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盈利能力不行,数据真实性还存疑,金张科技的IPO梦该醒了|IPO研究院

 每日财报 2020-12-17

应收账款增速远超其营收的增速,营收的增加并未完全转化成“真金白银”。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刘雨辰

近年来,随着5G新基建加快落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了新型显示、智能消费电子、物联网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崛起,从而催生了大量新兴功能膜材料的应用需求,我国功能膜材料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近期,国内光学功能膜材料产品生产的企业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张科技)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中披露,保荐业务现场督导发现,公司存在大量问题。

其中包括金张科技对部分主要客户的销售金额与依据客户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测算的客户采购金额存在差异、收入确认方面存在内部控制问题、“发行人的客户”与“发行人客户的客户”存在重叠等10余项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或将成为金张科技IPO历程上的一大阻碍。

据《每日财报》了解,金张科技成立于2009年9月,目前主要产品为光学功能膜材料、制程用光学保护膜材料、偏光板离型膜、OCA光学胶、大规模集成电路功能膜材料等产品。

应收增速远超营收增速,多项指标落后同行


据金张科技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张科技分别实现营收3.12亿元、4.19亿元、4.85亿元和0.80亿元,实现小幅增长,相应净利润分别为0.51亿元、0.43亿元、0.55亿元和0.09亿元。

报告期内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2923.13万、7124.73万、9767.8万和1.03亿,其中,2018年和2019年,增速分别为143.74%和37.1%。应收账款增速远超其营收的增速。

过高的应收账款说明下游客户对其资金的占用越来越严重,这无疑会影响其流动性。目前这一影响已经有所显现。报告期内,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997.73万元、-731.13万元、9177.37万元和-883.71万元,这说明营收的增加,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真金白银”流入公司账户。

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同时也使得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也越来越差,2017年时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63次,2018年下滑至3.98次,2019年虽回升至4.33次,但2020年1至3月则下滑至0.73次,整体下降趋势明显。

此外,金张科技多项指标在业内处于下风。从业绩规模上来说,公司在招股书中将激智科技、斯迪克、长阳科技作为可比对象,2017年—2019年,激智科技营收分别为7.38亿元、9.08亿元和11.10亿元,相应净利润为0.60亿元、0.43亿元和0.67亿元;

斯迪克营收分别为12.89亿元、13.46亿元和14.33亿元,相应净利润为0.63亿元、0.77亿元和1.11亿元;长阳科技营收分别为4.67亿元、6.91亿元和9.10亿元,相应净利润为0.25亿元、0.89亿元和1.41亿元。

通过数据可以直观的发现,金张科技的盈利规模远远落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不只是在存量规模上有差距,金张科技在业绩的增长能力上也没有太强的表现。

过去三年金张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95%、34.73%和15.72%。而同期长阳科技的增长率则达到23.33%、50.24%和33.91%。

《每日财报》还发现,金张科技在利润率水平上同样处于下风,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张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91%、19.23%、20.63%和21.54%。

而同期竞争对手毛利率平均值为26.33%、25.42%、28.59%和25.16%。除2017年略高于平均值以外,金张科技在其余年份均处于落后态势。

主营产品价格下降,高毛利产品营占比下滑


而盈利质量变差恐怕和公司长期在研发投入上不足有直接关系,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张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11亿、0.13亿、0.17亿和0.03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46%、3.15%、3.50%和4.33%。

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但却不足5%,而同期行业平均值分别为5.91%、5.61%、5.89%、5.87%,远高于金张科技的水准。此外,从整体变化上来看,金张科技在报告期内的毛利率是下滑的,而这还要从公司营收结构的变化中寻找答案。

从营收结构来看,光学功能膜材料贡献了金张科技90%以上的营收,光学功能膜材料的平均销售价格呈递减趋势,由2017年的16.55元/m减少到2020年一季度的13.16元/m,降幅达20.48%,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光学功能膜材料又分为高透光学功能膜材料和防蓝光光学功能膜材料,其中高透光学功能膜材料营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从2017年1.29亿元增长到2019年3.0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41.57%增至63.84%。

而防蓝光光学功能膜材料则处于下降状态,从2017年的1.56亿元减少至2019年的1.35亿元,占主营业务的收入比例由50.34%降至27.84%。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技术附加值高,防蓝光光学功能膜材料的毛利率要高于高透光学功能膜材料。2017年—2020年一季度,金张科技高透光学功能膜材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7.27%、11.59%、19.91%和19.27%,防蓝光光学功能膜材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5.27%、27.61%、21.60%和28.88%。

毛利率高的产品所占的比重下滑,毛利率低的产品所占的比重上升,那么综合毛利率自然要下滑的。

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我国功能膜材料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仅有少数已掌握该产品研发和生产核心技术、且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厂商,可实现部分产品的进口替代。

而关键功能膜材料产品仍主要依靠日本、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的进口。未来要想获得更多的市场势必要通过技术突破来获得国产替代的订单,但从金张科技传递出的信息来看,目前似乎并不具备这一实力。

财务数据真实存疑


金张科技成立于2009年9月,目前已成为功能膜材料的骨干企业之一。早在2013年10月,成立仅4年的金张科技就与国元证券签订《辅导协议》,但之后其上市计划无疾而终。

2019年3月,金张科技再次携手国元证券在省证监局备案,今年6月,深交所上市委受理其创业板IPO申请,后进入问询阶段。

文章开头我们介绍到保荐业务现场督导发现金张科技存在大量问题,其中对部分主要客户的销售金额与依据客户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测算的客户采购金额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值得注意。

据审核问询函披露的内容,保荐业务现场督导发现,根据荣茂系公司、广州英权、上海山翊、鑫豪兴、亿福利、聚品恒信、鑫鸿盛源、乐际电子、美博电子9家客户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以及客户向金张科技的采购占比,测算的报告期内采购金额为3.77亿元,明显小于金张科技账面记录的对上述9家客户的销售金额6.56亿元,二者差异金额为2.79亿元,差异金额占比为42.51%。

对于这一问题,金张科技表示:公司客户主要为民营企业,向其他供应商采购可能未全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述9家客户测算过程中使用的客户向公司采购的比例数据,系根据访谈或客户提供的说明,为概数,并非客户准确数字,从而导致客户从公司采购额要比实际采购金额小;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存在时间性差异,故客户提供的纳税申报表中所记载的增值税进项税亦未能反映其当期取得的所有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

但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营收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金张科技2020年Q1的营业总收入为7977.37万元,其产品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由此可以计算出当期金张科技的含税营收为9169.39万元。理论上,其营收要么以现金的方式收回,要么形成经营性债权。

2020年一季度,金张科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789.02万元,此外当期金张科技的预收款项减少了30.98万元,在核算的时候需要把这部分金额加进去,那么当期与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金额大约为6820万元,比含税营收大约少2349万元,如果数据是真实可靠的,那么当期其经营性债权应当有同等规模的增加。

但截至2020年3月末,金张科技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和应收账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0元、1.03亿元、1077.64万元和607.15万元,同类项目合计较2019年末仅增加了510万元。

而不是前文计算出的2349万元,按照这一结果,金张科技的收入中是有“水分”的。如果以相同的方式来验证之前年度的数据,会发现其中存在同样的问题。

综合来看,金张科技要想证明信披数据的真实性恐怕还要再做出详尽解释。对此《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