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犀皮漆,宛如行云流水,存世极少的国宝奇珍

 志涛书馆 2020-12-15

光滑的漆面,夺目的纹样,如同荡漾的水波被存封到了一件器物的表面。驻足观赏,眼前的画面分明是静止的,可奇妙的是,这炫彩斑斓的纹饰总让人觉得仿佛行云流水一般,在器物表面随光流动,美轮美奂。这样的人间奇观便是由人,手工创制,是众多漆器中的一种,取名“犀皮漆”。

中国的漆器自古以来异彩纷呈,全国多地都有遗存,其中,黄山徽州的屯溪算是主要产地。徽州的漆器之所以兴盛,与当地因气候环境而作用丰富的漆树资源有关。从古至今,这里的天然生漆就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加上当地徽墨的产业相伴,以漆为饰的器物便随之兴盛起来。漆器中,一般又分为脱胎漆器、描金彩绘、螺钿镶嵌、犀皮漆、漆砂砚、百宝嵌等,其中在工艺造诣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这流光溢彩的犀皮漆。

 

何为犀皮漆

这是一种传统大漆工艺中具有工匠精神代表性的漆艺表现形式,与字面意思上的“犀牛皮”并无什么瓜葛。在过去,“犀皮”又写作西皮、犀毗、虎皮漆、波罗漆。其说法有二,一种是取“毗”(指犀牛的肚脐)字,描述为“其脐四旁,文如饕餮相对。中一圆孔,坐卧磨砺,色极光润”,即像犀牛皮的纹样一般而取此名。另一种则是取“西”为主,说其样式是受到西方马鞍下垫子(即马鞯)画面的启示,仿制而成,因此得名。但无论说法如何,它们都共同指明这是向一种主要以黄、赤、黑三色堆叠而成、纹理似犀皮或虎皮的工艺,其独有的特点为:表面光滑,色彩相叠,斑驳陆离。

 

考古浅析犀皮漆

查看相关资料发现,犀皮漆的历史线索较为琐碎,至今还难以梳理出完整路径。但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八十年代在马鞍山考古三国时期东吴大臣朱然的墓时发现一对犀皮漆双耳杯,算是目前所发现关于犀皮漆出现时间的最早佐证。

犀皮漆双耳杯

其余的证据器物或文字信息则分别来自于唐、宋、元、明、清时期。在相关学术研究中认为,犀皮漆的技法可能在唐朝已得到相关传播,到宋朝、元朝时,技术进一步取得发展,同时以此制成的器物广为流行,颇受达官贵族喜欢。到明朝时,更有当时的漆工名匠黄成写作《髹饰录》,以全面记述了各种漆器的技法而出名,其中就有“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对犀皮漆的文字记录。

到了清朝,漆器工艺品的光辉更加闪耀,从匣盒到家具,能被用作胎骨的器物皆可被犀皮漆的工艺漆之制作,甚至还被当作贡品进贡到皇庭内。当时,犀皮漆器的使用功能性的淡化似乎被埋下了种子,从“工”转“艺”的过程从此明亮。

不过,犀皮漆的工艺能走到今时今日实属不易。据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在现代机器工业化的冲击下,此手工技艺的延续差点戛然而止。制作技艺也远远不及过去,成品品质非常一般。直到千禧年之后,犀皮漆又渐渐因有人“弃商从艺”而继承这门传统技艺,把它延续至今,并制作出出彩的精致作品。

 

人为雕磨呈现自然之美

犀皮漆的精美令人不敢轻易用语言去描述,只怕破坏了它的那份自然流动的美感,而这一切的背后靠的则是人为的巧手匠心。《考工记》里有言:“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绝美的犀皮漆器可谓是这世间的旷世珍宝。

制作一个犀皮漆器的工艺复杂而考究。第一步是胎骨的制作,这几乎会占据整个漆器用时的一半。首先以选定的器物为基底,裱上夏布(可理解为麻布,其实是一种由苎麻横竖织成的极有韧性、难以扯断的布)防止胎骨开裂和变形。同时调漆,用生漆和古瓦灰制成漆灰。然后刷到胎骨面上,把布孔全部田盖,刷完放置荫房阴干,一遍复一遍,“层层裱布,层层批灰”,直到胎骨干透后足够坚硬。

调漆

第二步被称作“打埝”。“埝”原指挡水的土埂,打埝便是指在胎骨上弄出凸出表面的“埝”,这一步是决定成品美观程度的关键一步。因为埝的形状、高低、疏密,决定了之后的纹样。其中打埝的方式有很多种,取决于要制作怎样的纹饰。一般常见点埝、推埝,还有篦埝、撒埝、甩埝等。如今我们常见的纹样基本是“点埝”完成,此法也叫“沾埝”,一般会用丝瓜络中肌理饱满的部位蘸漆点上。

第三步则是髹漆。“髹”即上漆的意思。这一步也需要调漆,取不同的色料粉末调制出不同颜色的色漆。其中,涂色在《髹饰录》中就有说明,一般讲究对比色,“红黄黑”、“红黄绿黑”两种不同的配色,现在还会加入其它颜色提升美观度。同时,这一步同样需要刷一种色漆房到荫房待干,之后继续,一遍遍周而复始地髹漆。直到凸起的部分与髹漆的部分合成平面,此时,断面自然显现,这也是犀皮漆讲究自然之美的地方,不使用利器去雕刻之类。

第四步则是打磨。打磨听着简单,但其实也得分粗磨、中磨和细磨,不同的阶段所用工具和力度都不同。纹样的形成便在打磨中逐渐显现,那些斑点会渐渐变大,且随着埝的形状显示出不规则的圈状线条,纹理细腻匀称,富有变化,有的像松树树干上的皱纹,有的像龙鳞,千面千样,天然流动。

最后一步则是抛光。最为讲究的则是用手抛光,在伴有温度的手掌的摩擦下,会让光滑的漆面更加鲜亮,更有光泽。

犀皮漆的背后早已不是看工艺这么简单的事,而是背后的一份匠心和传承,这种唯有靠手工才能完成的技艺,如今并不常见,即便是参与了学习能坚持到最后的也是少数。如果,能够用“美”抓住人们的喜爱,或许也不失为一种良方,让其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或喜欢的群体留存下来或许延续下去。承载着千年的瑰丽去与未来的欣赏着相遇,将这份流光溢彩、行云流水般的美传下去。

 

当代应用:

漆器的功能性早就在古代就已经被抛弃了。如今,早已成为了一种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如今,我们还能看到在坚持以此记忆制作的,要么是传承人,在向更加高的工艺境界迈进。另外则是学得此法的人,把它运用到更多的器物上,比如首饰盒、茶罐、茶杯、碗,或者是首饰类的东西,像手镯、挂坠、念珠等等。网络上搜寻一下,或许可以买到你喜欢的小物件,当然,不可能是大师级作品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