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出场仅五分钟就领了盒饭,周云逸究竟是被谁害死的?

 杨角风发作 2020-12-17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81期——人物篇第4期:

人物篇讲到第4期了,才猛然想到,我们貌似漏掉了一个关键人物。之所以会漏掉这个人物,一方面,他不是什么大人物,另一方面则是他出场时间太短了,仅仅几分钟就领了盒饭。

但这个人的死,却揭开了整部剧的序幕,也向我们展示了大明朝皇权专制的冷酷无情,更重要的是,他的死并不是一件孤立事件!

时间回到嘉靖三十九年腊月,京城久旱,钦天监监正周云逸,某天夜观天象,突发奇想。正赶上朝廷派人来问天象,于是贸然上了一道疏,矛头直指嘉靖帝。大意是讲,皇上你缺德事干多了,所以老天爷不下雪了,旱死了庄稼,饿死了百姓,嘉靖帝你也就离成仙不远了。

此奏疏一交,京城内的三股势力,全都紧张起来,暗潮汹涌之下,周云逸,大难已经临头……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81期:大明王朝:究竟是谁非要弄死周云逸,是皇上还是冯保,亦或别人?

一、

周云逸的官职,放到现在来讲,应该类似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一名高级主管。既然是钦天监的一名官员,那么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观天,如果发现点异常,那得汇报皇上的。

汇报归汇报,但也得看汇报什么,正常情况下,天象异常就分两种,一种是祥瑞,一种是灾祸。

而天象异常,既可以解读成祥瑞,也可以解读成灾祸,这玩意完全在人的。朝廷之所以养着这么一群人,说到底是为皇权服务的,毕竟皇上就代表上天,上天又不会说话,只能展现异常。皇上又不能自卖自夸,那么他就需要这个一个组织,来替上天,来替自己说话。

需要维护统治时,那就得出现祥瑞,需要铲除某官员时,那就得出现灾祸,以代表朝廷内有奸臣。如果天象异常的出现并非皇上本意,那么他也得想方设法让周云逸这样的官员,反着去解读此天象,毕竟最终解释权在他们身上。

而所谓的特大祥瑞,几百年都难遇到一次,比如五星连珠奇观。刘邦即位的第二年,吕后称制那一年,还有武则天登基那一年,都出现了五星连珠,都被奉为祥瑞。实际上,通过现代科学推算,那三年确实也出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连成一条线的情况,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灾祸那就太多了,久旱无雨、降雨不停、地震飓风等等,都属灾祸。要么有个“奸臣”会被推出来认罪,要么皇上自己给自己下“罪己诏”,要么钦天监的人就闭嘴,没事别瞎嚷嚷。

二、

但天象这种东西,也就骗骗老百姓,下不下雨跟当官的缺德不缺德,并没有关系。在《雍正王朝》中,孙嘉诚就利用这一点抨击了年羹尧:

“根据我朝名臣于成龙推的易理,京师久旱乃是朝中有奸臣,这个奸臣就是年羹尧!”

雍正帝听完大怒,只有皇上才能借天象异常说事,你个小小的孙嘉诚好大的胆子:

“天道茫茫,圣人难知,你这分明是在假借天象,攻击朝廷的功臣。”

同样,《大明王朝1566》中,由于久旱无雨,老百姓要活不下去了,官员也很久没发俸禄了,再加上一场大火烧了万寿宫。民间到京城,老百姓到官员,怨言加怒气,已经是暗潮汹涌。

嘉靖帝必然得控制住舆论,见求雪不成,他叫来了因信方士而冷落多年的钦天监监正周云逸。让他到史书中找个三代以来盛世无雪的例证,来证明今年不下雪跟人事无关。

于是就发生了周云逸蹬鼻子上脸,吃了熊心豹子胆,上赶着找死的奏疏:

“宫内开支无度,阁衙上下贪墨,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示警!”

嘉靖帝一听就怒了,你是技术员哎,养着你是让你提炼维护替朕统治的技术,你玩什么政治?找死也没有这种找法啊,肯定是被人指使的,东厂提督太监冯保,打他二十廷杖,听听他怎么说?

三、

试想一下,一个天文台的小官员,发现京城大旱,于是大喊着,京城有奸臣,有贪污腐败,有民不聊生,而这一切的根源是:

“上位者无德引发的天怒!”

换谁也得想想这莫名其妙的上疏,是不是有人指使啊?

