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南林氏各自然村源流简介(苍南江南片)

 新用户8808qmis 2020-12-15

苍南江南:鳌江南畔,绿洲广漠,上游至江口向东海无限延伸(现今的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宜山、金乡、钱库、芦蒲、舥艚的一片冲积平原),史称“江南垟”。江南垟平原上拥有70万左右人口,主要使用蛮话、温州话、闽南话、金乡话。有少量畲族居住。


对林氏而言,江南林氏祠堂众多,有宋元以来的古老原住民,也有明清时期迁来的居民。对江南林氏而言,最为隆重的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祀宋代先贤林薿仪式,可参见下链接。


可参见链接:

浙南林氏各自然村源流简介(苍南灵溪片

【视频】苍南5000人《2016江南林氏祭祖大典》现场实况(2016)

苍南江南林氏2000人举行清明大祭祖(2015)

浅析林薿与温州士族联姻群体(浙江苍南)


以下博陵郡

金乡新城八大垟派

始祖顾祖公,系登庸公五世孙,菁公苗裔,本派与长次房共建祠宇在八大垟,奉祀先祖。部分散居马路下。

注:北大垟-马路下林氏源流:

菁公苗裔之说恐有误,按北大垟民国《林氏族谱》和1982版《浙南闽东林氏连环谱》,村落始祖顾祖公源出舥艚港边祠堂,系嘉定元年(1208)修舥艚阴均斗门的林居雅公后裔,与舥艚港边和林家庄同支。

可参见链接:

【宋】杨简《永嘉平阳阴均堤记》(浙江苍南 林居雅)

【元】林景熙《重修阴均斗门记》

荪湖东头派

始祖鲁直公,号愚山,先世籍居长溪,后周王曦与北延政争国,遂徙泰顺泗溪,迨宋仁(宗)宝元年间避山寇之害,()来迁南道居焉,查第五世祖茂生有妇性至孝善事舅姑,姑殁舅老,苦足痛疮,日为洗濯敷药,久之痛甚,手不可近。忽一日遇异人教之曰:“汝舅足疮吸醋和药吮之可活。”乃如其言,越数月果愈。郡守上其事表曰:柳孝妇。享寿八十,卒葬藻溪,其孝之心实堪为范耳。

注:此处茂生之妇的说法与林待聘母柳氏雷同,然柳氏恐与鲁直一支无关,待进一步考证。

可参见链接:【明】曾坚《林氏孝感志》(温州泰顺泗溪)

钱库荪湖凤岙派

始祖端公,字鲁直,号愚山,祖籍闽之赤岸,即长溪之地,因五季之乱,始祖遂潜避在泰顺泗溪,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因避山寇复徙北港相择地图,南经乌石岭,见其山环拱,文峰高耸,各呈雄奇,山明水秀,风景优美,公意决居焉,遂名其地曰:南道。为吾博陵郡入浙发祥始祖,嗣后支系繁衍,散居各地。

桥头派

始祖菁公,世居闽之莆田,唐末中郎时因五季给纷乱,遂避居昆阳荪湖金鸡山前家焉,传至三世祖由山前公居鉴湖,至五世祖盛公授临海教谕,劂后贤良继起,仕宦蝉联,忠烈昭垂灿若日星,传二十一世祖由荪湖分居大渔及将军西括以避锋芒。

江南马鞍桥

始祖宗邦公,系端公之后裔,于南宋元丰年间由南道转徙于斯,聚族而居焉。

江南九刀连派

始祖拱秀公,祖居闽之莆田赤岸,唐末五季之乱,本郡鼻祖菁公挂冠迁居浙之昆阳泰顺泗溪,继转徙平邑荪湖港东之金鸡山,传四世有宗兴公徙鉴湖,至十九世彦士公复居山前和水心。

注:九刀连林氏源流扑所迷离,经林友培先生多年多处走访,多次调整后逐渐明朗,然仍待大量工作,走访过程记录参见一个村庄的寻宗访祖传奇--兼浅谈浙南林氏族谱

舥艚港边派

始祖居雅公,系鲁直公七世孙,公由泰顺泗溪徙迁江南南道,后转迁舥艚港边而居焉。(同上金乡新城八大垟派

可参见链接:

【宋】杨简《永嘉平阳阴均堤记》(浙江苍南 林居雅)

