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课堂·张捷讲解中国山水画篇③丨山水画历史沿革与学理认知(二)

 涤砚堂 2020-12-17

元代只有短短的97年的历史,但山水画的变革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兴盛,成为中国山水画史的重要转折点。在元朝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气候下,士阶层尤其是江南文人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压抑和失落感。古代“学而优则仕”,政府一旦不重视科举,多数汉族士人仕途进取无门,容易滋生厌世和逃避情绪,一部分文人耽情于书画来抒发抑郁苦闷的心境,他们或隐逸山林来表达自己“超脱”的情趣,以求得心态上的平衡和情绪上的舒展,或毕生以书画艺术为寄托,淡出功利,表现出一种不与时尚妥协的心态,个性强烈的品格是元代文人山水画取得卓越成就的精神根源。同时,元代文人山水画里的隐逸思想也成为当时画坛风气的主流。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所长张捷为我们讲解山水画历史沿革与学理认知第二课。

山水画历史沿革与学理认知(二)

导师/撰文:张捷

(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元代文人画的勃兴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巨变,人物画的道释高士,花鸟画的墨花墨禽墨竹,山水画的山野林泉,都成了文人画寄托与比兴的情感表达方式。绘画材质也逐渐从精工细做的绢本转向挥向心象的纸本,由于赵孟頫“援书入画”概念的提出,文人画更趋向于内心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不再斤斤于表现事物的细节刻画,纸本特有的抒写性和笔墨变化更能契合当时文人以意取象、写物寄情的内心。这与前朝尤其两宋时期的山水有极为明显的分野,文人画从精神到语言的成熟已至粲然大盛,其革命性的转变不仅仅构成元代绘画的主体精神,而且这种人文自觉下的自娱性笔墨呈现引导了以后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方向。


张捷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黄公望 王蒙  课徒示范

元代山水画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以赵孟頫为中心,重要画家还有高克恭、钱选、商琦、管道昇、李衎等人。中期以黄公望、吴镇、曹知白为代表。后期以倪瓒、王蒙为代表。而中晚期的山水画关系尤为密切,笔墨师承相互影响,并有许多共同点,元代还有赵雍、方从义、马琬、陈汝言、陆广等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以及师法李成、郭熙画法的唐棣、朱德润,有继承马远、夏圭遗风的孙君泽、刘跃,还有善绘楼阁、界画的王振鹏、夏永、李榕瑾等人。而影响最大的是元初的赵孟頫、钱选、高克恭,以及“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代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中说道:“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可见山水画总是在不断传承变革中得以发展。


张捷     元代·吴镇《洞庭渔隐图》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吴镇《中山图》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吴镇《洞庭渔隐图》课徒示范

赵孟頫主张“作画贵有古意”,他“身在魏阙”而“心怀林泉”,凭借绘画将缥缈不定的黍离之愁和企慕隐逸生活的情绪,转化为对故乡山川的眷恋和幻化,勾画出理想化的山水家园,作为宋代皇室后裔其仕途由宋及元,他深感内疚痛苦,在其看似平和宁静的山水画中,隐隐透出一丝惆怅的情绪。他的笔墨兼具了“董巨”的浑凝滋润和“李郭”的颖脱精微,竭力反对南宋院体“剑拔弩张”和一味率性的画风,正如董其昌评述:“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宋人之雄去其犷”。赵孟頫全面继承唐宋绘画的复古遗风,同时又提出书画同源、同理、同构的“援书入画”的人文精神,对文人画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和影响。“元四大家”对文人山水画的变革与推进功不可没、影响深远,他们所建立的不同艺术风格和语言一直是今天山水画临摹教学“宋进元出”的典范,也是传统山水画研究永远无法绕开的主题,若是以书法来作比喻,那就是“宋人如楷隶,元人似行草”,神明矩矱的法度和放怀心性的意象是笔墨形神兼备的基础,“元四家”多元灵变、直取心象的笔墨特性,拓宽了山水画艺术语言的无限生机与活力,由性而发的笔情墨韵,包含了文人极大的诗性情怀与精神意志,也是人文自觉的至美境界。

 张捷   元代·王蒙《葛稚川移居》 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 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王蒙《具区林屋图》《青卞隐居图》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王蒙《夏日山居图》 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  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 课徒示范

黄公望为“元四家”之首,不仅年齿最高,影响力也最大。他的山水画创作,强化主观情思,抒发淡泊宁静的情感与自然神韵的结合。峰峦冈阜起伏,坡陀沙渚逶迤;浩渺宛曲的江河,疏密参差的树木,若隐若现的村落。以中国画特有的“游目”方式铺阵展现,笔线的浓、淡、干、湿和轻、重、虚、实变化,生动再现了江南的生活场景,翠微杳霭,平淡秀润的富春山水,画面给人以“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的艺术效果,吸收了“董巨”一派“披麻皴”法,并融入自我灵活多变的抒写特性,情感洒脱,生动自然,无拘无束而法度具应。以渴笔作山石林木,提按顿挫、起承转合犹如作书;虚实浓淡、轻重缓急收放自如。黄公望以意取景,以情施法,意境萧瑟淡泊,平淡天真。构图以“阔远”法代替“三远”法中的“深远”,变宋人繁缛缜密为简括松秀,浑厚中透出清虚疏宕的气韵,水域空间表现更加旷远清空,这种“一水两岸”式的构图观念对后来的倪瓒影响很大。

张捷     元代·林子奂《山水图》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马琬《春山清霁图》课徒示范

张捷     元代各家课徒示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