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海老强说《秘密》16:爱迪生的吸引例子和伪爱好

 南海老强 2020-12-15

16

上一节,简单说一下对健康,对伴侣的吸引。这一节,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做一个最后的回顾总结。

在读《秘密》这本书的一开始,在前几节我们曾连续提出了六个问题:

1个问题是,那本百年古书为什么有头无尾?

2个问题是,为什么不使用那些伟大人物的事迹来举例说明吸引力法则?

3个问题是,吸引力法则中的“心像”是指什么?

4个问题是。为什么说查尔斯·哈尼尔所说的“整个生物系统都依之运作”,才是吸引力法则的重中之重呢?

5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曾经有过的一些特别想实现的愿望却没有被实现呢?

6个问题是,吸引力法则中的“宇宙”是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宇宙呢?

其中有几个问题,我们很明显的强调了答案。也有的没有明显强调,但是已经给出了答案。比如说第4个,为什么说查尔斯·哈尼尔所说的“整个生物系统都依之运作”才是吸引力法则的重中之重?它的答案就是,吸引力法则其实就是生物体的一种本能的表现。

先来看例子,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许多成就非凡的人,都是在某一个领域里深耕多年的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才攀登上了让一般人只能是望其项背的高度。我们习惯了说这是量变带来了质变,是专心专注的结果。可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却能在几十个不同的领域里取得近千项发明,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二十多岁时就开始有所成就的他,在那之前却是一个连小学也没有上完的学历水平。如果说专心专注和知识储备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必备条件的话,那么在这两点上,爱迪生专注的是什么,储备的又是什么呢?很显然,跟其他人相比较,在对脑子的如何使用上,爱迪生更擅长,也更富于技巧。别人比拼的是单一的高度,是同领域知识不停累积后直插云宵的高度;他比拼的是一定高度后,触类旁通的广度。他所仰仗的就是对大脑功能的淋漓尽致的发挥了。

在门罗公园的实验室里,爱迪生放了一张躺椅,除了累的时候方便休息外,他平时还有一个“假寐”的习惯。就是即使不累,也会躺上去盖上毛毯,打一个盹儿。“假寐”的时间通常是在遇到阻碍,碰上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之后。多数时候在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时,一个克服困难的想法已经产生了。这是不是看起来很不可思议?这其实也可以套用“吸引力法则”的吸引三步曲来解释。首先是他明白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答案,而后是他相信存在着这样一个答案,他的“假寐”其实就是在给“宇宙”——给他的潜意识一段去完成这个任务的时间。

潜意识是时刻跟随,时刻相应着意识思维的活动的。当我们专注于某一个问题,长时间的用心思考某一个问题,并且特别想解决这个问题时。潜意识就会把这个问题的解决当成首要任务去完成。但是呢,又因为在我们的意识思维活跃的时候,它需要去时刻跟随、时刻相应。这样,它的工作就只能是在意识思维不活跃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是大脑不要去想别的事的时候,才能暂时的让出时间来,给它创造一个工作的机会。而爱迪生在思考之后的“假寐”,就是在给它创造这样一个机会,所以它很快地就交出了答卷,完成了任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