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赋》中被反复吟唱的“岂曰无衣”,背后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慕已成双 2020-12-16

要说近日热度最高的影视剧,莫过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秦赋》了,在经过延期和更名的风波后,终于在月初与我们见面了。《大秦赋》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延续了前三部作品的高水准。恢弘壮阔的战争场面,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深度还原历史细节的“服道化”,都让我们为之赞叹。

在剧中,有一首充满激情的秦国战歌让人印象深刻,在秦昭襄王去世时,在秦王政平息嫪毐叛乱返回咸阳时,我们都可以看到秦人们一起高声吟唱“与子同袍,王于兴师……”场面十分震撼。

这首战歌名为《无衣》,记载于《诗经》,关于它的背景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并且废黜了申王后和太子姬宜臼(周平王),最终被老丈人联合犬戎痛揍了一顿,周幽王自己也被犬戎所杀,周王室以此为不共戴天之仇,而秦人敌王之所忾,故曰同仇。

第二种说法是,当年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诛杀太傅伍奢全族,只有伍子胥一人逃脱。伍子胥辗转来到吴国,帮助公子光上位,是为吴王阖闾,并献上“扰楚疲楚”的计谋,跟楚国打起了游击战,让楚国十分被动。

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蔡国和唐国一同讨伐楚国,联军锐不可挡,长驱直入,楚国都城郢都被攻占,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刨了楚平王的坟,并鞭尸三百。楚昭王逃亡,宗庙被毁,楚国面临着灭国之危。

在此时,申包胥挺身而出,他决定请求外援,当时有实力击败吴国的只有晋国和秦国,晋楚两国一直都是争夺霸主的竞争对手,而且吴国本就是晋国扶持起来对付楚国的。而秦国当时的国君秦哀公是楚昭王的外公,有着这样一层亲缘关系,申包胥决定到秦国走一遭。

申包胥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蹶沙石,终于到了秦国。见到秦哀公说明来意后,秦哀公当即拒绝,最后的一丝希望泯灭,楚国将亡,申包胥痛苦不已,在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有夸张的成分),哀求秦国发兵援楚。最终秦哀公被申包胥的忠诚与坚毅所打动,亲赋《无衣》,随后派遣大夫子满、子虎率军救楚。吴国遭受秦、楚合击,加上后院起火,国内爆发内乱,吴国便撤出楚境,楚国随之复国。

《无衣》全文如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抗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情感,一共包含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