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紫国行医,看孙悟空如何对付VIP综合征患者

 白河baihe 2020-12-15

在西行路上,孙悟空救过两个国王,一个是被沉入井底淹死三年的乌鸡国国王,一个是因为金圣宫娘娘被妖精抓走而得了“忧疑之症”的朱紫国国王。

救乌鸡国国王,用的是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没显出孙悟空的医术。但救朱紫国国王的时候,孙悟空认认真真当了一回医生。他给国王悬丝诊脉,诊断出病症,用大黄、巴豆、锅底灰、小白龙的尿做成了“乌金丹”,让国王用龙王的唾沫服下,治好了国王的病。

孙悟空行医给朱紫国国王治病这一段,写的精彩纷呈。尤其是他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颇有借鉴意义。

取经团队到达朱紫国后,住在会同馆里。会同馆是官方接待机构,但对这四个远道来的和尚很冷淡,给了点米面蔬菜,让他们自己去做饭,连油盐酱醋都不给。孙悟空拉着猪八戒出去买油盐酱醋,正好碰到国王贴皇榜招医生。

皇榜是这么写的:

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

病人的话,要有选择的听。那句“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完全就是跟你客气客气。事后肯定不会和你提这茬,就算提了你也绝不敢要。真要是有缺心眼的要了,那就等着杀头吧。

不光朱紫国国王如此,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是如此。生病求医的时候,诅咒发誓各种承诺,恨不得跪下来求你。做医生的,对此千万别当真。病人治好了,大家一别两宽各自过日子。病人万一出点岔子,轻则和你对簿公堂,重则直接拿刀砍你。

孙悟空看到皇榜,心里欢喜,决定当个医生耍耍。

但是,孙悟空并没有直接上去揭皇榜报名,麻利的去给国王看病,而是故意制造了很多周折。

他故意把皇榜藏在猪八戒那里,一帮校尉太监找到猪八戒,认定他就是揭皇榜的人,拉猪八戒去看病。猪八戒一猜就是孙悟空搞鬼,带着这帮校尉太监去找孙悟空。

为什么孙悟空不肯直接出面,非要搞这些花样呢?

因为,他面对的是一国国王,一个极有可能患有严重VIP综合征的患者。

所谓VIP综合征,并不是一个实质的疾病,指的是医生面对名人、富人、领导等VIP人物时,可能会被迫背离通常的诊治方式,而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VIP综合征,是临床医生经常碰到的头疼问题。部分VIP病人在治疗中往往极为强势,医生经常被迫迁就病人的意愿,放弃正常医疗原则。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大名鼎鼎的迈克尔杰克逊,就是VIP综合征的受害者,他睡眠不好,有严重药物依赖,又不肯按照医生意见接受规范治疗。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的医生违规给他使用了异丙酚,导致他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1964年,Walter Weintraub首次描述了“VIP综合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88年的一篇文章也特意谈到了这个问题。

朱紫国国王得的,其实算不上什么疑难杂症。只是3年前妖精抓走金圣宫娘娘的时候,他受了惊吓,又想念娘娘,兼有些便秘肠梗阻,才面黄肌瘦,形脱神衰。

他这个病,宫廷御医真的治不了吗?未必。

但是,对于VIP患者,医生最常选择的保平安方式,就是认怂。

无论什么治疗方案,都有风险。你不认怂,就得给他治;你给他治,你就得承担风险。承诺治好病和你平分社稷的另一面,就是万一治不好要砍你的脑袋。治好了平分社稷只是和你客气一下,治不好砍你脑袋却绝不是说说而已。

后来孙悟空看完病回去配药的时候,朱紫国国王不让唐僧走,而是把他客客气气扣在皇宫当人质。这个国王的脾气品行,可想而知,绝对是一严重VIP综合征患者。

孙悟空是怎么对付VIP综合征患者的呢?

首先,就是摆谱自抬身价。

孙悟空没有直接揭皇榜,而是把皇榜藏在猪八戒身上,通过猪八戒的引见,让太监校尉们找到自己。

猪八戒虽然生孙悟空的气,但他不是真傻,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孙悟空的意思。

到会同馆门口,猪八戒对那些太监校尉说:“列位住了,我师兄却不比我任你们作戏,他却是个猛烈认真之士。汝等见了,须要行个大礼,叫他声孙老爷,他就招架了。不然啊,他就变了嘴脸,这事却弄不成也。”

要想请孙悟空看病,得行大礼,得叫孙老爷,否则不给你看。

为了给国王看病,这些太监校尉当然照办。

太监校尉行了大礼叫了老爷,孙悟空觉得自己谱摆的还不够,又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

行者道:“这招医榜,委是我揭的,故遣我师弟引见。既然你主有病,常言道,药不跟卖,病不讨医。你去教那国王亲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

“要国王亲自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这谱摆的,够大吧?