 【元】林景熙《重修阴均斗门记》

林家庄派

始祖潢惠公,朝宁公之子,原籍泰顺泗溪,明末时偕鑑桥、山北、凤岙之祖同时来迁二十一都林家庄。

林家堡山北派

始祖梦熊公,系荪湖端公之苗裔,于明季洪武年间由凤岙徙迁林家堡山北聚族居焉。

鉴桥派

始祖宗兴公,系菁公之四世孙,曾祖为避五季之乱来浙,卜居平阳荪湖金鸡山前而居,传至兴公迁来鉴湖,再传二十一世祖屋公,生子二,孙五,为仁、义、礼、智、信五房,惟信房怀彦公迁居珠明岭下。

以下西河郡

江南鲸头三峰派

始祖应宪、应柯、应麟三公,祖居泉州安溪赤岭,于清初年间与藻溪险口始祖同时来迁三峰而居焉。

灵溪古磉坑口派

始祖天辅公,系腾蛟林泗源始祖仲夫公苗裔,于清康熙年间来迁坑口而居焉。

灵峰江边派

始祖日济公,系必噐公之后裔,祖居闽之漳州龙溪县,先祖三舍公于万历年间来迁藻溪石(土)盾头,传至公徙迁灵峰。

江南路边林派

始祖文初、文德二公,于清雍正时自北港薛岙来迁居,本派祖居安溪县湖头感化里郭山村,与泰顺峰文同支派。江南垟西派

始祖存厚、存广公,系鲁直公之后,由泗溪迁南道,后转迁垟西。

黄头图派

始祖岳山公,世系据旧谱记载系九牧藻公之苗裔,载名公之八代孙。原籍闽之泉州赤岭,初来永嘉仙门而移往乐清高桥,传至公于明季继徙江南黄头图聚族而居,与公同时来迁者本族为第一派,八岱祖国卿公为第二派,刘店国祥公为第三派,士远公为第四派,应生公第五派,其数派俱始于闽系,属一流爰。清咸丰丁巳年其五大房集资卜建宗祠于宜山黄头图,共祀先祖以表孝思。

白沙陈家巷派

始祖达钦公,祖籍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移居福建永春大杉林堡而转徙安溪依仁里莲兜尾,传到仲麟公,本支与水头区凤卧派自此与分支。仲麟公生子三,公为长房,传至第八世达钦公由闽迁居乐清虹桥河边,康熙年间才移贵处,次房失传,三房下隆基公在元时徙居凤卧。

云岩鲸头石(土)贡下派

始祖近魁公,祖居河南固始县,初迁闽之(山)巳县,后移泉州清溪名曰龙盘,择居大壁山野,自宋元时被贼寇强劫,焚毁屋宇,逃到山间七十保可是性命及家财尚未散,传至一朱公再由南靖县赤竹岭脚吴宅社桥头祖厝,明末来迁平邑钱仓岐石亭,后又转迁二十都东坑(土)贡尾,后部分移来石(土)贡下而居焉。

金乡镇派

始祖(王)光禄公,由平阳万全来迁金乡镇,而谱牒失落已久,遍查送来各族宗谱并无相似之族,为此未敢擅便,爰以本谱取列生庚时日酌情安插之。散居地址:温州头沙、乐清、筲箕涂、温州市黎一干溪、乐清城南盖竹、冯岙、蒲门深岙。

沈家丹西仓湾派

始祖玉泉公,祖居闽之漳州龙溪县后坑,明崇祯年间来迁平之北港四十九都山门水门头与兄弟叔侄宾峰公、甘泉、锦泉、姜泉、萧环、华峰、瑞山、士贵等公毗连而居。

江南林家塔派

始祖玉渠公,由闽之晋安来迁莆田,转徙泉州同安眷江小岭旋再迁平阳林家塔而居焉。

林家塔二派

始祖武春公,系盐田(炎亭)派始祖春茂公之堂兄弟共时由闽来浙,二世祖我居公分居林家塔,转折不再详述。

可参见链接:

林夫烈士与苍南钱库林家塔林氏源流

守望家园 留住记忆—林夫纪念馆往事众人谈 

抗战老兵杨力航回忆【林夫】(温州苍南)

守护青年木刻家【林夫】的抗战人生(温州苍南)

金乡盐田派

始祖春茂公,系()公十七世孙,祖居闽之泉州府永春十九都湖垟,祖传佛法主又造观音龙湖继转安溪赤岭,食德昭畴多历年所迢。至明季年间我祖与林家塔、小云兜、石塘、管店等四族之祖同时来迁平阳江南,散居各地。

