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秦汉以前中国人姓名那么有个性,像百里奚,孙叔敖,高渐离?

 柳浪闻莺眺西子 2020-12-15

先秦之时的许多人名在现代人看来的确“很有个性”,不过,题主举的例子并不正确。

百里奚姓姜,氏百里,名奚;孙叔敖姓芈,氏蒍,名敖,字孙叔。题主不会以为他们姓百名里奚,姓孙名叔敖吧?

姜奚/百里奚、芈敖/蒍敖,这两人的姓+名/氏+名,放到现代社会也很正常。还有高渐离,常用姓+常用字,并不怪吧?

姓名是对人的称呼,但对人的称呼不一定是名字

先秦时候,能记载在史书里的名字,都是贵族。贵族有姓,有氏,有名,有字,还可能有尊号、敬称等。行之于当时,流传于后世的,不一定是他的姓名。

屈原,是氏与名的组合;孙叔敖,是字与名的组合;公子扶苏、公子虔、公孙贾是敬辞与名的组合(公子、公孙都是人们对宗室子弟的敬称);孟视明是名与字的组合(名孟字视名)……没有统一的规则,秦汉之后的人才普遍形成以姓+名/字称呼别人的习惯。

先秦时候,有些人的名字在现代人看来确实很“有个性”

齐桓公名小白,晋成公名黑臀,郑庄公名寤生,鲁成公名黑肱,还有黑背、黑肩、肥义等。

第一:这是因为,先秦之时,人们取名比较粗矿,不像后世精雕细琢。

鲁国大夫申繻说:取名五法,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根据孩子出生时的情况命名叫信,选择表示美德的字眼命名叫义,根据孩子身体的某特征命名叫象,借用某种事物的名称命名叫假,选择与父亲有关的字眼命名叫类。

寤通牾,逆的意思,寤生出生时逆产,所以被取名寤生,这是以信取名;姬昌、姬发都是以义取名;黑臀、黑背、黑肱自然都是以象取名(应该是屁股上、背上、肩上有胎记);孔子的儿子名鲤,就是以假取名;鲁庄公与他的父亲的生日是同一天,所以被取名“同”,这是以类取名。

如此接地气、不雕琢的取名方法,在后世看来,自然是有些另类。

第二:字词的演变

有些字,在先秦时常用,在后世成了生僻字,可能会让人觉得另类,比如晋怀公姬圉,陈平公妫燮等。

有些字,在当时并没有不好的寓意,但在现代由于谐音等原因导致人们产生了不好的联想,可能也会让人感觉另类,比如秦武王嬴荡、周公姬旦等。

综上,现代人感觉先秦人的姓名另类,一是因为他流传于世的称呼并不一定是他的姓名,二是因为先秦人取名比较随意,与秦汉之后的人取名规则不同,三是因为古今字词的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