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的生活总结

 泠风思语 2020-12-15

2017年的生活总结

文/高英   图/孙粲青

近年,都会在岁末写篇自己的年度生活总结,给自己的生活留个纪念。

年龄越大,越觉得时间过得快,好像是个规律。我也不例外,除了更加健忘之外,就是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又到岁末。今年过中国年比较晚。要是按照农历算,离年还有一个月半多的时间。

等到过完2018年的元宵节,年味渐淡的时候,对于公历的2018年来说,就到了第一季度的尾月。

因此,2018年的学习也好,工作也罢,只能趁早安排,可不能等过完年再说,那样就太晚了。

还是先回顾一下即将过完的2017年吧,当然这是依照公历来说的。

现在的感觉是,对自己的2017年不满意。可是,对照2016年的话,应该是好多了。

那为什么反而不满意呢?或许,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吧。

这就要回顾一下前五年的生活状况了。

2012年是我人生的重要拐点。父亲遭遇误诊突然辞世的打击,让已从民办院校辞职的我一度心灰意懒,也让我变得容易愤怒——当然,愤怒的前提是的确有人有事过分了,从而刺激到我,否则,日常的我依然乐于与人为善。

2012年和2013年咬牙活着且容易病弱的我在陪伴孩子、辅导小学生的生活中,不断反思和学习,开启了对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兴趣。

这决定了2014年搬到新居后我开始做全职妈妈的人生选择。然后,为了长远的未来考虑,做全职妈妈的同时,我开始练笔写东西。

2014年的上半年,我还在辅导小学生,下半年做了全职妈妈,开始有文章在纸质媒体上发表。这一年,应该过得比较满意。

2015年,基本保持了平均每个月在纸质报刊上发表两篇文章的节奏,同时坚持写博客。上半年我的身心状态大为好转,本该是十分满意。可惜,下半年因误会导致了与老妈的冲突,再度让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身心状态变差。

2016年,因二胎政策放开,想要二胎的我接连失败,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只能在每周的五个工作日每天坚持写一篇博文,也是硬性坚持了下来。后来很庆幸坚持写着,不然刚练出来的文笔必然会被荒废。

对于2016年过得不甚如意的状态,我倒是持了包容的态度,因此没有多少自责。

2017年新春伊始,精神状态不错。年后,我有了微信,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快又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这方面是落后了,微信公众号的形势已不是很乐观,不像头三年容易火起来。

然而新的尝试带来的是更多的快乐。每次准备自己的公众号文章我都是累并快乐着。本来,这样的状况应该持续下去。

五月份的时候,应同学之邀为老家的高三学生写了封励志信,不料在同学手中传播后,被老乡们疯转,我仓促中打错日期的这封信至今为止点击量为七万多,是我目前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

于是,老家的同学得到了一个善意的传言,那就是我成了作家了。虽然,我戏称自己为“坐家”,但是这“作家”的头衔是万万不敢接受的。首先,在中国,作家主要指作协里的人;其次,就算不在乎作协,至少必须写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作品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

刚开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就有四十来个人关注了我,这些人都是我的老读者,以我在民办高校工作时的同事和学生为主。我很知足,一点也不嫌弃这个数字少,为大家的支持而感动着,只想踏踏实实地写下去。

自从那封信火了一把后,我公众号上的关注人数也是猛增。但是,我的经历也应验了过来人的话:粉丝,也就是关注的人数涨得快也会掉得快,你无法留住读者,该走的必然走,愿意留的会继续留。

人的心理很微妙。除了债务,当你看着数字上涨的时候,会有成就感;当你看着数字下降的时候,会有挫败感。

我也一样。那些一时兴起或者出于一时好奇来关注我的人开始流失,依据是明明看着不停有新的人来关注自己,总关注量却在不断下降。

这让我不免感到沮丧。尽管我劝自己说,假如没有那封信的影响而吸引来的关注量,或许我到年底也没有一百个粉丝呢,但还是沮丧。

到了年底,我才摆脱了这种沮丧心理,那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写东西上,不再那么在乎关注量的增减——当然,一点不在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2017年春天,有个意外的惊喜是我随手发在齐鲁晚报论坛上的文章——一般都是我已发过的博文,点击率越来越高,个别文章已超过了十万。这是我三年积累的结果!

看着热帖排行榜上前十位的往往都是我的文章,虽然没有任何经济收益,但是成就感满满啊。平时我不玩论坛,发了文章就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受关注,都不知道这十万读者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我也是拥有了十万读者的人了!这一点无疑鼓舞了我。

可惜,刚高兴了不长时间,齐鲁晚报论坛就不允许我发文章了,不知是不是我那篇写给高三学生的信提及自杀事件惹了祸。后来,我再发文,系统提示我已经超过了规定的发文字数上限,还有这样的规定吗?

