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洪哥警影 2020-12-15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293×612cm  赵大为 苗再新 2009年作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重要历史事件。
       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局部  赵大为 苗再新 2009年作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画作赏析-1】
       为深层次参观考察当地生活,较好重现“井冈山革命斗争”杰出历史瞬间,画家刘大为和苗再新远道而来跑了几趟井冈山。
       他俩与井冈山博物馆的馆长谈了一晚上,掌握那时候的时代背景,包含服饰、旗子、時间、地址等诸多情况 ; 参观考察了井冈山博物馆、会师博物馆这些,接着又到井冈山地域走访考察,有关井冈山红色旧址、战斗遗址等地质构造、旧房子,都仔细看了又看。
       深入实地、奔波辗转那么一圈出来,收获颇丰,唯一的缺憾便是没有发现历史照片。由于那时候的井冈山处在国民党部队封禁包围中,再加之后执行从中央苏区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央红军长征战略大转移,戎马倥偬的自然环境下竟沒有一张历史照片足以保存。她们只有靠自己对历史时间的了解和掌握,去充分发挥不背离真实的考究和想像。
        根据对全部井冈山时期的史学理论,作者刘大为和苗再新感觉,最能体现井冈山时期典型性场景的还是“朱毛会师”。尽管表现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历史有很多场景可以刻画,但其它大多数场面难以体现井冈山斗争最本质的内容。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核心领军人物的核心形象,以及最具代表性、象征性的红军战士、本地人民群众的人物形象、当年井冈山的地质构造等历史背景与因素,必须贯穿到整个画作构图和人物雕塑、事件描述上。反复衡量后的結果是,“井冈山革命斗争”这一画作的选题与含义,要着重围绕“朱毛会师”历史氛围上来展开和描述。考虑到这一历史主题,尤其是朱、毛挥手的场面有很多人画过啦,再画就会有剽窃之嫌 ; 作者权衡再三,明确为选择会师以后,朱、毛领着革命队伍向井冈山核心区迈进的情景开展开和体现。这一场面有关画作、相关影视的摄像镜头,可适当参考; 另外,周围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场面,也渲染了他们对红军队伍的热切拥戴。
       经细心考究发觉,现有的一些井冈山会师主题绘画作品,在历史时间、画中的服饰表现上,却不够合符历史真实。那时候,红军的服饰并沒有统一,红军战士大都穿是便衣,换句话说绝大多数還是农户的服饰,毛泽东领着的这些人的衣着,便是以农户服饰为主导,朱德领着的则大多数是北伐军的服饰。作者务求在这里一点上,遵循历史时间真正原貌来刻画和再现。
      “井冈山革命斗争”主题画作的手稿早已打磨三稿,如今画面主题比之前的画稿炫酷更强。经反复推敲修改,力求草图的总体合理布局更详细、完善一些 ; 在怎么画上,他们不愿局限于国画的传统表现模式,并借鉴油画的一些画法,使得整个画面和局部细节更显厚实。最后画样基本定稿后,大的构造不容易再变,仅仅会对实际的角色开展一些调节 ; 朱毛二人的重心形象会试图紧张帖真实,掌握熟度,不宜营造得过度伟岸,“朱毛”中间要有沟通交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从而使“井冈山革命斗争”主题画面的定稿,更好的反映出画作的总体面貌和细节描绘。
       总之,国画"井冈山革命斗争”主题绘画的难题,除开所述的既不可以蹈袭前人、又不能墨守成规,还得尽最大努力突破山水国画在表现历史大场面上的先天性缺陷。一般来说,山水国画在主要表现大场面上难有优势,尤其是这张画的主题和内涵,它要恰如其分的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典型场景、历史真实和地域特征,但又不可彻底背弃依山水国画的表现手法,而要有效运用水墨国画的主要表现方式,突显角色刻画,含喻绘画主题、事件描述、人物刻画的历史本质和真实。
      【注】原文来源网络,作者不详,文中病句较多,“洪哥警影”本人对此文,作了多处必要的词句修改和文字润色。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局部  赵大为 苗再新 2009年作
【画作赏析-2】     
        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之后,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宁冈胜利会师,此举不但壮大了红军力量,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进入全盛时期,对于整个中国革命有着非凡意义。
