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汤合右归饮——阴阳解析 胸痹心肾阳虚证候: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剂: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参附汤:《妇人良方》 人参一两(30克)、附子半两(10克)。 先将生姜、大枣用水煎汤,去渣留汁,以汤代水煎煮人参、附子,取汁徐徐饮服。 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右归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炒) ,山茱萸3克,枸杞6克,甘草3~6克(炙) ,杜仲6克(姜制), 肉桂3~6克,制附子3~9克。 用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温服。 功用:温补肾阳。 解析: 阳性药:附子、生姜、大枣、熟地黄、山茱萸、杜仲、肉桂 平性药:人参、山药、枸杞、甘草 阴性药:无 君药:附子 炮附子: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回阳救逆、温里逐寒、温经止痛。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山茱萸:酸,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 枸杞子:甘,平。归肝经、肾经、肺经。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阳性药物多,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以补火助阳为主,针对虚证;少阴太阴合病(表里寒)。 方剂中,附子、生姜、肉桂,补火助阳;人参、山药、枸杞、大枣、熟地黄、山茱萸、杜仲,滋阴补精、补肝肾;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以补火助阳为主,滋阴补精、补肝肾为辅。适用于阳气虚衰,气机痹阻,血行瘀滞者。 |
|
来自: 山药怀姜麦芽糖 > 《中医内科学方剂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