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航事件,我们关注的不应只是机长

 谭天论道 2020-12-16

5月14日,面对突发的“飞机风挡玻璃破裂脱落”,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完成了“史诗级”的紧急备降。事件一出,立即成为网络上热门话题,机长刘传健更被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当大家交口盛赞英雄机长的时候,要不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险情?能否确保今后防患于未然?

笔者乘坐过川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路上空姐不断地给乘空发各种吃的,从辣椒酱到各种零食,可以说川航的服务不错。但对于乘客来讲最重要的还是飞行安全。这些乘客肯定更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可怕的原因,让他们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惊吓,甚至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过去在我国,公众对天灾人祸是没有知情权的,如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就进行新闻封锁。后来有了改变,变成“受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直到汶川地震才有了真正的改变,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灾害报道,为得到国内外的公众关注和社会各方援助奠定了基础。

受灾救灾出新闻,防灾减灾须关注。救灾报道极具新闻性,往往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而灾后的检视和调查关注度相对较低。有媒体评川航备降奇迹:宁可英雄机长没有"表现机会"。飞行安全无小事,宁可英雄机长永远没有表现的机会,也不要让乘客再去面对如此可怕的飞行事故。

英雄机长庆功会后,舆论开始趋向冷静。公众开始关注事故原因,追踪相关调查。近年来,我国灾害报道不断进步,从激情煽情到科学理性。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人们对公共事件有了更理性的判断。风险社会,媒体的报道水平、公众的媒介素养,相关单位的应急管理都要全面提升。

谭天新闻研究文章链接: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之变

寓思辩于形象之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创优谈

责任·创新·问题——写在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之后

创优·问题·反思——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评选有感

新闻的策划与策划的新闻

“不可预知”:电视新闻的最大卖点

中国电视呼唤新闻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