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数十年仍无起色 文冠果难在了哪儿

 眼镜yzcyqpw845 2020-12-16
  采访当天早上,到北京出差的颜秉舟得到消息———其公司拿到了市药监局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他兴高采烈地把同事发过来的证件照片拿给记者看。为了这张许可证,他跑了很多部门,前后花去两年时间。十年前,主业是化工行业的颜秉舟投身到文冠果产业中,成立了辽宁朝阳市新大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而到现在为止,在经济上还只是投入几乎没有产出,这张证件对于他的文冠果事业来说无异于里程碑式的。
  颜秉舟只是一个缩影,“苦苦挣扎”可以说是很多文冠果产业从业者的真实写照。为何一项国家呼吁大力发展,已有数十年发展历史的产业,多年来仍然难见起色?时至今日该产业到底处于什么状态?记者采访了相关的官员、专家和企业代表。
良种门槛之外的徘徊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树种,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都有分布,其中天然林以山西、陕西、甘肃一带较多,人工林以内蒙古最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内蒙古赤峰市就开始了文冠果的人工栽培。到上世纪70年代,国内曾掀起一股种植热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木本油料产业前景,选定种植文冠果。
  然而,这项几代人倾注了心血、寄予了厚望的事业,过去却一直走在几乎“致命性”的弯路上———原生种实生苗。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文冠果国内的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原生种实生苗占了绝大多数,只有少量优株的嫁接苗,这直接导致了文冠果种子亩产量极低的现状。
  文冠果属杂性花,即两性花(孕花)与雄花(不孕花)同株,雄蕊经常发生选择性败育,用“千花一果”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其中也有一些种子产量非常高的优株,但概率非常低。据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教授苏淑钗介绍,文冠果实生树种子产量主要集中在30%的树上,而这其中优株的比例不到10%,所以种子产量不高。
  “我看过很多文冠果林,其中7年生树,管理尚可的,种子亩产量也就8斤。”苏淑钗表示,以前就是埋头种树,研究工作都是研究生态林或植物学方面的专家在做,最近几年才有果树方面的专家在研究如何让文冠果多结果。也有不少科研单位和企业在进行文冠果新品种的选育,已陆续出来一些成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审定通过的优良品种。
  种植发展了几十年,却不是而且也还没有良种,历史的局限性让文冠果产业陷入尴尬和困境。苏淑钗所在的团队也在做文冠果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收集了很多种质资源,进行了无性系繁殖。她告诉记者,还要经过区域试验和观察鉴定,在丰产方面要经过盛果期4年产量的观察,达到要求后再进行良种申报,也就是说文冠果要有良种可种,至少还要5年时间。
组培繁殖的必闯关口

  “一山之外又一山”,虽然没有正式通过审定的良种,近些年来还是有一些新优品种被选育出来,但为什么没推广开呢?就是难在了繁育这个环节。
  文冠果属于异花授粉,后代都是杂合体,变异系数比较大,优株比例非常低。“夸张点说,即便是用优株的种子进行繁殖,可能1万粒种子里能出一棵优树。”苏淑钗表示,因此就算未来有了良种,种子繁殖的途径也是行不通的。
  也有不少人在尝试文冠果嫁接苗,将优株的芽或枝条嫁接到砧木上。“到目前为止,嫁接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受限于母株有限,嫁接速度也太慢,难以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生产。”颜秉舟表示,现有的文冠果林中嫁接苗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行业里都在期盼文冠果组培技术的成熟。
  对文冠果的组培技术,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研究已经有些年头,但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受无患子科植物特性所困,现有研究成果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冠果组培繁殖系数低与生根难的问题,这也为未来文冠果能否大规模发展埋下“隐患”。近几年,陆续有个人或企业称具备了组培快繁能力,但采访后发现其繁殖量都很少,甚至只有几株,在生产上还难以推广。记者采访了上海一家做文冠果组培快繁的公司,该公司称在实验室阶段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现已进入温室试验阶段。很多业内人士对此也很关注,等待着最后的消息。
  “不要再种文冠果实生苗了,要种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苏淑钗呼吁道,对已经种下的实生苗,有了好的接穗再嫁接,当然其中的人工成本会比较高。北京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对光皮树做了调查,如果管理比较到位,实生苗要21年收回成本,嫁接苗则为6年,文冠果的境况应该差不多。因此,只有“良种+组培”,产业才有出路。
\

