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奶和孙子街头起争执对打: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往往来自这3种家庭

 富书 2020-12-16

无论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孩子所受的教育都应该是以“懂人情,有人性”为前提,感恩之心更是成长中不可缺的。

文 | 玲珑

前几天,有个孙子和奶奶在街头对打的新闻视频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视频中,在冬日清晨,奶奶骑车送孙子上学,走在路上时,不知什么原因,祖孙俩起了争执。

于是奶奶将车停在路边,与孙子边吵边动手,推推搡搡间,一老一少开始互相踢打起来。

画面中,孙子看上去不到十岁,但长得很壮实,他猛的用力,就把奶奶推一个趔趄,老人家后腰撞到路边的护栏上。



在与奶奶对打中,孙子的每一次出手都很猛,眼神是满满的敌意。他对着奶奶脚踹手推,奋力出招,招招狠绝。

原本应有着隔代亲的祖孙俩,却在人来人往的上学路上,发起大冲突,亲孙子秒变恶仇人,真是让人不可理解。

可是这样的事,并不罕见,就在这条新闻视频上热搜的前一天,另一个孙子在公众场所对奶奶粗暴无礼的新闻,也被网友围观。

在某地铁上,一个小男孩以粗暴的口吻喝斥他的奶奶,声音很大,用词污鄙,蛮横无礼,态度恶劣,不尊重老人,更无视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

旁边有人劝他,他更是嚣张跋扈,对路人开骂。

看着身体养得很好,穿戴也不错的孩子,对垂暮之年的亲生奶奶那样无礼,甚至对别人一副如恶狗遇仇家的态度,不禁感到可叹、可悲。

是什么原因,让当初那个被奶奶抱在怀里的可爱婴儿,渐渐长成了这副可憎的模样?

一定是跟家庭教育方式有关,一个纯如白纸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遇到什么样的家长,在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对他这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长大后,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往往是来自过度宠溺、简单粗暴以及不关注孩子情绪的家庭。

1.对孩子的养育宠溺无度

有暴力倾向、对人冷漠的孩子,其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过于溺爱,是一大根源。

现如今,有些孩子真是被宠得无法无边,特别是爷爷奶奶,隔代亲,不知道该咋供养了。

有人在微博上记录了这样一个眼见实景:在地铁上,男孩低头打游戏,十分沉迷,而他的奶奶,却小心地为他摘下口罩,将剥好的橘子喂到他口中……

这样离奇场景,生活中并不少见。

我见过在上学的路上,驼背的老人一边给孩子背着书包,一边左手往孩子嘴里塞面包,右手给孩子喂牛奶。而孩子双手插兜,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俨然周扒皮家少爷再世。

我还见过带小孩的老人,为了不让孩子哭闹,使出各种奇招诱哄,甚至不惜让孩子的小拳头对准奶奶的脸,以打自己而搏孩子一笑。

爱没错,过分的偏爱和溺爱,就是害!

孩子被宠上了天,不懂人间疾苦,不知生活真相,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就会越长大越目中无人。

你看看那些小寿星,生日时总是热闹非凡,锣鼓喧天,各种布置,各种聚会,各种礼物和蛋糕,围堆着孩子稚嫩小脸的全是满溢的“满意”。

可是,有几个家长,给自己或是父母过生日时,也安排了如此热闹的仪式?

孩子在享有丰富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在不断填补虚荣的欲壑,慢慢被宠得飘起来了。

这样的家庭一切以满足孩子需求为主,孩子一旦有不顺心,会怨怼家长,甚至会暴跳如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任性妄为目中无人的品性。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必变“他人的地狱”。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能凡事以孩子舒服和满意为目标,而是让孩子多参与劳动,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

孩子能自己做的,绝不代劳;孩子做得不对的,必须严厉管教。

童年欠缺的巴掌,长大后必会加倍还回来,更甚者,会还给家长。

2.对孩子管教简单粗暴的家庭

对孩子没有耐心,经常以打骂当成教育手段的家长,也是让孩子有暴力倾向的加害者。

孩子有样学样,家长使用暴力,孩子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加上内心的痛苦记忆,必会以同样的方式发泄情绪。

曾看过一个群友发的视频,一个小男孩拿着长棍,拼命打他的奶奶。原因竟然是儿童节没收到礼物。

奶奶被小孩狠狠地打了一顿,疼得坐在地上嚎哭。

这孩子的打人方式,怎么看都是有表率,让他模仿的。

他在大人那里学会这个方式,便以这样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小小年纪的娃儿会持长棍打人,招招狠绝,真的是太恐怖了。

孩子在暴力的环境中成长,不仅会打别人,更会在自己成年后,以这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同事是一个从小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成人后的她,不仅很自卑,而且不自觉中,也会沿袭父母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非打即骂。

