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设备深陷隐私三宗“最”,谁来为用户泄露的隐私买单?|深扒

 雷科技 2020-12-15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的世界,人们对于智能的理解也在发生改变。从很早以前出现的智能手机,到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概念,标志着智能设备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与此同时,用户的隐私问题也尾随而至,成为了现今科技界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这几年,关于智能设备隐私方面的争议几乎从来没有停过。相关的报道接连曝光,但最后却都不了了之,似乎我们已经成为了地球上最不安全的一代。最近小米上线了其官方营销平台,终于解释了为什么最近 MIUI 的广告激增这一现象。有网友调侃称,小米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卖用户”了。

小米营销平台于本周正式上线

而笔者却担心的是,小米这样“卖用户”,在用户的隐私安全方面是否会有风险。根据今年3月份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应用程序的广告将会导致智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而小米在自家 MIUI 上光明正大的植入大量广告,不知对用户安全方面是否已经做好相应措施。

根据这件事,笔者也联想到了诸智能产品也正在或即将面临隐私安全问题。不妨跟着笔者一起看看,有哪些智能设备在隐私安全方面坑了用户一把。

(图片来源于:josic)

  ◆    


智能手机:最老生常谈的隐私问题

智能手机的隐私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就有各大媒体报道智能手机的隐私问题。当时尤以Android手机在这方面的争议最为严重。我们知道,iOS是一个封闭的操作系统,因此在隐私泄露方面的风险要相对较小。而Android则是开源移动操作系统,其系统漏洞、应用程序甚至是工业上的某些设计都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不过随着Android系统的不断迭代更新,再加上不少公司也推出了保护隐私的app,Android手机的隐私安全性也在不断改进。在最新的Android 6.0中,用户已经可以在自行更改应用权限。再加上目前各大手机厂商也在产品中加入了指纹识别模块,对安全性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已经无懈可击。在手机广告方面,除了上述MIUI植入广告外,苹果也从 iOS 8 起在设置中提供了“限制广告追踪”的选项,说明应用程序广告的确有以数据的形式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此外,还有随着近两年兴起的“各种Pay”的移动支付方面的隐私问题,甚至将直接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

(图片来源于:taihuoniao)

  ◆    


智能摄像头:最迷之尴尬的隐私问题

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消费者在选购智能摄像头的初衷,也正是为了安全,例如:防盗、看护小孩或宠物等。然而智能摄像头的功能却似乎并非仅仅只是让用户监控自己的家,还能让用户在家时被别人监控。去年年末,就有新闻报道过,有用户在家的时候发现自家的智能摄像机被别人“上线”了:

几天前,汪小姐在家和宠物玩,摄像机突然提示“摄像机上线了”。她赶紧把自己的手机拿起来看了下,发现自己并没有登录手机APP,摄像机怎么就上线了呢?

随后,她将手机APP登录密码更改了一下,接下去的几天,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就在昨天,汪小姐家的摄像机又“被”上线了。

汪小姐告诉记者,她不准备再用这样的智能摄像头看管宠物,怕自己的隐私被泄露。

这种天雷滚滚的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由于某些智能摄像头在安全性的技术方面不过关,造成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窃取用户隐私。此外,部分厂家推出的智能摄像头产品,还支持用户将自己的视频监控画面分享到社交平台,供好友观赏点评。那么,一旦用户分享出了不希望分享出去的画面,也将造成隐私的“自曝”。这种种后果,也着实违背了这一产品本身的设计初衷。


(图片来源于:pixelon)

  ◆    


智能电视:最意想不到的隐私问题

一般而言,人们理解的传统电视和隐私泄露这方面应该是搭不上边的。不过由于近几年互联网电视的勃兴,致使电视机也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网络终端。而智能电视较之传统电视,则更是在软硬件水平层面又有了显著的提升,变成了一体化信息终端。

日前就有媒体报道,三星智能电视通过内置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形式,将有可能从硬件层面造成隐私安全问题。由于采用内置设计,用户无法察觉摄像头和麦克风正在工作。此时,用户在电视前被摄像头和麦克风录制的语音和视频,将会通过网络上传存储至三星的服务器。一旦有黑客入侵三星电视系统,这些数据就可能遭受泄露。

例如,你与家人在电视机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将被电视摄像头收入眼底;而诸如商业谈话等机密信息,也将有可能被麦克风录入并上传。之后三星就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这将使用户在不经意之间就被三星给“监控”了,从而使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

由于许多消费者对电视的戒心,明显不如智能摄像头和智能手机。再加上因为智能电视发展速度较快,消费者一时无法弄清个中原理。因此,这一产品最可怕的就是消费者就根本察觉不到,什么时候自己的隐私就被泄露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我们在感受科技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这些产品的背后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防微杜渐与此同时,各大科技公司除了需要不断探索新技术和发布新产品外,也要确保其产品对消费者的隐私安全不会构成威胁,避免因小失大,这样才能构筑彼此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否则用户隐私这笔大账,最终还是要靠企业来买单。

·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查看

搭配这些 VR 外设,VR 体验能从强大变为极致|深扒

苹果汽车剧透汇总:售价高达 45 万?这回肾不够用了|盘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