开花的文冠果大树。

\

挂果量较多的文冠果优株。

企业发展内外受制

  种子产量过低,已经直接影响了产业链下游成品的生产。去年,辽宁一家公司要生产文冠果食用油,从东北一直找到甘肃,才采购到46吨种子。“想入行的企业很多,但都限制在原料上了。”颜秉舟介绍说,据粗略统计,去年国内文冠果种子产量400吨左右,就算全部用来炼油产量也不过100吨,对于一个想要获得认知并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新产品来说,这样的产量远远不够。以橄榄油为例,去年全国进口量达18万吨。
  “浑身是宝”的文冠果可以制作出茶叶、食用油、药品,甚至是生物质柴油。实际上,生产这些产品的相关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了,但除了缺乏良种、产量不足等问题外,文冠果产业现在还受困于很多内外因素。
  如何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对想要生产文冠果食用油的企业来说,现在还是一个难题。颜秉舟告诉记者:“拿到许可证的,目前好像只有我们一家。以前办理的公司少,没有正式流程。”他表示,自己能办下来是因为文冠果被列为新资源食品,当地政府部门重视而特批的。另外,虽然我国的食用油目录里一直是有文冠果油的,但之前没人生产,所以也没有国家生产标准,这将是颜秉舟下一步要忙的事情。
  对于颜秉舟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河北润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乔洪志很羡慕:“河北的相关资格证审批权还在省里,要办下来难上加难。”润升农业生产文冠果茶在业内已小有名气,每年产量近8吨,但因为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而是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许可证,所以只能在一定区域内销售,其他区域、网上和超市里都不能销售。这对于目前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文冠果茶来说,生产和销售都有所限制。
  与常见茶叶不同,文冠果的所有叶子都可以制茶,而且是秋季落叶前20天左右分三次采摘。五年生的苗子,每亩地可收100斤茶叶,以目前文冠果茶的销售价格来说,收益还是很不错的。同时,文冠果油作为食用保健油未来的市场也很被看好。文冠果油中含有很多有益物质,其中的神经酸最受关注。它是各国科学家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修复疏通受损大脑神经通路,并促使神经细胞再生的双效神奇物质,已有日本的公司准备生产相关药品。神经酸的价格非常昂贵,能达到黄金的2.5倍至3倍。
  “产业是核心,技术支撑是重点,而国家政策的支持更是少不了的。”颜秉舟道出了很多从业者的心声。国家林业局有关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在造林方面的补贴主要有试点造林补贴和计划造林补贴,但企业主体都是拿不到钱的。“既然国家层面都提出了农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企业必然是重要载体,拿不到补贴是不太合理的。”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做相关推进工作,并希望有所改变。
明确定位做好养护

  “文冠果做生态林和经济林,很难两全其美。”苏淑钗说,过去几十年有过数次文冠果种植热潮,但根据两年前的调查统计数据,目前全国文冠果总面积只有5.2万公顷左右,种子的平均亩产量不超过10斤,集中连片的非常少,甚至难找到超过500亩的连片林地。苏淑钗分析道,以前都是挂着生态林名号的经济林,种完之后粗放管理。“很多人认为文冠果抗性强,所以没有太用心管理,导致林地质量非常差。”她说,以后必须明确,作为原料林的文冠果林是要用心管理的。
  山西靖边县杨桥畔苗圃高级造林技师张明俊在业内小有名气,他管理的文冠果苗圃平均树龄8年,大部分是实生苗,少量嫁接苗,种子亩产量能达到200斤左右。他表示,文冠果林功能很多,营造的目的不同,种植方式也各异。例如,从生物学角度讲,文冠果的结果部位多在树冠外缘,结果枝不断外移,内膛枝基本不结果,如果通过合理修剪,改善内膛枝光照条件,促进其合成和贮存更多营养物质,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当然,在改土、施肥、浇水等各方面也都有学问。
  苏淑钗则表示,文冠果直径0.6厘米以下的枝条基本上坐不下果,修剪时可以去掉。培养结果枝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怎么出壮枝,现在很多枝条放着不管,整体上枝条只会越来越弱,结果率也就低了。建苗圃时也要提前留好间距便于以后的机械化管理,打造好灌溉设施。文冠果优株若管理得当,种子平均亩产量应该能超过400斤,比种粮食收益要高得多。国务院办公厅(2014)68号《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意见》中,文冠果被列入重点推广的十大树种之一,这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用心发展就会迎来繁荣的前景。
\

冬季在温室里反季节嫁接的文冠果

\

工人在采摘文冠果叶片作为茶叶原料

\

不同类型的文冠果茶展示

\

科学追肥浇水能提高果实产量

\

正在晾晒中的文冠果种子

\

文冠果的果壳可作为药材原料

\

大果类文冠果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