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选手亚运会创造历史,两年后「绝对不输日本」?

 跑步学院 2020-12-17

昨天是亚运会田径比赛开跑前唯一一次听发令枪的起跑训练,苏炳添带着4X100米接力队亮相。

在进行起跑训练的时候,苏炳添吸引到了日本队队员的目光。在4X100米这个项目上,日本队是中国队最大的对手之一。

面对日本队的关注,苏炳添霸气表示:看我们就对了,证明我们比他们强。

而在刚刚结束的男子一百米预选赛中,苏炳添轻松拿下小组第一名。

明天就是男子100米的决赛,让我们期待苏炳添更加精彩的表现。

同样是跑步,今天中国马拉松创造了历史。


今天上午,2018年亚运会田径比赛开赛,24岁的中国选手多布杰以2小时18分48获得铜牌,这是中国选手在亚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25岁的日本选手井上大仁以2小时18分22夺冠,这是日本队继1986年汉城亚运会后,时隔32年再次获得亚运会该项比赛的冠军。

起跑前25分钟选手们始终未能拉开,多布杰始终处于前三位置。

1小时49分钟左右,董国建,跌出第一集团。

35公里,1小时56分17秒,多布杰仍然处于第三位置。

比赛最后成为百米大战,井上大仁绝杀巴林选手,用时2小时18分22秒!

有趣的是,这个「百米」冲刺还出现了点小插曲,赛后巴林选手表示自己被日本选手推了一把,错失奖牌。

不过谁推谁,大家可以看下视频:

凭借着微小的优势,日本时隔32年后,重新在夺回了亚运会的金牌。

日本今年的马拉松成绩很疯狂。

在今年东京马拉松的赛场上,男子前十名的选手中有6名是日本跑者,跑进2:10的日本人,更是达到了9人之多。

而年仅25岁的设乐悠太更是以2小时06分11秒刷新了亚洲纪录。

长跑一直日本的长项,虽然最近几年有些衰落的趋势,但因为2020东京奥运会的存在,日本花了很多心思提升选手们的成绩,想着要在2020年,在自己家门口一展雄风。

日本田协的马拉松项目负责人瀬古利彦甚至作出“马拉松项目必定拿下奖牌”的承诺。

最近两年,中国的马拉松也发展得如火如荼。跟日本人一样, 中国对2020的东京奥运会,也很有野心。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楠在2017年末举办的2017年田径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田径要在东京奥运会上力争两枚金牌的目标,并且在男子竞走、4×100米接力和马拉松等项目中“绝对不能输日本”。

提出「绝对不能输日本」这个目标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从目前的成绩来看,中日两国在马拉松项目上的差距,真的不小。

前面提到,设乐悠太在东京马拉松上创造了新的亚洲记录:2小时06分11秒,也打破了2002年10月由高岡寿成创下的2小时6分16秒的记录。

相比之下,中国男子马拉松纪录为2小时08分15秒,是任龙云在2007年创造的。

两分钟的差距,即使是在马拉松这种超长距离的比赛中,仍然是非常巨大的差距了,很多时候,就如同今天亚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一样,往往最后的几名,成绩相差也就几秒,毫厘之间。

中日之间的这么大差距,很难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不过,仍然可以看到好的转变,今天多布杰打破记录,站在亚运会的领奖台上,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日本源远流长的长跑历史,造就了他们浓厚的跑步氛围,在这方面,中国目前的跑步氛围也在变得越来越好,各种马拉松赛事层出不穷,参赛人数也屡创新高。

训练方面,曾经有业内人士吐槽中国马拉松训练手段,老套,古板。

基本还是围绕老一代教练员留下的一套训练体系,缺少自我创新精神,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而日本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吸收非洲国家的跑步经验,在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到国外学习、交流。

这方面,目前也能看到一些改进的迹象,今天创造历史的多布杰,就曾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安排下,跟12名队友远赴埃塞俄比亚,进行为期64天的冬训。

而根据之前的报道来看,多布杰也曾在肯尼亚训练了很长的时间。

开头提到的苏炳添,一个年届29岁的老运动员,能够在不被人看好的运动生涯的“晚年”再现辉煌,其原因何在?

或许从中国田径名帅余维立老师文章(撰写于2018室内赛季之后)——《苏炳添的进步与我们应做的工作》之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去年底冬训开始,苏炳添的训练工作由美国教练兰迪·亨廷顿主管。

能看到改变,并且是向着更好的方向,或许很难真的在2020年,做到「绝对不能输日本」,但我们期待着某一天,中国马拉松中有个人能说:

看我们就对了,证明我们比他们强。

希望这一天不要太远。

reference:

jingji.sports.cn

sports.qianlong.com

asiangames2018.id

sohu.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