金乡盐田东西沙派

地处滨海,是产盐和产鱼地区,我宗所居宗众由各处徙此,以求谋生,定居者一百余家,其中闽之永春龙岩派下贯凤公迁西沙,为最先通过该次统谱,支系虽别,原属一木之本矣。

江南小云兜派

始祖武添公,系盐田及林家塔派始祖之堂兄弟,于明季年间由闽来迁平邑小云兜。

管店石塘派

始祖世科公,字天发,系大权公四世孙,由莆田县徙居同安眷江小岭,公曾祖偕随来林家塔等四兄弟转徙管店及别处聚居。

金乡周家畲派

始祖敦言公,肇基永春泗一公之二十一世孙,于清初年间移迁平阳二十三都江南周家畲聚族而居焉,与本族联谱有打石坑、潘岙。

炉头派

始祖文麟公,系敬宗公十世孙,于明季崇祯年间因盗贼蜂起,公抄录谱牒,由闽之泉州清溪来迁平邑东魁炉头而居焉,至康熙元年携子女徙北港四十六都居焉。

大屋基派

始祖祖成公,和仰辉公、光韬公于明末时从闽之赤溪赤岭来迁平阳二十一都大屋基居焉,公弟祖业公在崇祯年间徙居平阳,和本派同源来迁者还有张南山。

江南朱家站派

始祖君秀公,原籍漳州龙溪县后园坑,公系斗环公次孙,司道公之五世孙,于清季年间初居泽浃河,继移徙朱家站汇尾,公堂弟君亮公后徙小三垟居焉。

长连屋派

始祖近川公,其派之谱首未有定论之,记载只是指明朝万历年间由福建迁往泰顺后转迁平邑十六都长连屋而居焉,但愿以后作为参考而已。

宜山云头垟派

台祖永兴公,系继振公长子隆基公六世孙,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移居漳州南靖县。康熙时耿王作乱,公昆仲分散,公携眷来迁平阳蒲门,经数载又迁移云头垟而居,其先祖为敬重长辈故以继振公为肇基始祖。分居地点:大布山、江苏宜兴洛甫凤岭。(注:始祖荣厚公在漳州南靖县志中有记载

沈家东派

始祖启章公,系溪园公后裔,公于康熙时由山门区水门头移居三十二都沈家东,部分居晓垟及沙坡。

江南刘店第五派

始祖应生公,祖居平邑十七都鳌江塘川,至清初年间来迁江南十都刘店第五派,同时与诸派合建祠宇。

江南刘店派

始祖国祥公,兄弟有四,长国杰,次国泰二公后无传,公同四弟国兆公于康熙年间由鳌江塘川来迁平邑十都刘店居焉,清朝中叶偕黄头图等同建祠堂于黄头图地方。

江南路边林派

始祖文德公,系泰顺峰文派始祖纯新公第五世孙,由峰文来迁江南路这居焉,文初公迁居霞浦庵前()()()。

新街林头派

始祖元荣公,据老谱记载,溯自巴曹炉头迁居江西垟雅回,以凤仪公为始祖,传至承绘公以及国贵、杨郑二公,其支不甚繁盛,再传至公菲公家业亦廖无几,爰又徙移林头,是以元荣公为肇基始祖。

江南二十五都八岱派

始祖希彩公,世居浙之永嘉县上河乡陈庄,土名猛溪庄,于康熙年间来迁平邑二十五都八岱,在咸丰丁巳年与江南黄头图合祠共祀先人,是以附志。

江南苍桥四岱派

始祖有材公,系文通公之子与弟有增公先祖在闽之赤岸,明末时因祖厝遭回禄之灾,以祠堂总牌所记与前村派统谱

江南猪肝山派

始祖孟崑公,系有芹公之后,于明天启年间由瑞安南岙来迁江南猪肝山/

钱库望里派

始祖晴云、晓云公,系富新公第三、第五子,长子乏嗣,次、四子居福建故里,公祖籍泉州安溪赤岭杨尾山,裕斋公之六世孙,于明季年间来迁平阳塔边,嗣后转迁望里六板桥半港,晴云公子二曰:日真、日梓,日梓继叔嗣。散居地址:乐清油山、丁岙、后垟、白沙岭。

