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两个重点:合格教师与授之以渔

 谭天论道 2020-12-16
此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新闻传播学三劫:学科、专业、教师》,揭示新闻传播学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有些是我国教育的系统性问题,有些是各个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诸多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有两个重点要抓住,要抓好。

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传教师?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教师更是压力山大,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我们来谈谈新时代新形势下老师如何教学和指导学生,不敢说优秀就是如何做一个真正合格的新闻传播教师。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要有一缸水。但进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在新闻传播的教学却曾呈现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父母看电视,老师讲报纸,学生看手机。面对互联网原住民的学生,作为互联网新移民的老师会面临代沟,我们要想方设法消除由此形成的数字鸿沟,师生要进入一个相互学习的并喻时代。我就经常向学生学习新媒体使用技巧和网络语言。
 
面对新媒体,当下的新闻传播教学往往重实务轻理论。做实务的是否就天然比搞理论的优越?未必。有的实务工作者在微观层面做了20年,很知道what和how, 但却很少问一个Why,甚至以为how 就是why。而但凡问到why, 就会涉及到理论,甚至哲学。还有的人从事实务多年,一直受某种理论指导却浑然不知,整天还在骂理论没用。

 

那么搞理论的是否就比做实务的优越?当然也未必。世界上从来没有纯粹的理论,它(why)必然来自对实践(how)的考察和提炼。实务工作者发展到一定层次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一些实务者的文字或听他们的陈述,由于缺理论素养,陈述和文字总是不知所云。
 
当然,有不少实务工作者嘲笑理论者,说后者的演讲或文字完全是对空言说,胡说八道。嘲笑理论的实务工作者并不能伤害理论本身,而只能证明其在业界的层次还不够高,认识还不够深。现在新闻传播学院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兼有理论水平和从业经验,使得他们对实务的研究越来越充满见地。
 
显然,我们不能把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办成新闻传播技能培训机构,我们不能丢弃人文学科的价值理性和基础理论的学习。问题是如何把理论、方法和思维嵌入到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案例教学是一个办法,实验教学也是一个办法。要善于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借助自媒体展开网上实训。

 

新闻学是文科里的工科,新闻学教师如果从不接触新闻实践是很难把新闻学教好的。新闻学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和了解传媒与实务。切不可把新闻理想讲成理想新闻,新闻教育不要限于新闻生产,还要拓展到新闻传播和新闻消费。传播学是文科里的理科,传播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不要停留在案例教学与方法训练,老师要关注基础研究和学术前沿。“不以新闻论新闻,跳出传播看传播”,要形成学科融合和再学习再教育的风气。
 
从差异化竞争来看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与中文关注人相比,新传更关注社会,信息如何在社会系统中传播?用什么媒介和方式传播?需要创意和整合能力。因此其学习能力培养应侧重思维和方法方面。与文史哲厚实的人文积淀相比,新闻传播学解释“为什么”时不占优,但在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办”上应有作为,因此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应更强。
 
新闻传播教学与科研不要对立起来,不能做研究的教师不是高校教师,但我们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是重科研轻教学,为科研评职称而置学生不顾;一个重教学轻科研,缺少理论研究支撑的高校教师只能做知识的“搬运工”。教学型的地方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要专注某一领域,切忌四面开花顾此失彼或弄虚作假。笔者在网上就“当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一个小调查,排名前六的问题顺序是:学科发展滞后、师资跟不上、教学体系封闭、课程设置不当、评价体系缺陷和教材跟不上。

                 
诚然,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近年来新闻院系通过访学、读博、引进、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力量,但收效仍不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受学科发展滞后影响,专业设置的课程有些开不出,有些更新不及成为鸡肋;二是投入不足,或因边缘地位不受重视,或重硬件轻软件,投入不当白费力气。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还是希望新闻传播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同时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你不一定能给学生足够新足够多的知识,但你可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如有独立的人格魅力那更好了,这样的老师在任何专业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
 
二、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培养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如学科建设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主动性不够、教师知识老化、教学资源不足……有些是我国教育的系统性问题,有些是各个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培养人才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重要。
 
我的女儿在国外读的是平面设计,我问她毕业设计做什么,她说要做一部动画片。我说你不是学动画专业的呀,行吗?她不以为然的说,可以学嘛。结果她的毕业设计真的做了一个动画短片。反观我们国内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常跟我说:老师,这个我没学过。我说那你不会学吗?当今知识更新快速迭代,你学的许多知识甚至还没到你毕业就过时了,如何学生没有学习能力的话,这个大学算是白读了。
 
当今新闻传播学可以在所有学科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前些年还讲微博现在要讲微信,而头条号的运营逻辑与公众号又是完全不同的。不管课程设置如何折腾,教材编写如何神速,都赶不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和传播现实的变化。怎么办?对此学校和老师拼尽了全力,无数次的教学改革,老师在讲台上拼多多,学生却在下面看手机。有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居然在手机上自学成才,成为创业有成的网红。

 

然而,自学成才的天才毕竟是极少数,辍学的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还是凤毛麟角。本科四年的学习还是必要的,问题如何学?如何教?记得刚工作时一位香港教授给我们指出大学与中学教育的差异:中学是learning and teaching,大学是studing and guiding。在大学应该是学生自己学,老师来指导。我女儿上课时,老师讲得很少。反观国内许多大学满堂灌,老师唯恐讲漏了什么。
 
有人这样描述某些大学的学生学习状态:十六周的幼儿园,两周的高三。两周的背书备考,考完之后恐怕很快也会把学的东西还给老师。如今我们的应试教育已经从小学延伸到大学,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学生到社会上有什么用?在挑选研究生中,我会选择一些考分不太高却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的学生,我也不要求我的学生门门课能考高分,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是我最看重的。
 
诚然,应试教育要一下子改变是很难,但不改就是死路一条。一位著名学者一针见血指出,中国教育不改革,人种都要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出现了“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微型学习、跨时空协作学习、检索式学习、跨文化教学等八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新方式。我也做了不少教学改革实验,最成功的是“高仿真模拟实战考试”,期终考试我让学生分组给电视台节目做策划,考官由老师和媒体人担任。刚开始学生一个劲嚷嚷,太难了。经过头脑风暴反复修改,当一个个出色的策划文案通过答辩时,同学们直呼过瘾,学到真本领了。


说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就会涉及到教材和教法。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教材是包括教科书、工具书、相关专著、学习网站在内的课程教学使用材料。我女儿在国外修了一门课《市场营销》,我问她用什么教科书?她说没有。反观国内高校都要指定教科书。怎么办呢?我建议大家把它当作教学参考书好了,切不可照本宣科,把学生的知识限制在一本书里面。
 
再说教法,我对哪种表演秀式的教学竞赛不感冒。教法一定是针对不同课程灵活设计的教学方法。不幸的是不少学校往往大班上课,只能老师讲很难让学生讲,还有一些愚蠢的教务管理,硬规定老师讲够多少时间,互动式教学名存实亡。我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开一些研究型课程,实行小班上课,开卷考试,更多的课内外讨论和作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同时充分借助新媒体打破课程教学物理空间的局限,一方面利用微信群、QQ群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精神。另一方面使用新媒体工具活跃和丰富课堂教学,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你们不是想看手机,老师跟你一起看,针对一门比较烧脑的课,我有意把一些案例放到微信群里,在同学们听累时我把它分享到他们的手机,师生一起看一起聊。

关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大家也可以一起来聊聊,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入群与谭天教授和新闻传播界同行一起讨论。(学生和其他行业不宜进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