再后来,登录去看,还是不让发文章,而我原先发的文章的点击量依然在滚雪球般地增加着,有的已近12万了。

想当初,2014年夏天,我在齐鲁晚报论坛上发东西,一开始也就十几个人看,后来过百我就开心得了不得,过千就更加激动,怎么也没想过会过十万啊!真是读者越多了越会增多啊,人们都有从众心理。

中国人虽有那么多,但拥有十万读者足矣。不过,玩论坛的人似乎只玩论坛,我那些不知分布在哪里的读者并不能转化成我的公众号读者,非常遗憾。

开了公众号后,因精力有限,我写博客的时间就明显变少了,尤其在我又涉足其他几个自媒体平台之后,更是整天瞎忙,累得不轻,写新文章的时候还不多。

2017年应该说是我大胆尝试的一年,涉足了几个新的自媒体平台,弄清了自媒体的状态,既很热闹又让人浮躁。许多人是为了赚钱才在自媒体上拼命干,而真正赚钱的往往不是老老实实写东西的原创作者,而是善于博眼球的搬运工或者伪原创作者。

自媒体平台的开发方自然以赢利为目的,当然要用各种指标逼迫自媒体作者多发容易被大众热捧的内容。而每一个踏踏实实写作的人,很难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写那么多东西去发布,这就要靠不老老实实写东西的人来撑场面了。

越是作者用心辛辛苦苦创作的东西越少有人看,也成了自媒体平台上的一大尴尬景观。这让人怀念纸质媒体。纸质媒体很麻烦,作者投稿后要编辑和主编审核,发表率偏低,但是一旦采纳发表,就有纸质报刊定位好的精准读者来看,附带的好处是,还没有网络喷子来骂你。可是,纸质媒体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

自媒体平台需要更多原创作者的加入,同时让真正的原创作者获得应有的报酬,从而提升发文质量,才能改变知识分子轻视自媒体平台的心理,才能改变自媒体平台上到处都有抄袭之作的混乱。这是一个大课题。我个人的挫败感,不过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滴水而已。

不过如今的读者很幸运,能够免费看到大量资讯,尽管免费的结果是亏待了诸多老实肯干的原创作者。

只为赚钱的话,就不要在自媒体平台上老老实实写作,不如去做视频逗乐,或者直接做个网络搬运工,把流行的东西不断弄到新平台上去,即使不能赚大把的金钱也能赚不少流量和粉丝。

我知道自己只能做个老老实实的写作者,学不来别人的投机取巧。这样说,有炫耀自己很高大上之嫌,但的确是实话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心,就像不能违背那些原则。

2017年下半年,我又开了自己的俩新公众号。在自顾不暇的时候开新号仿佛不是明智之举,好几回我都想放弃新号,好在坚持了下来,终于弄明白了自己潜意识里的想法,那就是通过细分公众号的内容,来带动自己的写作方向。

现在,我已经放弃了头条号,慢待了百家号、博客、简书、豆瓣,侧重点放在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面,用以带动企鹅号和美篇。人的时间精力有限,真是难以兼顾这么多自媒体平台。真不知别人怎么做到的呢?!

最近我常感叹说,我需要俩机器人,一个帮我干家务,一个帮我发文章,然后我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作。想写的东西很多,就是苦于时间精力不够用。

说到时间精力,我发现自己在入冬后进步多了,有些像2015年上半年的健康状态,而我现在忙活的事儿要比2015年多。可我却不知足了。毕竟,人需要上个新台阶。

前三年,除了向纸质报刊投稿外,我就是写写博客,然后顺手把博文贴到齐鲁晚报论坛上去,除此就是照顾孩子、做做家务、休养身体,过得非常单纯。那时候写东西除了用以自我疗伤之外,就想回报下社会——既然自己通过免费读别人的文章受益了,那我的文章不挣钱也等于做公益,可以传播正能量。

可在2017年我的心态已有所改变。不挣钱的文章当然继续做公益,但是我更渴望自己的脑力劳动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在这方面,开始不够满意。对此,我只能以自己写得还不够好来自励。

以前每发表一篇文章,那叫一个激动,肯定要留个纪念,没有纸质版就找到电子版存档。今年却淡了,2月份发表在《青岛日报》上和8月份发表在《中华家教》上的文章,我是收到稿费单才知道发表了不说,至今还不知道发表的是哪两篇,竟然也不像以前那样热心求证了。收到稿费就好啊,看,我也讲起了实惠。

另外,在这个2017年,相对前三年,我打破了几乎不社交的局面——不社交的首要原因是缺钱,与外界走动相对多些,得到了更多故人的支持。这也是一个新的改变,但我还是对于社交没有兴趣,希望2018年不会增多,因为社交不利于安心写作。

既然是全职妈妈,就要以育儿为本。这一年,女儿个子长得很快,是在婴儿期之后个子增高最快的一年,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但是,因为自己的忙碌,有三四个月忽略了陪伴女儿读书学习,让我也是对自己心生不满。

就这样,在回顾2017年自己的写作与生活时,我没多少成就感,多的是不满意。尽管这一年,过得真不算差,比2016年好多啦。

当初做全职妈妈并开始写作时,我立志要用当年自学考研的七年时间,找到写作的方向,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半,我也有了紧迫感,这就要看2018年能否有所突破。

毕竟,至今我还没有找到自己最为擅长的主攻方向。这需要更多地去写——方向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随着女儿的日渐长大,我把心思放在写作上的时间也会随之增多,因为全职妈妈总有卸任的时候,不能当一辈子。

我做过学霸,也做过学渣;我备受宠爱过,也被人不待见过;我搬过砖头,也在大学执教过;我曾经幸福无忧,也曾经痛不欲生;我有过虚度年华的生活,也有过自强不息的努力……所有的经历注定了我要么做个心理咨询师,要么就投入写作,才对得起我经历的一切。最终,我选择了写作。

我不知道2018年将怎样度过,但在告别2017年的时候,我满怀期待。别了,纷纷扰扰的2017年,忙忙碌碌的2017年,心怀失落的2017年!(写于2017.12.26)

这是我“高峰青青心灵湾”的公众号二维码      

这是我“高峰青青文艺社”公众号的二维码 

这是我“高英的南山家园”公众号的二维码

希望2018年,能把这三个号的内容区分开,有针对性地写作。

谢谢大家的支持!预祝2018新年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