钱库街派

始祖兆登公,系日源公五世孙,荣义公八世孙,公于清中叶由北港腾蛟鹤溪徙迁钱库街而居焉。

灵峰街林黄派

始祖启明公,祖籍闽之安溪赤岭,公生平老实忠厚,生女一招赘黄继道为婿子,支系林黄兼绍,由当年与林姓失联系,底蕴不明,以改无谱可稽,兹经查清实吾西河支派,爰予联谱修纂,今后应以两姓行第取名,以示根源。

以下济南郡

大三垟派

始祖一龙公,兄弟五人,以前四世无处稽考,而知为梅窗公派,即以公为始祖,公祖居闽之上万,祖传宋朝年间拱辰、应辰二公皆登进士,宋亡而隐居平阳江南三垟。()境历传数百年,因世乱谱牒散失,而公兄弟建祠立谱才能上绳祖武下劂孙谋矣。

半浃连派

始祖良荣公,系鲁直公十九世孙,偕兄良义、良苍于明末年间由泗溪来迁衡阳半浃连而居焉。

浃底派

始祖文英公,正德戊辰科进士,授闽兴化教谕署同安县事解祖归官择,公子四,长次居浃底,三居下宅,四居浃()。

中墩派

始祖元友公,系出永嘉县上河乡陈庄,来迁五十二都中墩,公有陈妣,生子四,阅上河老谱姜氏生子三,分日、月、星三房,聚族而居焉。

新桥派

始祖纯公,原籍莆田,大宋年间公徙山东济南,为元符进士,官两浙。归闽因寇困桐山,遂家居平邑横塘(注:现为平阳宋埠林家步),传至十一世孙汝忠公,一日到二十一都见斯里东有琵琶之胜,南有狮球之瑞,灵峰列于前,大江枕于后,而且三浦滢洄四壁,平畴可卜巽日大有发祥,遂筑屋而居其地,名浦源,后造里东一桥曰新桥,故以桥梁而取地名。

可参见链接:

林氏宗亲祭扫浙南商业保护神【林泗爷】墓

江南第七河五显殿后派

始祖汝质公,系文元公五世孙,祖居闽之古田赤岸,于明季嘉靖年间徙瑞安大北垟,传至三世孙开祖公转徙第七殿居焉。

林官仓派

始祖春公号福兴,明季永乐年间由泗溪来温游览,途经平阳视白沙有山水之胜,遂建屋而居,美其地称林官仓,

始祖春公,为国子监,公于永乐年间由泰顺泗溪游览温郡又至横阳,因阅白沙十一都地肥土美,山水钟灵,以思贻谋燕翼筑屋林官仓居焉。)

芦浦儒桥头派

始祖周杰公,系小田郎三子,世居泉州赤岸,于宋年间来迁平阳十一都儒桥头,公父昆仲者七,公为长,次曰小二郎徙江西省,三迁广东省,四移宁城,五徙福州,六迁兴化,七徙福州,由于分散日久,无通音问实由不明。

江南刘店派

始祖承彩公,本派原祖济公任承事郎,世居闽之赤岸,二世香亭公任谏议大夫,有古谏臣风,曾为文穆吕公所奖赏,不媚权人,遂公奉父命来迁瑞邑梓岙,三世祖迪功郎伯英公子孙蕃衍为南北二派,至二十三世祖承彩公转徙刘店居焉。

另可参见陡门底派

苍南陡门底林氏宗祠

注:本文录自《浙南闽东林氏连环谱》,如有遗漏和错误,请广大宗亲在本文下评论处更正增补!

《林氏宗祠家庙及墓葬汇总》-不断增补中

福建

漳州港头黛峰家庙

大田梓溪林氏宗祠

漳州海云林氏家庙

霞浦桐松林氏宗祠

瀛前黄石林氏宗祠

上林街凤鸣林氏宗祠

广东

普宁林氏宗祠

惠东稔山林氏宗祠

揭阳乔林林氏宗祠

汕头莲塘林氏宗祠

羊城梁化林氏合祠

饶平马岗乡才豪追远堂

韶关乳源东岸林氏宗祠

浙江

苍南陡门底林氏宗祠

苍南上林林氏宗祠

湖南

西南“林氏先祠”(忠义侯祠)

江西

上饶黄塘林氏宗祠

台湾

台中“尚亲堂”林氏宗祠


林氏大全系列

林氏支派】系列

【林氏网站】系列

中华林氏2015大事纪

中华林氏2015人物

 全球林氏QQ群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