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遭遇过校园霸凌吗?

 御世宝APP 2020-12-16

几个人在校门口向你招手,你毫无反抗意识,乖乖的走向那片深渊,他们将你逼入深巷的角落,对你肆无忌惮地拳打脚踢,辱骂声、嘲笑声、难听的绰号和脏话和大雨般落下的拳头统统向你砸来,几番折磨后,他们才结束了“今日份”的施暴,扬长离去……

你遍体鳞伤的蜷缩在角落里,试想你究竟做错了什么?要告诉爸妈吗?要告诉学校吗?如果他们知道了会怎么做?没有人跟自己说被欺负了要不要告老师啊?被发现了会不会遭来更频繁的报复?被同学知道了铁定会因为害怕被施暴者盯上而选择视而不见吧,没准还会一起嘲笑你,孤立你……满脑子的问题与设想的后果让你杵在抉择的路口上停滞不前,最后你默默擦掉了身上的脚印,遮住了伤口,在路边小轿车的车镜上确认脸上的拳印消了,整理好仪容,提前想好如何应对父母对伤口的询问,佯装若无其事的回家。和父母吃饭时该笑的笑,该说的说,回到自己房间时才卸下伪装的面具,遭受的苦难只有你自己清楚——最后你擦干眼泪,一边做功课,一边迎接“明日份”的噩梦,循环往复。

看到这里,可能正在遭遇霸凌的孩子感同身受着,曾经被霸凌的孩子唤醒了多年前的记忆。

曾经有个案例,2018一桩“拦路打老师”事件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男子在路上偶遇初二班主任,想起上学时多次被老师体罚,于是心生恼怒,对着老师就是一通辱骂,扇巴掌,边扇边问老师还记不记得自己。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老师的过度体罚对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从而以暴制暴,最终以“衅滋事罪”判刑一年半。也许伤口会结痂,会愈合,噩梦却永无休止,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遭受欺凌的创伤会永远烙印在心底深处,也许就像“拦路打老师”事件一样,在某一刻爆发。

有人开始纳闷了:“为什么不反抗,他在顾虑什么?”“为什么不告诉家长和老师?没同学知道?”“苍蝇不叮无缝蛋,你自己肯定也做错了什么吧?”

按常理来说,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园霸凌大部分是没有理由的,然而,选择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许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盯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遭受霸凌的孩子为什么“不说”——

为什么会有「校园霸凌」

1. 关于被霸凌者

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保护薄弱,缺乏安全认知,也没有家长正确的告知遇到霸凌时该如何做,作为当事人没有这个意识,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们往往选择了沉默,也渐渐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什么才被霸凌的。通常性格胆小内向的孩子是最容易被霸凌者盯上的,他们害怕告知家长和学校后遭到更残忍的威胁毒打,于是乖乖就范,对别人的施暴行为一昧的容忍迁就,忍气吞声,也更是助长了霸凌者的气焰;

以及在把自尊心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年纪里,许多孩子不愿意告诉父母和学校,认为被挨揍是一种羞耻,这些孩子要么选择一昧忍受,直到毕业或转校后霸凌不了了之,要么等待时机,酝酿一场要所有人付出代价的报复。此外,学校的保护不力与管理疏忽也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的家庭不和谐、或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得不到该有的关心和爱护,认为就算告诉父母也无济于事;也许以上种种原因都掺杂了一些,无论触犯哪一条,孩子都不会告诉学校和家长。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过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效应,指的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任听摆布的行为,一些孩子被霸凌时如果父母教育得当,老师处理得当,孩子会告诉父母和老师,继续寻求他们的帮助,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如果孩子几次遭遇霸凌,家长忽视,学校不作为,就会导致对现实的无望与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被欺负是理所应当的,不再逃避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效应。

1. 关于霸凌者

许多霸凌者往往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他们要么是被家人过分溺爱,形成严重的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要么监护人不管不顾、家庭不健全,甚至有的家庭常年争吵不休,遭过虐待挨打。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使孩子将这种不当行为正常化,无法用理性与规范来约束行为,将痛苦施加在其他孩子身上,借此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从欺凌他人获得了优越感。

有人说,选择忽视的旁观者与霸凌者同罪,如果他们勇敢举报,迟来的正义会不会早一些?然而往往大多数孩子都害怕自己也沦为受欺凌者,于是选择成为旁观者、协助者、或霸凌者。其次,霸凌者可能从前也被霸凌过,因长期受到欺凌的影响,他们将痛苦施加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或以惩戒之名,继续作恶,催生出新的恶,以暴制暴,循环往复。