        因为以往绝大部分同题材作品都是把画面定格在朱毛两位领袖握手或者即将握手的瞬间,为不落前人窠臼,刘大为和苗再新的新作舍弃了这一经典情节而选择了两人握手之后带着军队前行的场面。以前,也有一位画家表现过过类似场面,只是,他让领袖走在队伍之前,作挥手致意状;而刘苗新作则让领袖置身于队伍之中,甚至是走在战士后面,又令其形象稍加突出,不至于完全淹没在队伍之中,这一安排,主要是为了体现领袖和普通士兵水乳交融、亲密无间的关系,增加领袖形象的人情味和亲和力。这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队内部自上而下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制度,广泛实行了政治、军事、经济民主,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官兵平等关系,有效地加强了部队的建设。以组织士兵委员会的形式实行民主主义制度是一大创举,也是红军区别于白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战士是会师场面不可或缺的形象元素,在表现这一元素时,刘苗新作也做到了“出新”。这种“出新”源于两人调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现:两支队伍会师的时候,红军尚无统一的军装。战士们有的穿的是农民服装,有的则模仿苏联红军的打扮,五花八门。或许是资料的不足,以往的作品中,井冈山的战士甚至毛泽东本人穿的都是红军的服装,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创作的时候,他们纠正了以往作品这一细节上的错误,在人物服装方面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井冈山的地形地貌也是刘苗新作的一个重要形象元素。井冈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又因为气候湿润,常年云雾缭绕。哪怕近在咫尺,密林中也有无数藏身之地,虚虚实实,让人难以看出究竟。在大多数战斗中,作为进攻方的国民党处在敌暗我明的不利位置,既无法将重型机械运上狭窄陡峭的山路,也无法在林区集结大对人马,完全丧失了在设备和人力上的优势,因此在游击战中屡战屡败,最终从优势转为劣势,节节败退。所以,假如不表现井冈山的地形地貌,似乎就不足以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特色。这是刘苗两人的一个考虑。此外,也是出于平衡画面的需要。因为画面的主体是人,共有一百多个人物,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画面上,背景里多了云雾缭绕的井冈山,就避免了画面的过满,过暗,增加了一些明暗虚实的变化,视觉上更具美感。同时,涌动的云雾也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暗示了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
        两人合作绘画,有一个如何保持一致风格的问题。刘大为和苗再新在反复商量、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了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又衔接自然,不露痕迹的效果。不少看过他们画作的人说,不像是合作的,像出自一人之手。因为有交稿期限,这幅画的创作不得画上句号。只是,两位创作者心里还留有一些遗憾。若是再多一些时间,画面的整体感觉应该能更厚重一些;领袖人物形象应该能更生动、更生活化一些;群众形象应该能更贴近生活原型的气质,更自然、更本真一些。
     (注:上文摘自网络)

【 难得见到的该画大图局部】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大图赏析
国画《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局部  赵大为 苗再新 2009年作
【画家简介】
        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文化部主题性美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国画院研究员,北京美协副主任、武警部队著名画家。其代表作品《雪狼突击队》获首届中国美术创作金奖暨第11届全国美展金奖,《热血男儿》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师生》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唯一奖项优秀作品奖,《天使在人间》获第二届中国画展银奖,《儿女英雄》获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
        刘大为,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内蒙古师大美术系、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会主席等。主要画作《布里亚特婚礼》《雏鹰》《幼狮》《张华壮曲谱新篇》《小米加步枪》《漠上》《阳光下》《马背上的民族》《晚风》《辉煌之路》《帕米尔高原的婚礼》《草原上的歌》《人民公仆》《雪线》等。 出版《写意人物画技法》《刘大为速写》《刘大为水彩画》《刘大为作品集》等。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
      (注:摘自百度词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