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们因苹果 iPhone X 一夜爆红,但未来真能人人用上吗?

 雷科技 2020-12-15

苹果一声炮响,给人们带来了超火的 iPhone X。而 iPhone X 则是将全面屏设计和面部识别这两样功能捧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再结合历年手机厂商一股脑跟风抄袭苹果的方方面面来看,先不说全面屏,面部识别成为一股潮流已经不可避免。

只不过在这汹涌的大潮之下,小雷(微信:leitech)却有着不同的意见。号称“来自未来”的 iPhone X 用上了的技术,就真的是未来的风向标吗?

小雷在这和大家讨论一下,看看到底像面部识别和全面屏这样的技术,到底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同时未来的手机又将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    


面容 ID 始终难当大任

尽管 iPhone X 上的面容 ID 要比过去的的面部识别或者虹膜识别都有一定的技术进步,但是仍然难以担任未来的主要安全加密方案。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面容 ID 和虹膜解锁有一定的互补性。面容 ID 面对双胞胎和有意整容的人可能会出错,而虹膜解锁不会;虹膜解锁在弱光下和戴眼镜下解锁压力大,而面容 ID 不会。

由此可见,如果这两个技术融合在一起,那么就会变成接近完美的解锁方案。因此单靠面容 ID 是给不了消费者完美无缺的使用体验,还需要和其他的安全加密方案相结合。

那么指纹解锁呢?作为到现在还是主流加密方案的指纹解锁,其实一样不完美。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必须要有独立的识别区域,而且湿手的情况下解锁成功率大大降低。

综合这些想法,小雷觉得面部识别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的搭配才是未来手机主流的安全加密方案。不过前提是屏下指纹解锁技术已经成熟并成功大规模量产,在这样的情况下,面部识别加指纹解锁的双重加密方案才是最完美的。

由一开始,面容 ID 就不是要取代指纹识别,面容 ID 的思路是将指纹识别的应用场景短板补齐,让 iPhone X 的使用体验更上一层楼。

如果屏下指纹技术不是难产的话,那么现在的 iPhone X 就是面容 ID + Touch ID 的双重加密方案,这才是真正的“来自未来”的手机。而被迫砍掉指纹识别,只剩下面容 ID 的 iPhone X,不过是个妥协的残缺品而已。

  ◆    


全面屏的热潮不可逆

全面屏确实是个好东西。手机变漂亮了,屏占比变高了,打游戏都有优势了。全面屏影响力之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连固执的苹果都在 iPhone X 上奔放了一把,用上了全面屏设计。

全面屏手机正如气吞山河的滔天巨浪,正在席卷着整个手机市场。眼下是厂商为了取得全面屏卖点的优势,在一波又一波地推出相关产品意欲占领舆论高地。

(vivo X20)

从小米 MIX 开始,“全面屏”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渐渐变成设计的主流。其实全面屏设计是此前已经出现过的“无边框”设计的延伸和进化,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全面屏产品终将会降临到每一款手机上。

只不过就目前的布局来看,以 3000 元作为分界线,3000 元以上的手机的“全面屏”设计是“高屏占比式全面屏”,而 3000 元以下的手机用的是“18:9 式全面屏”。

这里面其实有些乌龙。本来小米提出的“全面屏”,意思是“正面全是屏”,指的是屏占比高。但是产业内却将 18:9 的屏幕定义为全面屏,因此全面屏设计就分成了两派,一派高屏占比,一派 18:9。

(18:9 式全面屏)

无论是不是取巧,即使是 18:9 式全面屏,也确实是提高了屏占比。全面屏的出现,是确确实实地推动了手机屏幕的另一次发展。第一次发展是对分辨率的重视,而这一次就是对屏占比的重视了。

当然在之前的超窄边框、无边框机型就已经对提高屏占比做出了不少探索,但是影响力远没有这次“全面屏”大潮来得这么凶猛。究其原因,首先肯定是全面屏的卖点直观,易于宣传,同时也很好理解。超窄边框对于消费者来说概念很模糊,但是全面屏的话就直观多了。

(努比亚 Z17——无边框机型)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 OLED 屏幕材质的成熟,和屏幕供应链的快速进化。这两点利好大大降低了全面屏设计实现的难度,君不见现在 18:9 的全面屏设计已经下放到两千元以下的手机之中,这样的速度是从未有过的。

(vivo V7+ 千元内全面屏机型)

消费者喜欢,而且工艺难度低,全面屏对于厂商来说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纵观手机发展的本身,就是屏幕由小到大,屏占比从低到高的过程。而全面屏这种设计的快速普及,正在说明手机正在往下一个阶段——折叠屏或者全覆盖屏幕发展

  ◆    


可见未来手机的雏形

如果要将 iPhone X 称之为“来自未来”可真的是有点为难,但是从 iPhone X 上确实而已看到一些未来手机的样子。

首先屏幕的高屏占比化发展是可以预见的。不过在这之前还是得解决碎屏等结构性问题,要不然全面屏手机一摔一个准,隔三差五就得去换屏幕。

至于面容 ID,确实是开拓了我们的新思路。只不过单纯的面部识别肯定不是未来安全加密的最佳方案,而是面部识别外加指纹识别的双重结合,才是最天衣无缝,百无一失的最佳方案。

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形成互补,互相补充了各自的不足之处,简直是天作之合。这边面部识别技术的问题是怎么解决传感器的放置问题,也就是说要怎么避免出现 iPhone X 那样的“刘海”设计;

指纹识别最大的疑问就是屏下指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商用。一旦这两个技术难题都解决了,那么未来手机就真的就在眼前了。

试着幻想一下吧,十年后的手机,接近百分之一百的显示面积,而且不会屏幕不会轻易碎裂;同时屏幕内任意位置都可以指纹解锁,由或者你看一眼屏幕也可以解锁。这样是不是很棒呢?

革命尚未成功,厂商们仍需努力。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 大家都在看 >

iPhone X小米MIX 2

三星 Note 8 升不升级 iOS 11?

iPhone 8 plus评测手机电池容量排行

专治安卓卡顿APP“深水宝”购机指南

PC血泪史2017手机处理器性能梯队

19家安卓定制系统简评荣耀9视频评测

大学生数码选购指南水货购机指南

清理手机内存手机充电误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