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生飞 | 读《秦岭魂》【特约作家】

 醉歌文苑 2020-12-15



  读《秦岭魂》 

作者:王生飞

刘强在30年前就萌发绘制长篇表现秦岭的画作。

想必是被秦岭的原始、苍凉、厚实、秀美所感染,为中国铁路史上最为壮观、充满传奇色彩的宝成铁路所感动,几十次入秦岭采风,依山蹲岩速写,乘飞龙,越天堑、钻山洞,驿小站,访人家,在苍凉壮美的怀抱中吮吸着自然美乳汁,感受着人间奇迹的雄壮,让石壁千仞、飞瀑高悬、深壑万丈、乱云飞渡、苍松峻岭的原生态美与青青梯田、杏花拥村、长桥奇峰、铁龙盘折、长啸深谷、跃上青天的人工造美,溶进自己的艺术血液。厚积薄发,百幅长卷连通画—《秦岭魂》在艺术襁褓中孕育生成。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深邃的组诗

翠峰之间汩汩溪流发出的声响如同七弦妙语乐章,阳春三月杏花丛中簇拥掩映几户人家如隐士仙居,深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斑斓多姿,迷人万千,重峦叠翠云雾妖烧似仙神游飘忽游浮,……傍山立石,无论是俯瞰还是眺望,胸中必然生发一种情怀,萌动吟诵这山这水美的意境,面对自然景观,人们常常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刘强则用绘画弥补了语言的缺憾,细致的描摹,工笔的精致,多彩的浓淡,线条的粗细相衬相配,是绘画与自然绝佳相宜,再现出自然绝美,加上诗般的眉目点级,你完全可以进入诗的意境,百幅连贯,不亚于观赏一台优美诗的朗诵会。

你不需要思考,不用挖空心思探求,只会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理念、诗意以及与自然景观的契合之中的巨大感染力。秦岭太美了,美不胜收,足履之时,眼到之处,必是诗意的冲动,于是作者把一首首小诗般的景致,移步换景,一气连通吟咏成组诗般的百幅长卷。一口气读完,你完全被作者对秦岭的痴情,对祖国山水的挚爱所感染。

这是一曲苍凉而豪迈的壮歌

细读百幅画卷,在领略苍翠劲绿、高山流水的诗意美的同时,你会被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之间飞动的两条银蛇似的钢轨几度曲折执着的盘旋跃上秦岭峰巅所震撼。蓦地,古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叹息在你脑际闪现。几千年来,游历秦岭的文人骚客侠士望秦岭而叹,眺峰巅而却步,扼腕而折身、官兵修栈道而难越秦巴南北,曾经多少仁人志士梦想修西北与西南通道,皆因国之贫穷落后夭折,为无能乏力所摧杀,只有新中国的成立,才有此壮举。当首幅“铁龙雍州始腾飞”和“蜀道难,何难上青天”连接你的思维,一组数字猛然敲击你的心灵:304座隧道,961座桥梁,974座涵洞,“8”字形盘旋45公里,2807座坟茔,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艰苦卓绝,需要多少血肉之躯和着汗水去铺垫,有多少人间奇迹相传,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为文学家所称颂,是什么舞动着飞龙旋上秦岭最高峰?在荒蛮与凄凉,险山与恶水,足无路可行,人无立身处,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中,再造“云托长桥”、“云缀小站”、“铁龙腾飞”、“洞含翠岭”、“声喧乱石”的壮景,需要何等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更要有如何非凡的毅力和胆略。因苍凉而豪迈,因豪迈成壮举。一个“何难”呈现全体建设者豪迈之情和中国人民英雄气概,这正是秦岭魂之所在。

品读一幅幅画面,我们惊叹,我们悦目,我们自豪,油然而生敬意和一种感觉:作者不仅绘制的是秦岭的壮景,更是为秦岭魂唱的一曲壮歌。百幅长卷是在繁复恢宏的造景与深邃高远的意境中相互渗化,相互村托,表现作者情怀的。

在画境里,我们能读出一种情满于山,意溢于水的感觉,能领会到气集于动感,神凝于画外音的内在情感地倾诉。她完全把情感的宣泄和心灵深处与自然的对白溶于笔墨。以笔墨的轻重和浓淡,线条的干湿和疏密,色彩的薄重和多变来架构画面的,以墨取胜,顺势皴擦,层层积染来表达神韵,着力于气韵和境界,追求沉郁与奔放同在之美。百幅长卷恰当地处理虚与实、动与静的关系。虚实相间,动静互衬。在虚中突显实,用实来烘托虚,对比冲突中,艺术地表现内在的精神实质,云、山、水、车、树、屋是百幅长卷的六大主角,构成了三大表现:表现自然景观的千姿百态,讴歌山河壮丽之美;表现寄情志于物景,从而造化自然,征服自然;表现生命百态之间的关系,以抒发个人情怀和意念的张扬。

百幅长卷层次分明,层层见笔,笔笔求变,注重了意的集中,景的复合,有些许写意笔调,故而少了精微,通透感似有见少之嫌。欣赏百幅长卷就是一种轻松的享受,不需苦思冥想它的魅力,因为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情感是自然的流露,自然美与崇高美是统一的,美又是赤裸裸的,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的美感韵味;更是一种精神兴奋剂注入的感觉,那里面的情怀和蕴含精髓让你振奋,使你血液在视觉的刺激中不知不觉沸腾。其神韵不断地感染,促你奋发向上,向上,有一种莫名状的附着体,那便是秦岭魂与你心灵的结合。

百幅长卷秦岭魂是巨制,是成功的。作者献给宝成铁路建设者的礼是厚重的,祝作者画出更高境界更富诗情的画作,愿秦岭魂永在!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转载须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