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金华303 2020-12-16

法正其人其事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不知此说有何依据?法正确有军事才能,善于谋划,但说他能力高到“恐怖”的程度,甚至能改写三国历史,却有拔高、夸张之嫌。

史载: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宝鸡市眉县以东)人,建安初年入蜀依附刘璋。法正祖籍关中扶风,和孟达同乡。法正有抱负,且才智过人,入益州后却不被刘璋重用,只被封了个校尉的小官职。后来,他和别驾张松合谋勾引刘备入蜀有功,先是被刘拜为蜀郡太守、杨武将军,后来又攫升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他在刘备麾下升迁极快,好比坐火箭的速度升上来的,几可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甚至在一段时期内陆位还略高于诸葛亮。

说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要高于诸葛亮,何以见得呢?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法正被刘备任为蜀郡太守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大意是(蜀郡太守)法正既是拱卫成都的卫戍司令,又是蜀军的总参谋长。在蜀汉立国初期,法正才是“谋主(参谋总长)”,是不是比军师将军诸葛亮地位还高呢?

法正若是没两把刷子,刘备能那么倚重他吗?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之重,从后来诸葛亮的一句话中就能看出。话说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亡后,刘备执意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诸葛亮、赵云等苦谏无效。刘备夷陵惨败后,诸葛亮喟叹道:“若法孝直在,必能阻吾主东征” 。意思是若法正在,一定能劝阻住刘备倾国东伐孙吴。那么,就不会造成如此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了。

鞍前马后追随刘备多年、被刘形容为“如鱼得水”的老臣诸葛亮都劝不住的事,法正居然能劝阻成,足见刘备对法正的重视与信任。

那么,法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足智多谋的奇才吗?其本事真的比诸葛亮还强吗?

论人品,法正远不如诸葛亮,背叛旧主刘璋 、“引狼入室”之事暂且不提,仅他在益州官场上的口碑就不咋的。《三国志》载:法正在益州牧刘璋手下做校尉时,“为其州邑俱侨客所谤无行”。也就是说法正品行不端 ,为益州人所诟病。

而且从其后发生的事看,他的人品确实不好。他背叛刘璋、投靠刘备后,被任为蜀郡太守,期间“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如此看来,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对以前得罪过自己的人展开报复,由于大家曾蔑视他,他就为过去小小的私怨,哪怕是一餐饭之类的琐碎之事都要进行报复,为此曾经杀过几个“中伤”过他、与他有矛盾的人,可谓草菅人命。

论治国方略,他比诸葛亮更是差之千里。刘备取益州后,诸葛亮针对刘璋统治期间法度废弛、民风散漫的弊端,采取了严厉的改进措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律令,以动员全蜀的力量对抗强大的曹魏。可法正却在朝堂上公然表示反对,还以汉高祖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 的宽松法度为例,反对诸葛亮拟定的从严治国方策。

诸葛亮只好耐心地解释道,汉高祖之所以用宽松之法是因为秦法过于严酷,用宽代严,以赢得关中老秦人之心。而西蜀草创之初,百废待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令不明,法度过宽,国家缺乏控制力,在外有强敌的战争环境中无法迅速提升国力。诸葛亮苦口婆心,好不容易才说服了法正。

刘备为何如此看重法正?

既然法正是一个德才均不拔尖的人物,以知人善任出名的刘备为何对他青睐有加并言听计从的呢?

话说刘备在荆州时,北面曹操陈兵百万,虎视眈眈,东边的孙权更是无日不觊觎荆州,威胁亦甚大,可谓两面受敌,如坐针毡。如果没有法正、张松将他引入西川,他怎会击败刘章、袭夺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呢?

