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急救法

 昵称72924878 2020-12-16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金匱要略》中记录了很多急救法,现在摘录一条注解如下。

《金匱要略》:

救自缢死

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臾,可少与桂枝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这条内容记录了自缢急救法,作者认为,自缢者肢体尚温者可治,所以天气热时可治,故夏时可治,心下微温者可治,白天可治(即旦至暮可治),而晚上难治(即暮至旦,小难也)。

需要将自缢者抱解,不可以只截断绳索。让病人躺下,身下垫被褥。一个人用脚抵住病人双肩,用手拉直病人的头发,略紧绷(即弦弦勿纵之),另外一个人用手按压病人胸部,上下按动(数动之),还有一个人按摩病人的臂胫,并使手臂和腿脚来回屈伸。

假如病人已经僵硬,要慢慢强迫手臂以及腿脚屈伸,并且推按腹部(并按其腹)。若病人呼吸睁眼,还要继续这样急救而不要停止。

病人继续好转,可以服用桂枝汤和粥汤,嘴含给病人,病人渐渐能咽则稍止。此时,由两人用竹管吹气入病人之双耳。

在这条急救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已经用到了心脏按摩法急救,并且还用到了四肢屈伸法辅助血脉流通,腹部推压法辅助呼吸功能之恢复,吹气入耳法辅助吸气,拉直头发法辅助呼吸道通畅。

综合看来,要比现在医院的急救法强。

中医并不是学会的,王叔和说: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