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瑞夜审郑泌昌,看看什么叫不上秤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打不住?

 杨角风发作 2020-12-17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8期:

海瑞执意要夜审郑泌昌和何茂才,王用汲哭劝不住,于是找到了浙江巡抚赵贞吉,也是案件的主审官,希望他能阻止一下海瑞。

岂不知,此时的赵贞吉也是苦于案件无法审理,海瑞这样做反而让他眼睛一亮,这不失是一次试探嘉靖帝心思的好办法。

但是还得给海瑞加点料,于是也派人通知了杨金水,那么接下来的审案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8期:大明王朝:海瑞夜审郑泌昌,躲在暗室的杨金水脸色发白晕倒在地!

一、

镜头中海瑞一身官服,方方正正,正义凛然,一身正气,凡是能想到的正面形容官员的词语都可以用上。多少读书人一辈子就为了能有这么一身,有些人把它当成了敛财的工具,也有人把它当成了维护正义的利器,海瑞就是后者。

郑泌昌被带了上来,仍然那么有条不紊,仍然那么不卑不亢,并不因为换了审问官而有什么两样。

想想几个月前,郑泌昌在巡抚大堂赶海瑞下去,最后还是高翰文力争,才勉强旁听。短短几个月,位置就颠倒了,反而是海瑞更仁道一些:

“给革员搬把椅子,不要冲着大案,摆在侧面,再搬把凳子摆到对面。”

从这一点上看海瑞给足了郑泌昌面子,也是希望接下里他能说实话,与此同时他还让记录员当面记录,不再躲在后面。

其实包括现在也是这样,记录的人往往在暗处,明处是谈判专家在谈,以免引起嫌疑人的疑心,提高警惕,从而影响到案件的追查。

海瑞这种安排,记录员是有疑问的:

“大人,这不合规矩吧?省里审案,从来都是明审暗录!”

多读书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前有杭州驿站管事跟海瑞讲规矩,现有巡抚大牢书办跟海瑞讲规矩,他们可知道海瑞能立身的武器是什么?

“大明律,载有明文,各级衙门审讯犯人都应该明审明录!”

二、

海瑞这个人面对郑泌昌的表现比较奇怪,倒让我想起了《倚天屠龙记》中的九阳神功秘诀: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这倒很像海瑞的内心,当初的郑泌昌和何茂才何等强大,但海瑞一口真气在,硬生生顶住了所有攻击。时来运转,此时的海瑞也变得异常强大,角色转换过后,仍然是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对郑泌昌礼遇有加。

这里我又要说了,不要觉得海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也不要觉得他一直是那种冷冰冰的样子。实际上他才会因人制宜,他知道郑泌昌是吃软不吃硬,所以采用这招,而对付何茂才,显然又是另一幅模样了。

海瑞办完这些事之后,开始问案了,与赵贞吉问案不同,海瑞是事无巨细,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问下去,而郑泌昌也是一道题一道题回答。与此同时,旁边的记事员也是一件事接一件事的记录。

具体问话的细节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来给总结一下郑泌昌回答海瑞的信息:

沈一石的家产有多少不清楚,原因是因为高翰文追查的,高翰文是奉巡抚衙门和按察使衙门的命令。查完之后,是口头汇报的巡抚衙门和按察使衙门,所以没有汇报清楚。至于为什么查没沈一石家产,是因为奉圣旨……

这下子海瑞抓到了漏洞:

“奉旨抄家,难道你们不向朝廷回话吗?难道皇上问你们抄家的结果,你们也说不清楚吗?”

末了,再加上一句:

“将我的问话记录在案!”

三、

郑泌昌面对海瑞的咄咄逼人,开始耍无赖,反正我岁数大了,有些事记不清了,反正我只记得是奉圣旨办事,别的不清楚,也记不得……

海瑞知道沈一石抄家的事上问不出所以然来,转换方向:

“前天的事记不起来了,你自己交代的事情也记不起来了?”

郑泌昌闭上双眼,回了一句,应该记得,海瑞一脸严肃:

“记录在案!”

这倒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录像执法,毕竟有些事情口说无凭,录下来,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或许破案就是通过某一个细节。

这时候海瑞问出了第一个爆炸性问题:

“前天,你和何茂才抄没沈一石的家产卖给了徽商,当时沈一石的家产是多少,你们是如何作价卖给徽商的?”

别说郑泌昌惊出一身冷汗,暗室里偷偷听着的杨金水和四个锦衣卫也惊出一身冷汗,怎么回答?

“海大人,圣旨上应该没有问这件事吧?”

怕什么来什么,这种事本就不能公开讨论,杨金水也不过是拿吕芳的信忽悠了赵贞吉,之所以能忽悠,就在于揣摩圣意了,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海瑞,海瑞可是较真派的领袖,不说明白,不认:

“你的意思是,皇上让你将沈一石的家产卖给徽商的?”

四、

郑泌昌哪里敢讲是,就是杨金水也不敢明确讲啊,他只能讲自己并没有这么说,是啊,这玩意明确说了,别说皇上不饶他,就是暗室中的锦衣卫也会先宰了他。

看了没,这就是海瑞跟赵贞吉的不同点!

大家办事都是靠猜,尤其是猜嘉靖帝的心思,所以,郑泌昌和何茂才凡事都往宫里扯,其他人反而是投鼠忌器,不敢深问,包括王用汲也是如此。

偏偏海瑞是个不怕死的主,巴不得你往宫里扯呢,扯的越详细越好,全都记录下来,这下子就导致郑泌昌方寸大乱,不知所以了。

海瑞还在继续追问沈一石家产的去向问题,既然往宫里扯这条路走不通,索性就把赵贞吉搬出来吧:

“我现在已是革员,海大人是否应该去问接任的巡抚?”

海瑞不吃那一套,开始往外掏大棒,圣旨就是让我查没沈一石家产充公,结果你给卖了,我要上奏朝廷,查没你的家产抵没沈一石家产充公。

郑泌昌还是露出了马脚:

“卖沈一石家产的钱,我没有拿一分一厘,朝廷自有明断!”

得,郑泌昌承认卖沈一石家产了,而且并不是奉旨卖,就凭这一条,就够浙江这些人吃一壶的。果然,郑泌昌承认了这件事,海瑞如实记录,并表明要上疏朝廷时,惊讶的一幕发生了……

暗室里的杨金水,脸色由红转青,由青转白,随后眼睛一翻,嗷的一下晕死了过去。

他跟郑泌昌是一样的,他一直追奉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一旦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是啊,暗地里做什么都无所谓,可是一旦这件事被海瑞上了秤,嘉靖帝自然不会保他!

审讯到此,郑泌昌也知道兹事重大,一旦上到朝廷,牵扯到织造局又能怎样,牵扯到宫里又能怎样,很可能一起被干掉啊,所以不敢画押。

海瑞可不管那一套,再次搬出大明律:

“大明律法,第五款第二条,罪犯不在口供画押,立杖四十!”

海瑞可是明审明录,一个字不差的记录对话,你郑泌昌还有何话说?

郑泌昌一闭眼,这把老骨头哪里还扛得住四十,无奈之下,画了押……

审完郑泌昌,下一个就是何茂才了,那么夜审何茂才,海瑞又有哪些精彩表现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