表现为低密度灶,如发生钙化则为高密度影;MRI 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急性期病灶较大,边界模糊,静止期病灶缩小,边界清晰。

【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

主要与脑炎、脑梗死相鉴别。

1.腔隙性梗死

1)主要见于老年患者,病变常位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白质内。

2)急性期DWI表现为高信号,MRI表现为稍长T1T2信号,梗死后13天即可出现强化,梗死后24周可出现不均匀强化。

3)单纯从影像上鉴别有一定困难,应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

2.病毒性脑炎

1)表现为脑内长T1T2信号,可伴有脑膜的强化。

2)两者根据影像及临床病史易鉴别。

【检查方法及选择】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结合临床资料 MRI可以诊断本病,并在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临床病理和随访】

本例为临床证实。本病主要病理为急性坏死性小动脉及细动脉炎,活动期以纤维素样坏死为主,慢性期血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血管周围可见水肿及基质增生。治疗后,大的病灶可完全吸收。

【评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部影像学异常的发病率为10%20%MRICT表现多样,与 临床类型及预后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病变,还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