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枪!美国现越战后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主力是学生

 百万庄通讯社 2020-12-14

事实上,

学生成为反对枪支的主力人群

并不让人感到惊讶。

枪支暴力是美国社会的一大痼疾,而广大青年学生正在“不惜一切代价”与之对抗。

▲  3月24日,来自全美各地的学生齐聚美国首都华盛顿,进行了一场“为了我们的生命”为主题的大游行。

这是美国继越战之后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华盛顿有50万人参加。而在华盛顿之外,全美各地共举行了近800场相同主题的游行,参与人数接近200万。

此次游行是由2月1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道格拉斯高中校园枪击案的幸存者发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多数是青年学生。

本可避免的悲剧

▲  2018年2月14日,在这个本来平静浪漫的日子里,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都会区道格拉斯高中的年轻学生们在枪声下惊慌失措地逃出教学楼。

▲ 2月19日,尼古拉斯·克鲁兹出庭受审。

曾于该校就读的学生尼古拉斯·克鲁兹用一把合法购得的0.223口径雷明顿弹AR-15式步枪,夺走了该校17名师生的生命。▼

道格拉斯高中枪击案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为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件,而美国联邦及州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严重失职行为让学生们更加愤怒。

▲  凶手尼古拉斯·克鲁兹经常在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上发布自己手持长刀手枪的照片,并威胁身边的同学。而在枪击案发生的一个月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接到了克鲁兹拥有枪支,行为怪异,极有可能策划校园枪击案的线报。

然而,还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制止这桩事先就如此张扬的枪击案。

悲剧发生后,美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控枪罢课游行。

▲  为纪念道格拉斯高中的17名受害者,3月14日上午10时,全美2800所学校的学生集体罢课17分钟。华盛顿的学生们更是直接游行至白宫门前,手持标语——“你的祈祷一点都不管用”“下一个受害者是我吗”“你的双手沾满了我们的鲜血”。他们悲痛难忍,嘶力竭。

“下一个受害者是我吗?”

▲  2月28日,特朗普在电视谈话中表示,政客们不应该畏惧美国步枪协会的力量,对于那些显示出迹象的“极端危险人物”,可以先“拿走他们的枪支”,接下来再进入正当法律程序。

而仅仅一天之后,美国步枪协会的说客便洋洋得意地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们与总统特朗普及副总统彭斯会面,并且特朗普总统已经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  3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推特表示,两党议员对拥枪持不同看法,但应该尊重宪法第二修正案。2日,特朗普再次发表推文,表示在白宫与全国步枪协会的会议很棒。

特朗普总统摇摆不定的态度让支持控枪的民众非常失望。

一场反对枪支暴力的运动正在悄悄酝酿。

率先站出来的是枪击发生地道格拉斯中学的学生们,他们勇敢地在媒体的镜头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  其中,高三学生艾玛·冈萨雷斯凭借着具有感染力的演讲在网络上获得了众多的支持。她说:“这些大人们可能已经习惯于‘世事本就如此’,但是作为学生,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这次你不能学到什么,那么下次你会遭受同样的失败。”

网络的力量使这些孩子们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多。仅仅三天的时间里,他们就在gofundme网站上获得了超过200万美元的捐款。

反对枪支的主力

对于学生们这一自发的举动,社会各界的态度截然不同。

包括纽约州在内的多所学校出台规定,参加罢课的学生将会按照旷课处理并且接受校纪处罚。

而以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则选择支持学生们的决定,并且在线上开展直播,向学生们普及他们的合法权力。

支持学生的组织在颇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上发文:“在学校里,你有权以不扰乱学校秩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校外,你和所有人一样享有平等的言论自由。”

事实上,学生成为反对枪支的主力人群并不让人感到惊讶。

作为在社交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他们更容易看到那些受害者在同样的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生活逐梦的照片与视频,并且更能够与枪击案件的幸存者产生共鸣。

触目惊心的数字

美国近年来校园枪击事件数量的上涨趋势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根据非营利性机构“枪支暴力数据库”统计,2014年,共有7人在校园枪击事件中丧生;2015年,33人在校园枪击事件中丧生;2016年,25人在校园枪击事件中丧生;2018年,仅仅过去了三个多月,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了23人。

事实上,据《华盛顿邮报》统计,1999年以来,共有170所小学和中学的超过15万学生经历过校园枪击事件。

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下一个受害者是我吗?”这样的问题便尤为掷地有声。

于是,当政客们仍深陷各方利益博弈时,学生们选择走上街头。

他们年轻的声音是如此难以忽视,以至于连特朗普本人也不得不回应:“今天,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年轻一代选择行使自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权力。”

这其中的言外之音不言而喻——他希望学生们也能同样尊重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所规定的公民持枪的权力。

可如何正确地行使这一权力,其解释权恐怕不在这位年逾古稀、位居高位的三军统帅手中,而会由网络上关注这一问题的年轻人决定——至少现在看来,他们已经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

撰文 / 曹嫄

(哈佛大学法学院博士)

编辑 / 张晶、亚楠

图片 / 网络

制作 / 徐曦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