为什么孙悟空要国王亲自来请?很简单,面对VIP患者,在看病之前,医生必须确立自己的绝对主导地位。

你强势,我比你更强势;你蛮横,我比你更蛮横;你霸道,我比你更霸道;你是VIP病人,我是更VIP的医生。

只有气势上彻底压到对方,才能保证医生能够主导诊疗过程,而不是被VIP患者带着走。

孙悟空的强势,把太监校尉们给吓着了,但事实证明效果很好,还未诊治,国王对他已经有些盲目信任了,他对唐三藏说:高徒既不知医,他怎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也。

但是,国王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亲自去请孙悟空的。为了给足孙悟空面子,他让手下大臣代替她去请孙悟空:

“文武众卿,寡人身虚力怯,不敢乘辇。汝等可替寡人,俱到朝外,敦请孙长老看朕之病。汝等见他,切不可轻慢,称他做神僧孙长老,皆以君臣之礼相见。

至此,孙悟空的谱摆的已经够大了,看病时候,气势上已经不会被VIP患者压住了。而孙悟空也不可能真的逼国王亲自来请自己,于是就跟着大臣去给国王看病。

但即便如此,孙悟空看病过程也并不顺利。

孙悟空要求望闻问切,这完全属于合理要求。但是国王却坚持:“叫他去罢!寡人见不得生人面了!”

这是典型的VIP综合征表现。

拒绝医生合理诊察要求,拒绝正常的医疗常规,要求医生在不诊察的情况下违规盲目治疗。如果医生不同意,就赶走医生换新的,直到医生听自己话为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其实不严重的病,太医院诸多顶级医生给他治疗了三年就是治不好。

如果孙悟空是个凡人医生,到这一步就彻底没辙了。好在孙悟空是神仙,玩了一出悬丝诊脉,诊断出了国王的病症:“双鸟失群”之证。

这真是悬丝诊脉诊断出来的?未必!孙悟空很可能只是故弄玄虚。

国王病了三年了,都贴皇榜找医生了,他的病症能是啥秘密吗?有这么多时间,孙悟空想打听出来,能有多难?

孙悟空大概率,是早已经打听清楚了国王的症状和生病原因,然后故弄玄虚玩了一出悬丝诊脉,来蒙国王。

但是,对于VIP综合征患者而言,这种故弄玄虚有时候很有效。很多VIP的患者,不愿意相信和遵守医学规范,却对各种玄学偏方和民间大师趋之若鹜。孙悟空悬丝诊脉的表演,可谓正好挠到这些VIP的痒处。

诊断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治疗。

孙悟空不肯提供药方,要求把所有的药物全部弄三斤给他送去,他酌情加减,自己配药。

为什么孙悟空要这么干?他还是要继续故弄玄虚,制造神秘感。

他给国王治病,用的是大黄、巴豆、锅底灰和马尿,用这些东西和了三个大药丸子。

马尿锅底灰和的药丸子,却起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乌金丹。

如果他把“乌金丹”的配方告诉国王,国王大概是不会吃的,就算吃了,效果可未必好。

国王得的,是“忧疑之症”,也就是心病。

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国王坚信孙悟空是神医,坚信孙悟空配出来的是神药,坚信自己吃了神医的神药就会好,那才能好。

越是坚信不疑,越是疗效神奇。

所以,孙悟空决不能让国王知道,他吃的是大黄巴豆马尿和锅底灰,否则疗效堪忧。

不仅配药要保持神秘感,连吃药也要保持神秘感和仪式感。

孙悟空的乌金丹,需要两种药引子。

一种是:“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

还有一种,是无根水,也就是雨水。

为了吃药,国王赶紧让人去求雨。

然后,孙悟空找来龙王,打了几个喷嚏吐了点口水,下了一场毛毛雨。国王让文武多官并三宫六院妃嫔与三千彩女,八百娇娥,一个个擎杯托盏,举碗持盘,所有人接的雨水凑到一处,总算接了三盏水。

经过求雨,下雨,收集雨水,这一系列折腾,国王总算可以吃药了。

得来越困难的东西,越显得有价值。服用乌金丹的过程越困难,国王心目中乌金丹的价值就越大。

经过孙悟空不断的折腾,在潜移默化中,乌金丹在国王心目中的价值已经飙升到极致。相应的,国王对药物的疗效,也越来越深信不疑。

花那么多力气费了那么多劲才吃上药,如果竟然被骗了,那不成傻缺了么?

国王绝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傻缺,所以他一定会相信药物肯定有效。

孙悟空搞得越神秘,越折腾,仪式感越强,他越深信不疑。

对“忧疑之症”这种心理疾病,患者越是对疗效深信不疑,那疗效来的越快越强烈。

当患者对药物的渴望被撩拨到极致,马尿和锅底灰的疗效也就被发挥到了极致。

尤其是,患者服药之后,身体立刻有了反应,这更会大大强化患者对药物的信任,进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至于这个身体反应来自乌金丹里的大黄巴豆这事儿,是决不能告诉患者的,否则会严重影响疗效。

就这样,在神医孙老爷的神奇操作之下,久病不愈的朱紫国国王,吃了几个大黄巴豆锅底灰马尿和的药丸子,喝了几杯唾沫星子,病好了。

国王病好了之后,没有和孙悟空商量一下如何平分社稷,孙悟空也压根没提。

医患和谐,心照不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