所以有人向诸葛亮反映法正滥杀无辜时,诸葛亮碍于刘备的面子,无奈地表示自己不好严惩他。

诸葛亮一语道破天机,法正是刘备袭取益州的大功之臣,所以屡获重用,刘备为争取益州本土人士的支持,笼络人心,甚至对他的不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有时竟公然纵容他。

法正擅长奇谋妙计,军事才能出众 ,是刘备全取汉中的首席谋臣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建议刘备夺取汉中,他对刘说:“曹操所置汉中守将(夏侯渊、张郃等人的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克之”。然后以汉中为据点,屯兵屯粮,等待时机,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不可失也”。客观地说,在攻取汉中这件事上,法正确实极具战略眼光,他剖析的取汉中上、中、下三策,可谓英明透彻,深为刘备赞许。于是开始筹划出兵之事。

据记载,诸葛亮对法正过人的“智术”也常啧啧称奇。通过法正的深入分析,诸葛亮意识到必须尽快攻夺汉中这一战略要地,因为它不仅可以作为拱卫西川的一道天然防线,而且关系到北伐曹魏的根本战略问题。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亲率大军攻汉中,赵云、黄忠、魏延等随征,拜法正为军师,参谋军机。诸葛亮留守成都,负责征兵支前及粮草物资的后勤保障。

刘备之所以能击退曹操,夺取汉中,法正功不可没。譬如定军山一战,刘备用法正“以逸待劳”之策,据险不战。待曹魏猛将夏侯渊求战不得,曹军将士倦怠疏忽之时,法正说:“可击矣”!刘备立刻命宿将黄忠“乘高鼓噪”俯冲而下,黄忠一马当先,呼啸着冲入敌阵,夏侯渊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被黄忠手起刀落,斩于马下。这一战,刘备不仅占领了汉中门户定军山,还阵斩曹军主将夏侯渊和曹操委任的益州刺史赵颙。

法正的军事谋略水准确实不俗,论以奇用兵,他或许还稍强于诸葛亮,但论整体水平,他和魏延在一个档次,和诸葛亮、庞统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纯属悖论。

刘备重用法正,其实还另有一层深意

纵览三国历史,你会发现刘备在用人上确实有一套自己的办法,这也是他区别于曹操、孙权等政治人物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他首创的“双军师制”。比如他在荆州依附刘表时,任命徐庶、诸葛亮为左右军师,在荆州中后期,他又用诸葛亮和庞统为军师,蜀汉立国前后,他又故技重施,再立法正和诸葛亮为左右军师。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起相互牵制、掣肘作用,以免诸葛亮一人专权,尾大不掉。这样说绝非空穴来风。举例:刘备惨败夷陵、白帝城托孤时,将辅佐刘禅的重任托付给了诸葛亮,同时却 将军权交给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所以史书评价道:“盖先主之疑(诸葛亮),终身而不释 ”。

那么,刘备为何不选别人,却偏偏看中人品很次的法正呢?这要从他入主西川后的形势来做分析。

彼时,刘备靠卑劣手段谋夺了刘璋的地盘与家业,得手后开始大规模清洗刘璋旧部,外来的荆州势力与西蜀本土势力矛盾激化,有引发内乱的苗头,。为缓和矛盾,刘备亟需在朝堂上树立一个重用西川本地人的典范,以笼络本土人士之心。法正虽是东州人士,但在西川日久,也算地道的本土派,他虽有一定才能,但人品不佳,与同僚关系不睦,没有人缘,这样的人若获重用,只能紧跟自己,死抱自己的大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法正成了刘备极力栽培、重用的本土派代表人物。

尚书令位高权重,级别不低,但仍在丞相之下,刘备为了达到制约诸葛亮的目的,努力给法正创造建功立业的机会,以帮助他树立威望,弥补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差距,最终凌驾于诸葛之上。

法正的军事才能确实很出众,但也没到能灭掉曹魏、东吴、统一三国的地步。虽然蜀汉建立后他很快就病死了,但假若他不死,因先天不足,僻处西南一隅的蜀汉也无法击灭魏、吴,统一天下 。法正不是造时势的英雄,更无法改变历史走向。

【插图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