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R 体验为何如此炫酷?不得不感谢这些背后的大功臣

 雷科技 2020-12-15


当人们在谈论 VR 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 VR 头显,然而构成完整的虚拟现实体验的系统并不单单只有 VR 头显,单从 HTC Vive这 款设备看,就已经包括了一对手柄和一对定位“灯塔”。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会有越来越多的VR“外设”,笔者此前也发表过一篇文章《好马配好鞍,除了强大的头显你还需要这些 VR 外设》盘点过这些设备,当然,除了那些“外设”外,还有很多东西能跟 VR 搭边,这些东西或许已经在默默无闻的为 VR 服务着,或许在未来会有很大潜力...

  ◆    


景深摄像头:本来用于无人机视障感知,在 VR 上却可以实现空间定位追踪

景深摄像头主要目的不是用来拍照,相比普通的摄像头其最大的区别是可以监测环境的景深信息,比如可以知道同一画面内不同物体的相对距离等,这种设备能可以作为一种传感器使用。

比如当应用在无人机上时,可以使机器获得诸如室内/室外防撞、自动导航以及 3D 环境测绘的能力,像大疆的精灵 4 无人机具备视障感知的能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搭载了这种带有深度感知的摄像头。

一家来自旧金山的 3D 图像处理企业:Sterolabs 也推出了一款名为 ZED stereo 的景深相机,这款设备一开始主要给无人机使用,以让其获得视障感知等的能力。

而最近他们则将这款设备应用在 VR 上,由于其具有环境深度感知的能力,当 VR 设备在空间内移动时会改变深度感应的信息,利用后续程序计算能实现空间的定位和追踪。

这或许又是一种新的定位技术,相比 HTC Vive 的激光定位其能允许用户在“无限范围”内移动。

  ◆    

Leap Motion 体感控制器:本来给电脑体感操作用,在 VR 上却可以还原更真实的手势交互

Leap Motion 本来是一款应用于 PC 以及 Mac 的体感控制器,其具有手势动作捕捉的能力,可以让用户在不使用键盘、鼠标的情况下,实现与系统的手势交互,比如:一只手指浏览网页、用手指玩切水果游戏、3D 空间建模等等。

正是由于具备这种手势识别的能力,Leap Motion 也将其用于 VR 设备上,从而让 VR 头显实现了更真实的手势交互操作。在前段时间暴风魔镜便宣布与 Leap Motion 的合作将推出内置 Leap Motion 手势识别技术的暴风魔镜 5 Plus。

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动作捕捉的技术,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成像原理,通过两个摄像机来提取包括三维位置在内的信息进行手势的动作捕捉和识别,建立手部立体模型和运动轨迹,从而实现手部的体感交互。

虽然目前这种技术还存在很多缺陷,但相比诺亦腾的动作捕捉技术,其无需佩戴繁杂的感应原件,身体活动起来更加自然,未来前景巨大。

  ◆    


全景声:本来多用于电影院,在 VR 上能还原更真实的听觉体验

“全景声”一般应用在电影院,其通过一个空间内摆放着多台环绕着用户的音响,声音会根据实际场景使对应的音响发声,从而让用户感知这声音是从某方向传过来,这样的听觉体验更接近真实环境的效果,也有效加强临场感。

在 VR 体验上,同样需要这样的效果,因为在体验 VR 时,都是戴着耳机或者直接用音响,但这样,其实在虚拟现实里面你是听不清楚声音是从哪一个方位发出来的,比如,当“前方”有声音发出,但耳机的左右声道根本就不能模拟出前方发声的效果。

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正在往这方面努力,比如此前 Facebook 便收购了一家 VR 音效公司,国内一家名为拓灵时代的公司也正在研究 VR 全景声的相关技术。

不过若在 VR 上使用类似影院这种环绕喇叭的全景声技术似乎不太实际,更无便携性可言。而一家名为 Waves Audio 的公司则发明了一款小型蓝牙设备,通过追踪用户的头部位置,再定位用户耳机中声音的位置来匹配对应的发声方向,从而达到“全景声”效果。

VR 全景声还处于起步阶段,可见在未来,会有更多的 VR 全景声技术诞生。

  ◆    


绿幕拍摄技术:本来用于影视制作,在 VR 上可以实现 MR 输出

绿幕拍摄技术技术多用于影视制作上,很多好莱坞特效大片都会采用这种技术拍摄,其通过在拍摄场景的背景上覆盖一块有颜色(绿或蓝)的幕布,目的是用于只拍摄人物或其他一些场景,而被绿幕覆盖的背景则在后期利用程序替换成需要的背景或特效,简单点说就是为了方面后期“抠图”。

而HTC则将这种技术用于HTC Vive上,通过绿幕拍摄技术,可以将现实的玩家融入到虚拟世界中,实现MR视频的输出,让玩家或者观众更直观的看到VR的体验效果。

目前来看,虽然这样的应用主要价值在于展示,然而,既然可以将玩家融入 VR 场景中,同理也可以将现实场景以及其他人或更多的物融入 VR  中,那么体验者的交互可能并不仅仅只是与虚拟场景,而是虚拟+现实,即 MR。可见这种技术对于 VR 来说可想象的空间无限。

  ◆    


全景摄像机:以前作用不大,自从 VR 火后也跟着火爆了

全景摄像机本来用于拍摄全景照片或全景摄像头,在 VR 之前,这些设备并不多,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实用性也不强,一般为商用,比如用来制作街景地图等。而随着 VR 的火热发展,也掀起了一股全景相机的热潮,因为制作VR的影视内容离不开全景摄像机。

现在已有不少厂商推出了消费级的全景相机,售价从几千块到上万不等,这些全景相机一般由多个摄像头环绕起来形成一个主体而成,其通过将不同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相互互合成从而形成一张全景图或视频。

不过现在的全景摄像机一般采用单个摄像头捕捉一个方向的画面,因此形成的图像只是一张平面图,放在 VR 眼镜上看立体效果不强,必需要采用能拍摄立体图像的双摄像头全景相机才能拍摄出真正的 VR 视频,这点上,厂商们还需要努力。

  ◆    


默默无闻的 VR 设备/技术还有很多

以上这些东西似乎大部分都和很 VR 没有多大关系,而且都是比较“传统”的设备,但细心想想其实应用在 VR 上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或者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技术或者设备也能在 VR 上大展身手,或者如果你也有更多的发现,欢迎在下面评论于我们分享。

·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查看

魅族MX6都已略显寡淡,PRO系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难逃情怀魔咒,被巨头收购是锤子最理想的结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