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媒体,我是这样玩的

 谭天论道 2020-12-16

2007年,我在新浪上开了博客(原为谭天论道,后改为谭天的博客),访问量达50万人次;

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谭天论道”并加V,现已有近10万粉丝;

2013年,开通微信公众号“谭天论道”,现已有近2.5万粉丝;

2016年,开通一点号,原为“谭天论道”,现改为“新媒体前沿”;

2018年,开通头条号,原为“谭天论道”,现改为“行者谭天”。

本人还先后运营企鹅号、新浪看点、知乎、分答(在行一点)、简书、博客中国、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等等,有的停止了,有的还在继续。此外,还连接微博群、朋友圈、QQ群等进行推广。

目前“谭天论道”已成为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公众号,在清博指数的高校新闻传播类公众号榜单中排名第七。


“谭天论道”公众号的定位:关注传媒业界前沿动态,聚焦新媒体研究成果,同时也谈论传播、教育、生活、文化与思想。每周三次发布,每次大约两篇左右文章,内容基本上为原创,有少量转载。需要指出的是“谭天论道”虽然有平台广告和用户打赏,但它并不以商营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为第一,学术思想为要义。公众号运营的目的主要还是为我的科研服务,科研也需要交流与传播。

由于是一个人运营,时间精力都很有限,如何能实现最优化呢?我的经验是:一,不求最好,但求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独到见解;二,不求最全,只求专攻某一领域,如互联网新媒体的观察、研究;三、由于精力有限,在版面上形式上难以做到很漂亮,只能在内容和思想上用力。四、注重互动和推广,通过与用户的强互动和线上线下推广,增强用户粘度,提高服务效能。

作为个人学术型公众号,我的体会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加强自媒体管制的现实背景下,我不做时评,也尽管不涉及敏感话题。我也会蹭热点,但会从专业角度去分析和评说。我不会去用娱乐化和标题党取悦用户,但我在周末也会写一些轻松愉悦的文章。真心真话真性情是我的风格,深刻而不失幽默是我的追求。在公众号和自媒体的运营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先后写出以下文章:

公众号不是“写”出来的

自媒体没有记者,但有智者

微信公众号写作漫谈

公众号上什么样的标题吸引人?

如何认识和做好自媒体?(上)

如何认识和做好自媒体?(下)

……

我还经常去作公众号写作与运营的讲座,甚至还在网上开讲。

我的自媒体不只是公众号,还有微博、头条号等,搭建了基于“两微一端”的自媒体矩阵。2013年12月04日,微信公众号“暨大新媒体”上线,运营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谭天教授。2016年国庆,微信公众号“暨大新媒体”易名为“谭天论道”,即“谭天论道1.0”上线。2017年1月17日发布“谭天论道2.0”;同年11月4日,“谭天论道3.0”上线,至此自媒体矩阵已初步搭建起来。清华大学沈阳教授说“谭天论道”这是高校的第一个自媒体矩阵。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然而,自媒体矩阵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并没有责成的模板,我只好一点点的摸索。

原来的矩阵只是以“谭天论道”为品牌,建立更多的传播渠道,力图覆盖更多的用户。然而,这样就出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现在我认识到应该以核心内容为中心,建立多产品多渠道的传播矩阵。为些,我作了两个调整:一是将头条号“谭天论道”改为“行者谭天”,以游记、杂文等轻松内容为主,二是将一点号“谭天论道”改为“新媒体前沿”,以新媒体观察为主。先在这两个渠道发布内容,通过用户反馈和补充完善,再选其优质内容放在公众号上。这样一来,一方面形成产品差异化布局,另一方面提高核心产品公众号的质量。

自媒体运营需要三大支撑:响应用户需求的内容定制、算法优化的分发、个性化品牌的打造。同时它也受到三方面制约:1、利益诉求的制约;2、价值取向的制约;3、平台规则的制约。经过逾十年的发展,“谭天论道3.0”自媒体矩阵覆盖了专业类、新闻类、公众类、微博类、资讯类的新媒体,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初具规模的自媒体矩阵。

然而,我的自媒体矩阵仍需要不断打磨,还需要设计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利用好其他渠道和平台。同时,也要适当的推进商业化运营。尽管我不以商营为目标,但响应用户需求满足市场需要也是检验传播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我建了一个自媒体孵化群,与自媒体人一起交流运营经验,用户朋友也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如以下建议:

①多与读者互动,有时举办一些论坛、研学等活动吸引读者参加。建立相关社群,要有专人运营,定期讨论某个话题或读某本书,形成良好的社群氛围。

②应充分发挥“谭天论道”自媒体的优势和产品属性价值,面向政府、高校、媒体三大受众板块,开发智库产品。

③存在各平台专业特长不够突出、平台之间缺少交融合作等问题。应该区分不同平台的写作风格,互为补充,才能最大化发挥自媒体矩阵的作用。

④如果老师闲暇时将这些知识制作成一些网络课程,不仅为需要的人解决了学术难点,也更好的宣传和发展了“谭天论道3.0”自媒体矩阵,实则为互利之举。

谭天新媒体矩阵也需要针对某些热点事件进行创新性的评论,起码要有一篇或多篇优质内容形成朋友圈刷屏的效果才能进一步走进更多读者的视野。

⑥在需要使用专有名词时,因考虑到读者对学术名词的不熟悉,可以在写文章时以通俗易懂的句子,简要介绍一下专有名词的含义,举出贴近生活的例子。

⑦矩阵的战略规划建议是:聚焦国内外新媒体研究的最前沿理论研究;介绍新媒体最新的技术成果;探索新媒体发展的方向;点评当代新媒体应用的成功和失败案例;为从业者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