霸凌的几种方式:

1. 言语霸凌

霸凌者会制造一些无端的缘由为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对其挑衅、辱骂、嘲弄,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散播他人的谣言,让孩子的心理严重受挫。言语暴力通常也是肢体霸凌的前奏。

2.肢体性霸凌

霸凌者借以开玩笑之名,对受害者在身体上造成的直接伤害,如拳打脚踢、吐口水、绊倒推搡、砍伤打残,还恐吓同学不能告诉学校和家长,还有极少数“校园黑恶势力团伙”专门对一些家境富裕、身体弱小、胆小怯懦的同学实施敲诈勒索,他们往往从索要一瓶水,一包烟,变本加厉到索要对方的零花钱。

3.性霸凌

性霸凌包括性骚扰、对他人的身体部位讥讽取笑,也有人会因为不符合“性别特征”遭受欺凌,比如一些声音纤细的男孩被嘲笑“娘炮、娘娘腔”,胸部发育过早的女孩也可能被当做异类,还有的甚至强迫他人进行非自愿的性行为,多人霸凌时常有扒衣服拍照录视频等行为。

4.网络霸凌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欺凌也从拳打脚踢蔓延到了网络上,由于传播范围广,杀伤力大,霸凌者利用网络散播流言,攻击辱骂,发布威胁恐吓的短信,殴打同学的视频和照片。

5.关系霸凌

往往体现在霸凌者联合其他同学对某个人孤立、无视和排挤,或是直接切断他的社会连接,让他觉得被孤立了。这种暴力通常通过散布谣言,冷嘲热讽,挑拨离间达到伤害同学的目的。

无论是霸凌者、被霸凌者还是协助者与旁观者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对受害者而言,长期遭到欺凌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因为恐惧出现迟到早退、逃课辍学等现象,变得更加胆小,内向而敏感,心灵脆弱的孩子因饱受非议不堪重负,造成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甚至自杀而终;有些旁观者会在自己没有揭发霸凌恶行的事情中产生长期的愧疚感和抑郁感。而对霸凌者而言,他们成年之后会比其他青少年更具有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偏激,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我们无法从根源抵制校园霸凌的出现,但我们可以让遭受霸凌的孩子采取一些预防与应对措施,让霸凌现象尽可能降到最低,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法制教育的通力合作——

1. 多交益友,上下学时结伴而行,不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也不能随便与“问题”学生交往。

2.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学习一些武术、跆拳道、散打之类的强身健体训练。

3. 放学或假期游玩时不去游戏厅、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以免被一些不良学生盯上。

4. 当遇到校园霸凌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如果已经遭到了霸凌,不要保持沉默,否则对方会变本加厉,应及时向老师和学校反应,把事情发生的原由经过一五一十说出来,特别是对你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必须要求对方正面回应。

5. 如果发现你的朋友被人欺凌却不敢告诉父母,作为他的朋友应当去告诉他的父母和老师,防止霸凌事件对他造成一次次伤害。

6. 家长要教会孩子坚定维权,没有任何人有权利伤害你或让你感到难过,所有不友善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并且给予孩子信念:家长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与支持者,要懂得寻求帮助。

7. 不能鼓励孩子以暴制暴,以同样的方式报复回去,也不宜采取“淡化事实”的处理方法,不要简单地安慰孩子“这没什么,这会让你更坚强”,或是因为霸凌者父母否认,就装作它不存在,更不能指责受害者懦弱或胆小,让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当发现孩子遭受霸凌后,建议及时带他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8. 对于霸凌者,孩子的人格养成与家庭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做好榜样,教会他们尊重他人,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暴力倾向,也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是预防霸凌问题的根本。

校园霸凌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普遍,也更严重,一次霸凌,足以毁掉一个孩子。我们应当加以重视,及时发现被霸凌孩子的异常,趁早防范。如果你身边有同学被霸凌,请不要纵容,更不能参与,请你保持冷静,及时向老师与学校反映情况,怀着炽热的心,永远不要漠视身边的悲剧。学校也应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定期宣传校园霸凌的害处,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夜再深,只要携手,怀抱希望,黎明总会到来。”-/

——送给所有正在遭受霸凌,或曾经被霸凌过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