但嘉靖帝不会把话说死,所谓的二十廷杖,可以仅仅让你回家趴着睡两天就好,也可以让你当场毙命。至于冯保的脚是站成内八字,还是外八字,完全看周云逸的态度,他是供出来主使,还是不供出主使。

周云逸选择了后者,毕竟那时候的文官有这么个讲究:

“明之廷杖虽酷,然正人被杖,天下以为至荣,终身倾慕。”

二十廷杖而已,只要不死,够他吹一辈子的牛了,可惜周云逸并没有撑过来。甚至都没其他人看到他坚强不屈被廷杖的样子,就在皇宫的某个角落,静静地被打死在了那里。

一个朝廷命官,就因为说了几句抨击时政的话,就被皇上打死在自己家院子里,足可见皇权之高。

这样看来的话,周云逸就是被冯保打死的,冯保是自作主张咯?

当然不是,冯保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违背嘉靖帝的意愿,自然是嘉靖帝给了他信号,让他打死周云逸。

可是后来为什么吕芳却说冯保大难临头了呢?

四、

很简单,就是因为上天开始下雪了!

皇上就代表着上天的意愿,假如嘉靖帝后来的求雪仍然没有得逞,那么周云逸就真的死透了。下一任钦天监监正必然还是会找出盛世无雪的证据来,来证明周云逸是胡说八道。

正因为求下雪来了,他就不能再否定周云逸的话,因为否定了周云逸的话,就等于否定了这雪是嘉靖帝他求下来的:

“周云逸被打死的事,朕现在想起来也有些惋惜,他也没有私心,只是他的话有扰朝政。朕也就叫打他二十廷杖,没想到他就……吕芳!东厂的人你也该管管了,查一下,腊月二十九打死周云逸是谁掌的刑?”

冯保能当上东厂提督太监,还能在皇上面前办事,自然也不是傻子,他会猜不到嘉靖帝留有后手?

所以,此行为的背后,绝不是简单的揣摩圣意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三派的争斗!

嘉靖帝一心修仙貌似不问政事,但未来的储君裕王却不修仙,他以及他身后的清流派也想当权。于是利用这次机会,策动周云逸进言,其实矛头不是指向嘉靖帝的,而是嘉靖帝身边的严党。

所以,周云逸被活活打死,对谁最有利?

当然是严党啊!

五、

假如你是朝中的大臣,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必然要结伙,但当你看到周云逸被活活打死,而且裕王他们屁都没放一个后,你们会怎么办?

我想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会选择往严党靠拢,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可能会选择明哲保身。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朱七,直到最后严党倒台大局已定,他才跳出来倒严,这自然有周云逸被打死的影响。

而在这之前,什么越中四谏,什么绍兴七子,还有那么多忠耿之臣,几乎全都折戟在严党之手。

后来严嵩执意要弄死齐大柱这么个小人物,并不是说他多么重要,而是因为弄死齐大柱,可以震慑住那些飘忽不定的官员,至少他们不会走到清流那边对抗严党。

所以,周云逸之死,其实打的是舆论战,是告诉所有人,抨击皇上、抨击严党,就是找死!

而裕王为什么不敢保周云逸?

也很简单,一旦裕王,或者清流派任何一个人出来保周云逸,那么马上就成为嘉靖帝攻击的对象。如果真的把裕王身边的党羽清除干净了,那么裕王的储君位置,说不定也会保不住,他也会更加懦弱。

直到裕王妃生下了世子,也是嘉靖帝唯一的皇孙,这才让裕王有了斗争的筹码。后来的御前会议上,严世蕃为什么气急败坏地反攻清流派,就是因为这群清流有了底气,敢跟严世蕃父子顶了。

那么周云逸为什么不供出裕王呢?

哪个人不知道他是裕王指使的,供与不供,改变不了结局,反而会死得更快。还让嘉靖帝很轻松地给他扣上一个挑拨皇子关系的罪名,就算嘉靖帝留下他,裕王以后也饶不了他。

所以,他只能咬紧牙关,万一没被打死,那荣华富贵,就不愁了!

至于冯保,或许他没有想这么多,或许他就是严党的预备党员,后来吕芳就因此训斥他,找死也没有这种找法!

把他派到裕王身边,也就是为了消除这种印象,等于告诉裕王,打死周云逸,真的不是替严党办事,确实是自己不懂事,确实是皇上有旨意……

我叫杨角风,换种事件看《大明王朝1566》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