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拉伯之冬”已至,“波斯之春”会来吗?

 百万庄通讯社 2020-12-14

“考虑到缺乏领导、组织和任务,

这次事件应该接近尾声了”。

2011年爆发的“阿拉伯之春”,导致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多国相继陷入内战和混乱,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崛起。“阿拉伯之春”逐渐演变为“阿拉伯之冬”。

伊朗原本是浪潮冲击下难得的“静土”,如今也陷入了混乱。近日,伊朗民众示威游行愈演愈烈,已蔓延至全国多地。这场因抗议政府削减“低保”和物价高企而引发的反政府游行,是否会演变成一场“波斯之春”?

▲  从2017年12月28日起,3天内伊朗抗议活动已席卷全国。

示威爆发

2017年12月27日,伊朗顶级宗教人士(保守派)率先发难,称“政府应该为人民的生活现状感到耻辱”;28日,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首先爆发游行,多个城市跟进;29日,10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 ;30日,首都德黑兰聚集了近千名群众;2018年1月1日,示威者对警察开枪,造成1名警察身亡。▼

值得注意的是,游行逐渐向暴力化方向发展。社交媒体上一些来自外国的信息鼓励民众流血、牺牲,甚至有用户发布教授制作炸弹、燃烧弹等来对抗警察的内容。

根本原因

在伊核协议签署、打破石油禁运之后,伊朗经济增长已经转负为正。然而,民众的生活处境并未根本好转,年轻人失业率节节攀升,物价始终高企不下。

究其主要原因,石油收入的多数优先交给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下属的伊朗革命卫队,而非交给政府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政府大幅砍掉2018年度公民生活补贴预算,正是此次示威爆发的导火索。

近期伊朗食品价格节节攀升,鸡蛋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了近一倍。在经济形势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砍掉补贴的举动,对伊朗普通民众的影响无异于雪上加霜。

此次爆发大规模游行,说明民众对当局的耐心已经耗尽。民众改善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与政府对改善经济状况的无能为力,构成了一对结构性矛盾。

打破禁忌

保守派原打算通过怂恿反政府游行,动摇温和改革派总统鲁哈尼的统治基础,为下次大选做准备。然而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示威者对经济状况的不满迅速转向对政治体制的冲击。

▲  2017年12月31日,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内阁会议,试图安抚民意。

一是,大多数民众早已对保守派政治家不抱任何希望,现在保守派又怂恿民众对温和改革派失望,结果就造成更多的民众对整个伊斯兰共和国体制失望。

二是,伊朗的最高禁忌——不得在公开场合抨击真主在世间的代理人精神领袖——被打破。

在示威中,德黑兰、阿巴斯港等地的哈梅内伊大幅海报画像被撕碎、焚烧。最具标志性的是,德黑兰的游行者推倒了美国大使馆遗址附近的哈梅内伊巨幅画像。

▲  德黑兰的抗议者向哈梅内伊宅邸所在地巴斯德大街行进。

要知道,最高领袖在伊朗政体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全社会都在悬挂领袖画像,平日里议论领袖就是大不敬,更不要说推倒了。

三是,示威者表达了对巴列维王权时代的怀念和敬意。国内积弊引发的不满情绪,刺激着民众怀念王权时代的开放与富裕,渴望复兴波斯民族文化,这对伊斯兰共和体制的冲击不可小视。

“波斯之春”?

▲  对于伊朗局势,西方有点按捺不住内心的“小激动”,出手了。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对反政府示威表示支持,宣称:“伊朗人民渴望自由,变革的时候到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赞扬伊朗的反政府抗议民众,并祝伊朗民众成功。加拿大政府发声明称“为伊朗人民行使基本权利和平示威感到鼓舞”。

那么,此次示威,会如西方预期的那样演变为一场“颜色革命”或者是所谓的“波斯之春”吗?

未必。

伊朗政府其实有着极为强大的控制能力。有数据显示,国有经济超过90%直接或间接掌握在革命卫队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军队一定会为保卫政权斗争到底,不会出现军队哗变的情况。

西方期望已久这场所谓的“革命”,很可能是“一场空”。

最终结局?

如今,伊朗官方媒体透露,已逮捕超过500名示威者,其中超过八成承认收到外部国家的钱和指令,利用伊朗人民对物价上涨和高失业率不满而举行示威。外部势力介入的影响力正逐渐被消解。

▲  1月2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会见伊朗殉道者家人,并在会面上发表讲话。据媒体报道,哈梅内伊称国内爆发的抗议活动是由外国势力操控。他表示:“近日,伊朗的敌人向这些闹事者们提供着金钱、武器和政治的支持,以让他们来伤害伊朗”。

事实上,尽管各地的小冲突尚未平息,但德黑兰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国际危机组织伊朗项目主任阿里认为:“考虑到缺乏领导、组织和任务,这次事件应该接近尾声了

撰文 / 李刚

编辑 / 宁静

图片 / 网络

制作 / 徐曦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