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TO B OR NOT TO BE

 电商在线 2020-12-15
“云计算这个话题比较技术性,它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概念。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现在确实还是过早了。”马化腾七年前说。

当游戏也开始做不下去的时候,鹅厂陷入了不可名状的恐慌,大鹅们伸长脖颈,推推搡搡,观望中夹杂着一丝惊惧。

9月29号晚,媒体收到一篇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的文章。各平台小编半夜起身,为抢首发抖擞精神,哆哆嗦嗦把足以引发一场互联网舆论地震的文章编排好,终于触动了发送开关。

然而,没过几分钟,消息被删除了。直到30号上午,才有了官方正式通告。

从最新发送的消息中,看到原先七大事业群中的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以及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此外,社交与效果广告部和OMG旗下的广告业务线也被整合,成为新的广告营销服务线,形成了“5+1”的新业务格局。

腾讯整合前的组织架构,图片来源:智东西

腾讯整合后的组织架构,图片来源:智东西

由于原文中总裁刘炽平紧跟马化腾其后的大段言论被删除,有媒体人据此推测除了架构调整,腾讯的人事变动也一触即发。

20岁的腾讯撞“邪”

在这次震荡性的组织架构调整正式落地之前,外界早已传言四起,原因是今年以来,腾讯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业务层面上,都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颓势。

今年2月,腾讯的股价踏上了475港元的高点,乐观的投资者据此给腾讯立了里程碑,扬起flag,可没想到第二天就变成了一口毒奶。

腾讯1月至今的股价趋势

此后腾讯股价直挺挺滑向谷底,上车的投资者们在一记闷棍之后面面相觑。

8月15日,腾讯的第二季度财报公布,上半年经营利润达524.99亿元,吸金能力耀眼,但总哪里有些不对劲。财报一出,腾讯大股东Naspers当日暴跌9.48%;16日港股开盘,腾讯股价一路暴跌,并最终收跌3.04%。

抛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有专家分析最大的原因在于腾讯的净利润十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社交和游戏两大核心业务的增速下降明显。

盈利只代表过去,增速预示着未来。股票的跌涨,反映了市场对腾讯未来的态度。虽然腾讯通过社交引流、投资并购,业务触角延伸到了各行各业,看似难逢敌手,可一旦其核心业务增长放缓,也会立即被市场遗弃。

墙倒众人推。

对腾讯的严厉批评是在年中开始兴起的,“腾讯没有梦想”、“谁在杀死腾讯”, “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每出一篇“反思”都是爆文。

首当其中被点名批评的就是腾讯投资:“过度投资削弱产品竞争力”、“投资给腾讯的战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等等;其次被点名的是腾讯的内部组织,无法有效组织产品创新,导致关键能力不如竞对(例如大数据和算法)。

 不过,“民间集智”,亦步亦趋,最后完全超越,是腾讯惯用招数,万一超越不了,花钱买下就是了,这几招在过去十几年间屡试不爽。

所以腾讯是不信“邪”的:走了近20年的老路,没理由忽然就走不通了。

腾讯的To B业务

腾讯成立至今,先后经历3次重大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

2005年升级为BU(Business Unit)事业部制,使腾讯由一家初创公司转向规模化的生态协同,单一的社交产品变成为一站式生活平台;

2012年升级为BG(Business Group)事业群制,确保了腾讯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升级,并通过科技技术 “连接一切”,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建立起了开放生态。

这是第三次战略升级,腾讯称,这是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前瞻思考和主动进化,也是对自身“连接”使命和价值观的传承。

2017年12月,腾讯2017年度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说:“在管理方面,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地梳理。”

腾讯总裁刘炽平补充:“很多人说我们只有To C的基因,没有To B的基因,我不相信。”

只是,时隔已近一年,外界并未看到明确的推进迹象。外界眼中,腾讯的To B业务成了一句空口白话,不然这个前进的进度条也忒慢了。

所以此次变动的重点,落在了腾讯饱受诟病的To B业务上。

此次腾讯新设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专门为To B业务保驾护航。此前,腾讯的几个主力To B业务,都是几大事业群之下的次级事业部。如今单独成立一个事业群,起码使这些业务条线在层级上更有底气。

然而,腾讯的症结或许并不仅仅出在组织架构上。积习已久的内部人员的惰性、技术底层的陈旧,乃至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隔阂,都是腾讯继续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有猎头公司曾反应,腾讯员工最难挖,因为没有一个互联网公司能提供比腾讯更“舒适”的技术研发环境。不少员工的心态是,宁可不做改变,按照原有的路线走,只要坐得住,跟着公司的节奏走就好。

过往的成功,已经让腾讯对自身的组织架构和发展策略产生出了一种近乎迷信的依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先是通过一两款明星产品积累了足够庞大的流量,再围绕此打造了一套产品体系,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来构造自身的生态。这种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但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投资挂帅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无论是外界一直贴标签的“To B业务”,还是实际上的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业务,所需要的都是来自组织内部的合力,而不再是赛马机制,或者是大洒金钱的投资。这种变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是追赶时代还是阿里?

“金秋9月”,互联网企业多多少少都做出了一些调整。教师节当天,马云宣布传承计划,由张勇接任;三天后,雷军亲自操刀了小米组织架构大“手术”,调整任命了一大批“80后”高管。

互联网江湖里,常新才能长青。

接近腾讯的高层人士曾表示,9月21日,腾讯召开中期会议,确定其未来战略转型的两大方向:一是从科技公司转向文化公司,二是从消费互联网转型至产业互联网:而此次组织架构大调整中,人事也将大移位。

「电商在线」了解到,在人事方面,腾讯董事长、CEO马化腾,总裁刘炽平,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技术发展事业群总裁卢山,四人的职务和分工不变,COO任宇昕将同时负责新成立的PCG,同时继续管理以游戏为主的互动娱乐事业群IEG。原先负责SNG的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将成为新成立的公司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

可人事变动的消息一出,又引发一阵群嘲:只要人不换,腾讯的脑子是不会换的。

从往到今,腾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上演当初争抢戏码,先是误判局势,让出赛道,再滞后进入赛场,企图后来居上。但纵观腾讯发展史上可称为开辟天地的产品,一是QQ,二是微信,不都不是“抄”出来的吗。

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就是“微博之战”,腾讯微博大战新浪微博,最后腾讯微博倒下,另辟蹊径的微信却最终异军突起,成为腾讯的中流砥柱。

腾讯早该明白的道理,打败新浪微博的一定不是腾讯微博,可偏偏在抄袭中乐此不疲,仅今年就有以微视战抖音,以永辉超市战盒马,以腾讯云战阿里云。

2017年张一鸣被问到为什么头条可以跑出来,张一鸣说,“现在看来,应用商店、PC、传统的搜索引擎业务等都是过渡战场,他们还是太迷恋旧的战场或者旧的事物。现在也是一样,他们倒回来跟头条竞争,可能会影响看新事情的注意力。” 

如今腾讯回过头来想竞争云市场,或许也会钳制集团对于新领域的注意力。尾大不掉的腾讯,回头已经很难了,为什么还不试着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