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嬛传: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被五人联手上眼药的年羹尧,命不久矣

 杨角风发作 2020-12-17

杨角风谈《甄嬛传》第42期:

随着年羹尧得胜进京,他跟年世兰兄妹俩,也走上了作死之路……

如果说最开始,年羹尧在雍正帝面前还懂点人臣之礼,那么后面的年羹尧就再也收敛不住了,一路狂奔在悬崖的边缘。

毕竟皇上不是傻子,他也是看在眼里的,甚至还专门找来张廷玉询问年羹尧在京城内的表现,并表态:

“年羹尧得胜归来,衣锦还乡,难免得意过头,朕会提醒他!”

已然引起皇上强烈不满的年家兄妹,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又是如何作死的呢?

杨角风谈《甄嬛传》第42期:所谓三人成虎,年羹尧看似风光的一天,却埋下了覆亡种子!

一、

历史上的年羹尧究竟有没有这么飞扬跋扈过,尚不得知,但各种演义中的年羹尧,在这条作死的路上,一直是一骑绝尘的佼佼者。

比如经典历史正剧《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就是在得胜凯旋回京的时候,接连犯下多个罪过,为他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同《甄嬛传》中的罪过类似,《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的罪过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进京的时候不下马,还对百官跪迎视而不见;二是干涉朝廷官员任免,弄出个年选名单,拉帮结派;三是控制军队,故意跟皇上挑衅,说什么只知军令,不知皇上;四是肆意打压异己,甚至先斩后奏朝廷命官,无法无天……

下面我们就看看几乎同样的罪行,在《甄嬛传》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当然,目无皇上这个罪行,最开始的时候年羹尧表现地还没那么明显,毕竟跟皇上吃饭的时候,皇上自己说的要跟家人吃饭一样,不用拘束。所以即便使唤了你的大太监苏培盛,即便皇上跟太监像吃了苍蝇一样不高兴,也不能算是年羹尧的罪过。

但太监嘛,很记仇的,若干年后李鸿章没让李莲英登上北洋水师的军舰,回头李莲英就在慈禧太后面前没少给李鸿章上眼药。

苏培盛的职位跟李莲英相同,当初骂太监是没根的东西的余莺儿还有丽嫔,结局那叫一个惨。同样,苏培盛在年羹尧面前吃了瘪,他可是有的是方法整治你,而且时间绝不会拖太久。

二、

第一个在皇上面前给年羹尧上眼药的,并不是苏培盛,而是张廷玉:

张廷玉仿佛天生就是年羹尧的克星,在《雍正王朝》中,就是他最后捅了年羹尧“一刀”,迫使雍正帝下了决心除掉年羹尧。

在《甄嬛传》中,张廷玉同样是时刻监视着年羹尧,暗地里掏出小本本,一笔笔记下年羹尧的罪状。只等收集够七颗“龙珠”(罪状),召唤真龙(天子)斩了年羹尧。

张廷玉前来告状,告的就是年羹尧目中无人以及结党营私,如果说结党营私还没有确切证据的话,那么目中无人是肯定的了:

“王府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连看都不看一眼!”

但年羹尧此时还在为朝廷打仗,真要处理了他,西北战乱立马又起,此时还不到斩草除根的时候。皇上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只能安慰张廷玉,讲自己会去批评年羹尧的,你现在继续监视年羹尧,尤其是他手下的这些党羽。

这边皇上已经安排人员在监视年羹尧了,那边年羹尧的熊妹妹华妃还嫌年羹尧死得不够快,给他梳理罪名呢。

啥罪名?

卖官鬻爵!
如果只是年羹尧结党营私,甚至年党之间有什么利益来往,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他大将军的职务在那摆着了。可是如果华妃也参与进来,那性质立马又升级了,那就成了前朝和后宫勾结,更是坐实了结党营私的罪过。

三、

历朝历代,尤其到了封建社会最高峰的清朝,更是严格控制后宫干政的,后来咸丰皇帝就没控制住,才培养出了慈禧这个妖婆!

华妃因为翊坤宫花销大,导致了手头紧,于是开启了卖官这条路。外面的官员如果想要买官,则通过周宁海,周宁海再找到颂芝,颂芝再传给华妃,华妃再找年羹尧,年羹尧再威逼皇上,这条线就通了。

这里引出一个倒霉鬼,也就是直隶巡抚赵之恒,年羹尧跟皇上吃过饭后,就弹劾了赵之恒,皇上无奈,只得罢了赵之恒的职务。

之前在想赵之恒是不是得罪年羹尧了,后来看到华妃在讲赵之恒送了五万两银子到翊坤宫,一下子就明白了。

原来是赵之恒之前没有打点好年羹尧,或者没有送进贡的银子,结果就被年羹尧排除异己了,革职了事。而醒过味来的赵之恒马上就送了五万两银子给华妃,华妃再报给年羹尧,年羹尧立马就找到皇上,要把赵之恒官复原职。

本身年羹尧当初弹劾赵之恒就有点越级,毕竟那是御史该干的活,你一个负责打仗的将军,怎么管起官员任免来了。而且,把朝廷的官员太当儿戏了吧,说免就免,说复就复,你当是购物呢,想拒收就拒收,想退货就退货?

