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手机深陷“广告门”,要赚钱就只能打广告?|深扒

 雷科技 2020-12-15


近日MIUI爆发了“广告门”事件,不少用户吐槽MIUI广告变多这一问题,更有甚者吐槽小米是“卖广告送手机”。一年前就有用户在小米社区等处反馈这一问题,而MIUI广告则有增无减。

大都是看上去巧妙地在MIUI各个位置插入应用下载、内容链接等形式的广告,其中一些是推广小米自家产品比如小米手机5,还有一些来自于第三方广告主。

几乎不用怀疑,在ROM里面大肆做广告,小米将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智能手机正在迎来广告围城。关于智能手机广告门,雷科技(微信ID:leitech)这里整理了一些问题。

智能手机做广告究竟对不对?

智能手机与功能手机最大不同在于,手机厂商对其拥有持续的、远程的控制权,基于这一控制权,手机厂商具备推送广告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智能手机就行过去的报纸、杂志一样,它是一种新的媒体——手机里面很多App是新媒体容易理解,但别忘了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媒体,待机画面、桌面、内置应用等等都可给用户提供信息,并且基于Android定制的ROM本质是一个应用。

因此,如果智能手机是媒体成立,那么它选择做广告就无可厚非了。

尽管 Android 本身没有做广告,但Google对它的期望正是引导到自家的Google Glay、Google搜索、Google Maps等业务,为自家业务“做广告”,iOS同样有这样的目的。所以,智能手机做广告本身是没什么错误的。

为什么小米做广告最为积极?

在MIUI被吐槽广告泛滥之前,智能手机行业还有一些广为诟病的地方,譬如预装问题,一个手机出厂之前恨不能预装上百款App,大部分都是我们不需要的,毫无疑问,预装是广告的一种,并且是手机厂商的一大收入来源,第三方应用市场反而日渐消退。

现在MIUI被吐槽“广告泛滥”,反而不是预装,而是五花八门的广告形式,看上去很聪明地植入在了“下载管理”“文件管理”“消息推送”…为什么小米MIUI做广告最积极?

小米是互联网手机的始作俑者,其核心理念就在于不(只)靠硬件盈利,硬件只是加载服务的载体,在后续的各色服务中通过广告、内容等方式盈利才是重点。就是说,小米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与之思路最为接近的是奇酷和乐视。乐视主要是靠会员费赚钱,广告可以少一点;而小米和奇酷在内容上暂时还没有乐视的生态,“卖内容”不会成为主流模式,“做广告”就成为很自然地一种营收手段了。在一年多前有人说MIUI已经独立盈利了人们还不大信,现在看来,坐拥近2亿用户的MIUI靠广告模式盈利应该不难。

除了做广告,手机厂商还能如何变现

在卖手机之外寻求变现方式,并不是始于智能手机的,收效最显著的当属“山寨机”,它们与运营商、SP/CP沆瀣一气,在手机中内置了大量的“扣费陷阱”,你点了之后就会发一个笑话短信给你(有时候连笑话短信都没),然后一元钱就没了,许多用户都曾有过“被手机抢钱”的经历,当时不少山寨机、SP/CP大发横财。

随着行业规范,智能手机应该不会走这条道路,但除了广告之外,还有许多变现方式。例如乐视的会员模式,你可以看到收费内容还能获得“不看广告”的权利;再比如电商模式,手机厂商直接上线自家的商城,说不定某天乐视手机就会卖“生态大米”呢?

智能手机应该怎样做广告?

期待一款应用不做广告是不现实的,同样,期待手机厂商在系统上不做广告也是不切实际的。

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广告不应该强奸用户体验,尤其是对于总是标榜体验至上的公司来说。针对MIUI的广告问题,小米工程师孙鹏在知乎的解答是这样的

好的广告是用户喜欢的,是商家和用户共赢的,比如果粉/谷粉喜欢的苹果/谷歌在苹果/Android手机上做的广告。

不好的广告是用户讨厌的,是商家和用户双输的,比如果粉/谷粉讨厌的小米在小米手机上做的广告。

一个广告如果用户不喜欢,那最大的受害者其实并不是用户,而是投广告的商家,因为花了钱并没有得到任何收益,这样的模式一定不长久。

这位工程师显然是不懂广告,其逻辑“如果一个广告用户不喜欢商家就会受害”是大错特错。

成人网站像狗皮膏药一样的各色广告(赌博网站等),还有强制弹出,我们喜欢吗?不喜欢。脑白金十多年不变的广告观众喜欢吗?不喜欢。就拿手机行业来说,之前预装应用泛滥,我们喜欢吗?不喜欢。

难道那些为广告买单的金主没有受益?

在预装应用泛滥时就有专家为厂商站台,说这是为了用户好。看到这样的说辞只能呵呵。雷科技(微信ID:leitech)认为,广告应该在量和质上都有所保障,两者前提都是不要影响用户体验,不要影响用户对一款手机、一个应用、一个内容的正常使用或消费。

手机上广告越来越多怎么办?

消费者如果认为一款App广告太多,大可用脚投票,转投别家,因此做广告的反而会考虑下用户利益——除非这款应用没有可替代性,才会肆无忌惮地做广告。

手机则不一样,消费者花钱买了之后,替换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就算广告十分泛滥,往往也没有办法马上转投别家,通过硬件获取用户成本确实很高,但却有与生俱来的高粘性

雷科技(微信ID:leitech)建议,手机做广告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 给予消费者知情权

去苹果官网可以看到,每一款手机预装了哪些应用,都是有清晰的说明的,现在一些手机厂商开始学习这一点。同样,对于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广告、广告形式,手机厂商在用户购买之前应该确保其知情。在系统中,如果是广告,要有明显的标识,现在新闻客户端、百度搜索都会将推广信息进行标记,让消费者知情,手机里面的广告是否可以学习一下?

  • 给予消费者选择权

一些影响用户体验的广告,消费者可选择关闭,并且是很简单地关闭;还可推出不同的版本,无广告版和有广告版就像Amazon Kindle一样;还可推出不看广告的“纯净版”服务。不要做强迫消费者的广告形式,比如“不看广告就不给你解锁桌面”这类玩儿法。

  • 对广告内容负责

搜索引擎、浏览器等平台已经尝试“赔付”制度,就是消费者因为虚假广告利益受损之后可以赔付。智能手机作为一类广告平台,同样需要对广告负责,比如拒绝一些高风险广告如P2P这类,再比如推出赔付服务。

这些都不是法律规定,手机厂商总有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毕竟大多数企业都很聪明却不够善良,“我们也要吃饭要赚钱啊”是常见理由。不过,如果不顾用户体验,最终用户将会用脚投票,你暂时“捆绑”了用户,但其一旦离开,再拉回来则很艰难。

还有哪些智能硬件会成为广告平台?

许多智能硬件都向走“硬件不赚钱,靠别的赚钱”的模式,但实际上能走通这种模式的智能硬件不多。因为大部分智能硬件卖出去之后,消费者与平台关系其实不是那么大了,最终成为断线的风筝,比如智能路由器、智能电饭锅,用户其实很少需要与平台发生交互。

用户与平台交互最多的是“内容娱乐型”智能硬件,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产品上,需要平台源源不断地提供海量内容。基于此,在智能手机之后,最有可能变身广告平台的将是智能电视小米电视同样开始尝试在各种地方植入广告了,比如待机时的壁纸,比如内容前的广告,还有一些影视内容的宣发,甚至在小米电视上你会看到小米空气净化器的购买链接。因此,购买智能电视的用户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未来你在智能电视上看到的广告一定不会比传统电视台的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