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家规

 泠风思语 2020-12-15

父亲的家规

文.图/高英

父亲在家庭里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保护弱小者。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我是这一原则的最大受益者。由此,我的童年过得自由自在,在全家人的呵护下,享受到了最充分的亲人之爱。

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社会环境相对单纯,农村的孩子到处跑着玩,大人一般都不管。我家却不一样。因为父亲曾经在外生活过,又爱看书,见多识广,所以对我这个唯一的女儿的安全非常重视。

家里专门针对我而制定的家规有两条:

首先,没有家人的陪伴,不能一个人出去玩。

等我年龄稍大,家里才允许我跟着同学去野外割草或一个人去同学家玩,但附加条件是太阳下山前必须回家。读初中后,才不再有限制条件,给予我完全的自由。

其次,女孩子不要串门子。女孩串了东家串西家,养成串门子的习惯,大了难免成为喜欢议论东家长西家短的长舌妇人。祸从口出,自古而然。

因着这样的家规,我既爱跟着哥哥们疯跑,又学会了一个人自得其乐。尤其哥哥们上学后,我就经常被独自锁在家里。天长日久,就养成了喜欢独处和安静的习惯,至今我也耐得住寂寞,不会因无人陪伴而失落。

父亲还有三个针对全家人的家规。

一是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也就是不要占别人的便宜。父亲常念叨“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且莫眼馋和贪图别人的东西,占了便宜总有一天要加倍偿还。

二是不要打扰别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每家都有每家的作息规律,不要随意跑到人家那里,打扰对方的正常生活秩序。现在看来,这条家规里包含了尊重别人的生活隐私和别人的生活习惯的意思,很符合尊重个体和尊重个性的现代思想观念。

三是不要麻烦别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自己去做,不要偷懒,非到万不得已,不去求人。欠人情是一种负担不说,总是麻烦别人自然会招致反感,人际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是“自家的耙上柴火”,依靠自己为好。换成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求人不如求己”。

那么,一个人闲下来干什么呢?不如看看书。于是,父亲带出了我们家里人的读书习惯。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虽然中国经历了历史巨变,社会环境大为改观,但是父亲不成文的家规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符合历史潮流,完全适用于今天。

侄女遐小的时候曾经问我:“姑姑,咱家是书香门第吗?”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暂时还算不上,不过,以后肯定是。我想,书香门第,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几代人去努力构建。

如今,无论正在读研的侄女还是我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都酷爱读书,且喜欢独立思考。我家爱读书的习惯已经延续到第三代,相信这缕缕书香还会氤氲下去。或许终有一天,我们家会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书香门第”。

(写于2015年6月18日上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