有一次,她对着早晨洗漱时拖拉的女儿,扬手就是两巴掌,把孩子打得鼻子冒血。

她女儿被打懵了,顿时变得很乖。她用小手擦了擦鼻子,快速地洗漱,吃完早餐,背起书包跟奶奶出了门。

但在上学的路上,她却因为过马路没有快点走的小事,对奶奶大发雷霆,并随手捡起一块砖头向奶奶砸去。

1988年的漫画作品《蝙蝠侠:致命玩笑》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只需要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会变成疯子。”

最理性的人也会变成疯子!何况是个正在成长、少不更事的孩子。

同事一边跟我诉说,一边后悔得直哭。

听她倾诉后,给我的触动很大:家庭教育,以暴制暴,就像是一场仇冤的角逐,冤冤相报何时了?而受害的,永远是孩子。

3.不允许孩子发泄情绪的家庭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小时候考试没考好,被爸爸批评,她觉得难过和委屈,于是就哭了。

她一哭,爸爸更愤怒了,一边吼她哭什么哭,还有脸哭,一边狠狠地踢了她。

她不敢再哭,擦干眼泪,默默走出家门,在门口随手拎起一把斧头,到河边砍断了一颗碗口粗的树。

情绪被堵,暴力出现。

从那之后,她再也不在父亲面前流一滴眼泪,但是脾气越来越坏,青春期更加叛逆。

关注孩子的情绪,是一项很重要的亲子教育。特别是孩子年幼时,及时疏导情绪,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被接纳,被看见,被疏导的孩子,性格就不会孤僻,不会无理取闹,也不会易怒粗暴。

孙俪曾分享过一段话: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是的,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允许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来,搞清楚孩子情绪背后的想法和需求。

这真的很重要。

我女儿班上有一个同学,小时候非常黏妈妈,但平时都要跟着奶奶,妈妈下班回来,她就会有莫名的情绪,各种哭闹,各种不对劲,总是要抱着。

她的妈妈很有耐心,让孩子哭闹一会儿,然后抱着她说:“你今天跟奶奶在一起,但是很想妈妈对不对?你是不是很想妈妈抱抱你?”

孩子的难过和情绪,被妈妈看见,并且被理解,于是她哭着哭着,就平静下来,没过多久,就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去玩了。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上小学,性格很温和,爱交朋友,学习还不错。

家长与孩子感同身受,让孩子有安全感,不压抑自己,实现了情绪自由,也就会生长成健康而积极的性格。

这样性格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不会有暴力倾向。

4.尊老爱幼懂感恩,应该成为孩子的重要信仰

在暴力事件中,那些施暴者一般都是自私冷漠,不知感恩,没有怜悯之心的人。

而一个心怀有爱,有慈悲心,懂得感恩的人,不会成为有暴力倾向的人。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尊老爱幼,懂得体恤弱者,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甚至,尊老,爱幼,应该成为孩子的信仰,要一生守护,对老和幼有爱心有耐心,不侵不辱。

做了父母,总想做得更好,更完美,总想给孩子的爱多一些,更多一些。

无论多么爱孩子,都不能过分溺爱;无论自己这一生多么颠沛流离,都不能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失去理智;无论曾有过什么样的际遇,都不应该将不好的强加到孩子身上。

当孩子真的长大,开始与家长对抗,甚至暴力对抗的时候,你去找谁都没有用了。

抖音上“梁志超”的奶奶,在群里质问老师的声音,被广泛传播,甚至成为大家的笑谈。

可是这背后,是一个家长,甚至一个家庭的无奈和叹息。

孩子长大,心中却没有敬畏,没有信仰,为了不吃饭,为了玩手机,骂从小拉扯他长大的奶奶“跟下小菜似的”。

他长着长着,竟然把感恩心长丢了,一同丢掉的,还是作为人应有的良知。

是谁让他变成这样的?

我想起一本适合亲子共读书《佐贺的超级阿嬷》,那里面的阿嬷是一个很疼孩子的外婆,但是她也很会引导孩子,在苦难的生活背景下,让孩子学会了独立的能力,关键是,孩子在成长中,生成了积极乐观的性格。

无论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孩子所受的教育都应该是以“懂人情,有人性”为前提,感恩之心更是成长中不可缺的。

有人说至亲至疏夫妻。其实这句话所挪用在亲子关系上,我想说:至亲至疏孩子。

孩子长大的过程,家长在教育上,要与孩子保持一个爱的“尺度”。

当有一天目送他走远时,他已是一个健康而懂爱的人,这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30已过,智慧女人的“要”与“不要”

爱情最持久的魅力,有这3种形式

婚姻幸福的夫妻,都懂得为彼此捧场

郑恺苗苗一家三口合照:好的感情,拥之则安,伴之则暖

张若昀为唐艺昕定制蛋糕,网友直呼太甜了:这才是嫁给爱情的样子

作者简介:玲珑,富书写作营学员,富书专栏作者,两胎生了三个娃的老母亲一枚,一边带娃,一边写作,努力奋进不停歇,一直保持好心态,经营美好生活,书写美好人生。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姑娘(ID:woshimiaoji),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