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一周】漫天火药味儿,今年还怎么过圣诞?

 百万庄通讯社 2020-12-14

本周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然而在欧洲,欢乐的气氛被几声枪响和人群的惨叫声撕成碎片,即将降临的圣诞节瞬间被愁云惨雾笼罩。

国际局势依旧起伏不定:在叙利亚,阿勒颇人民终于得以重返家园,却只能在满目疮痍中怀念昔日辉煌的影子;在土耳其,俄罗斯大使被一名前防暴警察夺去生命;围绕南海的一只潜航器,中美新一轮斗法再次展开……

大风能吹散雾霾,但这浓浓的火药味儿何时才能消失?


大使遇刺,大局为重

当地时间12月19日晚,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在安卡拉出席《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罗斯》摄影展时,遭遇枪击身亡。事件发生后,叙利亚极端组织“征服军”发表声明称,凶手是该组织成员,此举旨在“为阿勒颇复仇”。

刺杀大使,是对一国的严重挑衅。有人甚至把这件事与挑起一战的“萨拉热窝事件”相提并论,并搬好小板凳,坐等俄土厮杀。

但结果却有点出人意料。事后普京立即表态称,杀害俄驻土耳其大使是意图中断俄土正常关系的挑衅事件,这种挑衅获得的回应只有一个,即反恐斗争的加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基本保持了与此一致的口径。

随着阿勒颇重新被政府军控制,叙利亚局势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普京希望能在特朗普上台之前,与伊朗、土耳其尽快达成协议,为叙利亚的未来做出安排。而已经与美国翻脸的土耳其,也不愿因一次刺杀与俄罗斯分道扬镳。显然,眼下叙利亚才是“大局”。

一次“海底捞”引发的争端

12月15日,中国海军打捞船在南海九段线附近海域发现了一具不明装置。核查后发现,这个装置是美国的无人潜航器。20日,中方在打捞地点附近,把这一潜航器归还给美国。

原本以为这一事件就这样告一段落了。但美国方面却以一副受害者的面孔站出来,指责中方违反国际法,是“偷窃”行为。

要说国际法,美国并没有可依据的条款。因为,关于无人系统的海上通行与海洋活动,国际法方面目前仍是空白。不论事发海域公海、专属经济区,还是有历史性权利的水域,想要以“违反航行自由”来指责中国,都过于牵强。

而且,中国方面出于过往船只和人员安全考虑,将不明装置打捞出海,这又有什么过错?

无理还要辩三分,美国这么吵吵嚷嚷,只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美国军方在刺探中国军情,偷偷搜集中方的潜艇信息。

不如低调点,给自己留些脸面。

欧洲的圣诞劫

圣诞将至,欧洲人民却轻松不起来:

12月19日晚,一辆波兰牌照的载重大卡车突然撞入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布赖特沙伊德广场圣诞市场,导致12人遇难,近50人受伤,ISIS宣称对这一事件负责;

同一天傍晚,一名枪手潜入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市中心的一座清真寺内,向正在进行祈祷的人群开枪,造成至少3人受伤。

其他欧洲国家的反恐形势也同样不容乐观。不久前法国就又一次延长了国家紧急状态,这次是延至明年7月,到时法国就是连续20个月处于全国紧急状态了。

为了能顺利度过圣诞,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都提升了安保级别,进一步强化反恐措施。

恐怖主义已成为高悬在欧洲头顶的利剑,让人丝毫不能放松,而这种警惕和恐惧也让主张收容难民的政治家们更难赢得民心。

重返阿勒颇

“战火什么都没给我们留下,还毁掉了我们童年的记忆。”重返阿勒颇后,一位当地居民伤感地说。

这里曾因众多的历史遗迹而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回想老城昔日的辉煌盛景,眼前的断壁残垣让很多人心情复杂。

经历了5年的战乱,如今叙利亚政府已将阿勒颇、霍姆斯、哈马、大马士革和拉塔基亚这五大主要城市控制在手中。对政府军来说,叙利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内战的苦难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阿勒颇的反对派虽然撤离,但很可能卷土重来。ISIS势力虽然被削弱,却并没有完全消失。

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会为叙利亚未来做出怎样的安排?即将上任的特朗普会采取怎样的中东政策?这些都让叙利亚的明天充满变数。

END

撰稿 / 马里奥

漫画 / 王梦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