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阳益胃汤与人参归脾丸

 行唐中医李宏奇 2020-12-16

十多年前,一个中学生,当时十五六岁,在我们县私立高中读书,有一年春天,这个孩子家长带她过来就诊,说孩子闹了一春天病了,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就是吃不下饭,吃一点东西就觉得不消化,就想恶心,但也吐不出来,在学校按胃病吃了奥美拉唑还有健胃消食的药物,但效果不明显,很长时间总是吃不下东西,白天上课总觉得疲劳犯困,在座位上坐不住,上课也不能认真听讲,晚上还睡不好觉,翻来覆去睡不着,睡着了梦多,总说自己记忆力差,头闷头疼头晕,心悸,读高中以来月经也不规律了,几个月来一次月经。

当时孩子脉象沉缓,体形偏胖,面色黄暗,疲倦面容,看着无精打采的,懒洋洋的浑身没力气,当时我跟孩子家长说,孩子出现这种状态是因为春天阳气生发,而她身体存在脾气不足,清阳不能正常生发,脾困痰湿,所以出现这一系列的症状,当时我给孩子处方升阳益胃汤,但当时这个孩子因为住在寄宿学校,熬药不方便,我就给孩子开了一盒人参归脾丸,跟她说可以先吃这个药,虽然现在身体症状很多,但其实有一条主线就是脾气虚,清阳不升,人参归脾丸虽然不及升阳益胃汤的治疗面广,但人参归脾丸同样可以起到健脾补气养心安神的作用,用后症状应该也可以改善很多,中成药丸在学校携带服用也方便。

后来过了几年,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了找我过来就诊,说起自己高中时的那次治疗经历,吃了一盒人参归脾丸后,就愿意吃饭了,而且也不觉得疲劳了,睡眠和脸色也好了很多,感觉自己变得有精神有气力,学习也有了劲头,接着又买了几盒,吃了一段时间月经也有了规律,后来自己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自己买一盒人参归脾丸吃,每次吃完都效果不错,屡试不爽。

但结婚后,一直怀不上孕,月经总是不规律,每天虽然工作比较清闲,但还是觉得身体累,总是容易疲劳,自己像以前那样又去买了人参归脾丸,但再怎么吃人参归脾丸也没有任何效果了,而且吃了人参归脾丸之后,发觉体形明显的变胖。于是我就给她分析现在和以前有什么区别,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学生时代是比较清苦的,食堂打饭,饮食肯定不是那么丰盛,而且天天学业负担重压力大,每天定时定点的吃饭睡觉,所以身体长期消耗比较大,那时的身体状态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身体长期处于虚劳的状态,所以我们用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其实和升阳益胃汤的作用类似,都可以改善食不消化,身体困倦怠惰等症状,但运用的前提是身体有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身体气血运行不畅。

而你现在已经不是处于学生时代了,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身体状况也有了变化,工作后,身心放松了,生活条件好了,补养充足,现在的身体已经属于脾实了,你现在的脉象两寸脉滑大,两尺脉无力,从脉象看是上盛下虚,而且本身你的体质属于脾土比较旺盛的太阴体质,现在无论是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现在生活清闲,压力也不大,所以身体状态好的时候,脾胃吸收能力好,身体的营养状况好,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讲的喝凉水都长肉的人,但也是因为脾胃好,生发能力强,营养容易积累,所以上焦营养丰富,营养和元气都聚集在上部,就会造成下焦的能量不足,肾气不足,身体就会出现上焦上火头晕头闷,失眠心烦,口苦口干,小腹及腰脚有容易发凉下肢冷的感觉,排卵不正常,月经不规律,所以影响怀孕,而且现在的体形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人比较瘦,面色也偏黄没有光泽,而现在面色滋润,面额饱满,体形也是上身胖下身瘦,这些外在的表现都说明你现在的体质是上身的气血涌盛,下焦不足的一种不平衡的身体状态。

当时患者对我说的很认可,并且告诉我说,自己婚后屡次备孕无果,后来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我跟她说这也是符合你现在的体质状况的,本身多囊就属于身体富营养化的状态,结合现在的体质现状,就要用化痰导湿的思路用药,现在即使有疲劳困倦,身体乏力,总喜欢躺着不爱活动,也不是因为身体虚弱,而是由于脾困痰湿,身体痰湿重引起的,这时用药就不能单纯的补益脾胃之气了,而是要注重化痰导湿,改善身体富营养化的状态,通过药物化痰导湿,调理失调的体质,把上焦的火气和能量引下来,去温补肾气,泻脾补肾,改善痰湿体质的同时,治疗多囊引起的经血湿闭。后来经过治疗,加上生活饮食锻炼,患者很快就瘦下来了,人也不再虚胖,肌肉紧致之后,人也有劲了,身体觉得很轻快,也不觉得疲劳乏力了,后来在用药过程中,月经逐渐规律,时间不长就怀孕了。

我讲这个事情,意思就是要说,我们不能说用一个方子就治疗一种什么病,每个方子都不能被定义为它就是治疗什么病的专方,因为每个方子在运用的时候,不仅要结合患者的实际体质,更要根据患者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情境下的病症反映,方子不变,但人是变化的,人的疾病更是变化的。

我们在运用每一个方剂的时候,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都要去思考探究,到底应该怎么运用,患者的病症反应是不是符合运用这个方子,下次她再有这样的病症反应时是不是还能继续这样用,是不是要考虑患者自身体质和环境的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