皇上不想朝令夕改,但年羹尧坚持,甚至提出可以另外给他一个官职嘛,反正京城内有的是空缺,皇上也只得无奈的答应,回头又掏出小本本记下一笔:

年羹尧胆大妄为,干涉朝廷官员任免,还,还,还截了朕没说完的话,简直是大不敬!

不过,这个赵之恒也不是啥好官,年羹尧弹劾他也是正确的,能一口气掏出五万两银子打赏华妃走门路,就是个鸟官。

四、

扯多了,回到题目,第二个给年羹尧上眼药水的是果郡王:

这次果郡王去川蜀之地,绝对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有目的性去的。因为年羹尧就是任川陕总督,他就是去实地调查年羹尧在当地都干了些什么的。

面对皇上询问景色如何,果郡王也给年羹尧上了眼药水:

“风光虽好,人情却冷,臣弟一路向西,尤其到了陕甘一带,都以年大将军为尊,无有违逆……”

果郡王这段话相当有威力,不亚于在皇上身上投了一颗原子弹,也就等同于《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所说的“将士只知军令,不知皇上”。

放到《甄嬛传》中就是陕甘一带,只知道年大将军,不知道皇帝,实际上等于是果郡王直接在弹劾年羹尧了。

第三个给年羹尧上眼药水的是苏培盛:

年羹尧执意要给赵之恒安排职务后,皇上很不高兴,于是问苏培盛,年羹尧出去的时候脸色如何?

苏培盛无动声色地说了一句:

“大将军出去的时候比来时更高兴!”

当然,这句话只能让皇上纠结于年羹尧肆意干涉官员任免权,但后面这句话就让皇上炸毛了:

“他是坐等的?”

那是当然啊,不仅坐等着皇上召见,连十七爷出去,年羹尧都没有起身呢,说是足疾发作……

五、

年羹尧为什么要坐等呢?

其实有他自身飞扬跋扈的原因,也有苏培盛刻意的成分在里面,当然,苏培盛这个举动无可挑剔。

先是提醒年羹尧,站在殿门口是有违礼数的,结果年羹尧鸟都不鸟他。

于是苏培盛开始加码,给他搬了一把椅子,希望他能离开门口,到旁边坐着等,这也算是对他特殊的招待了。可惜年羹尧同样是鸟都不鸟他,直到小夏子两次挪移椅子,几乎移到了他屁股底下,年羹尧才坐下。

整个过程,苏培盛都是不卑不亢,满脸陪笑的,不要觉得苏培盛脾气好,他杀人可是不用刀子的。

通过他给皇上的这几句话汇报,我们可以看出苏培盛的挑拨离间的实力:

年羹尧可会摆谱呢,坐着等皇上,还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见到皇上的兄弟,连屁股都没抬一下哦,根本不把王爷放在眼里;直到冲皇上你耀武扬威了一顿,干涉了朝政,他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哎呀,看来这个年羹尧,是没有人能治得住他啦!

你以为苏培盛给年羹尧上完眼药水就没别人啦,有,甄嬛又来给他上药水啦:

年羹尧出门的时候撞到了甄嬛,一看这小妮子就是让自己妹妹吃瘪的人,自然没有好脸色给她。而甄嬛也是不客气,一进门见皇上也不大高兴,趁着询问她的机会,她给皇上讲了欧阳修的《朋党论》:

“小人同利之时,暂相党引成为朋党,等到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时,则互相贼害。”

六、

朋党跟朋友是不一样的,朋党是因利而聚,朋友则是在交心,所以甄嬛一段话就让皇上高兴了,年羹尧的朋党长远不了。

这一天,皇上真是操碎了心,下午甄嬛刚给年羹尧上完眼药,晚上皇后又来给加了几滴:

之前聚会的时候,皇上就说了,后宫提倡节约,还有人针对甄嬛的玉鞋辩论一番。整场聚会中,也是华妃出尽了风头,打扮得最是奢华。

所以,皇后是趁热打铁,特意拿后宫的账单来给皇上过目,尤其是账单上的翊坤宫三个大字,可大了,生怕皇上不认得:

“怎么翊坤宫这个月开支八千两,比皇后宫中多出三倍不止?”

皇后就等着皇上这句话呢,巴拉巴拉讲了一大通,什么华妃一向奢侈啊,什么年大将军进京了,她得打赏啊,什么快过年了,她花销一向很大啊,等等。

末了皇后再补上一句,自己算了一下,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华妃每个月花的钱可不止这么点哦。

其实皇上已经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但是还在自我安慰,或许是年羹尧给了华妃一点银子,所以她花的多了些。

但皇后可不这样认为:

“这些银子若是出在年羹尧府中,皇上可曾赏过年羹尧这么多呀?若不是皇上赏的,华妃一个月就用这么多,那这些银子又会从哪里来呢?”

所以,不要讲后来年羹尧要跟着什么敦亲王谋反,他至于吗?已经位极人臣了,支持这个王爷谋反,对他有什么好处,到头来顶多还是个大将军,有何意义?

年羹尧真正的死因,根本不是什么谋反,而是因为他凑够了七颗龙珠,真龙天子就只能出来灭掉他了。

而从苏培盛递了一把椅子给年羹尧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的灭亡,正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呜呼哀哉。

我叫杨角风,我们解读的不是《甄嬛传》,而是一部活生生的职场教科书,第42期结束,下期更精彩,喜欢就关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