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见纪实】黄河故道林果乡,梨花香里白鹅肥

 虞见 2020-12-17

黄河故道林果乡,梨花香里白鹅肥

虞小勋

阳春三月,走进虞城县田庙乡的万亩梨园,只见梨花盛放,蜂蝶飞舞。在张先桥的盆景梨园里,几名工人正在给鹅打防疫针。
“我们家离这很近,给鹅打打防疫针,也不累,每天能挣80元左右”。村民韩红梅说。
上世纪80年代,田庙乡刘杨庄村已是个远近闻名的水果村,虽然当时的梨果质量不高,但还是吸引一些果贩子前来。砀山人张先桥还是个果贩子,每年都到刘杨庄采购梨、苹果,在田庙积累下不少人缘。时任刘杨庄村支部书记刘培勋、林春生等看老张是个实在人,家乡的梨果发展还处在盲目摸索阶段,果品残次品较多,打定主意说服他到田庙承包梨园。张先桥从此来到刘杨庄,承包了200亩梨园。“从此,俺家就在这田庙扎下了根。
在张先桥的带领下,刘杨庄的梨树栽植进入科学管理阶段,村民们学会了剪枝,人工授粉等技术,果子的产量、口感也得到大幅提高。
梨的产量上来了,可毕竟每年只有一季,怎样让土地能发挥更大的效益,老张父子俩看中了梨下养鹅这一新产业。2007年,张万广初次养鹅,一年三茬,每茬75天就正常出售,当时饲养的是肉鹅。
说起几年前无机磷的使用,张万广感慨不已:那时候,市场上用的都是有机磷农药,打在梨树上,一些害虫是治住了,但对鹅一点好处没有,因为中毒,鹅成批死去。自从换了无机磷的农药,既防治了害虫,又保障了鹅群安全。
为了这批鹅都能营养均等,张万广把承包的梨园划分为三块,鹅把一处的草吃完后,就转到下一个梨园,循环使用,让每个梨园发挥最大营养价值。
因为梨园面积的限制,鹅的数量在2400只左右,其中有400为雄鹅,现在,每天的产蛋量在900个左右。高峰时,每枚鹅蛋价格在16元左右,平时,最低价也在5元以上。
鹅吃野草,无激素无农药,鹅粪成为土地上最好的肥料,既养护了土壤,又为梨树提供了绿色营养,梨的口感酥脆甘甜。
“每只小鹅8个月左右开始产蛋,一年有5个月蛋期,每只鹅2天一枚,有的3天能产2枚蛋,这2000只母鹅,每天产蛋900个,日收益按10元左右计算,要比种梨划算多了。”
“我这批鹅采用的是‘反季节’产蛋。”张万广说。平时家养的鹅,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正是产蛋期,我养的鹅,在春节前产蛋期就已经过了,春节期间,正是蛋价高峰的时候。现在这批小鹅,马上又要开始产蛋了。”张万广非常自信。
张万广养鹅渐渐出了名,村里一下子也带出了几家养鹅人。刘杨庄村张喜全、薛永亮、赵胜利等相继加入养鹅的队伍,每家喂养的鹅都在1000只以上。每到梨花盛开,梨园梨花盛开,下面白色鹅群,成为乡村振兴一条美丽的风景。
工人在给鹅打防疫针

村民张喜全今年50岁,2016年前还在科迪公司当工人,看到林下养鹅是个好门路,就承包了几亩地,从1500只鹅开始干起,去年,仅养鹅收入就在30万左右。全家人尝到了甜头,他们通过畜牧局引进,又种植了几亩黑麦草,从而保障了鹅饲料的供应。高中毕业的儿子也加入到养鹅队伍中来。

虞见:图说您遇见的虞城

  用照片讲述故事,用图片展示精彩。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真实。一个片断,一段过往,一个回忆,所有精彩的瞬间,让我们的记忆更美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动人的故事,增加了美丽的片断。让我们一起拿起相机和手机,来记录虞城的变迁,来记录你我他的故事,来记录那些遗失的美好……每天早上五点半(周日除外),请到订阅号里找到【虞见】,浏览转发新的图片。草根平台,有你精彩:你来拍,我来发。

投稿要求:

专题组照:标题+单位+姓名+200字说明词+610张图片(每张照片下附说明词)。 

单幅照片:标题+单位+姓名+拍摄时间+地点+一句话说明。

投稿微信:yujian476300(建议微信投稿,方便沟通)

投稿信箱:yujian0370@126.com

咨询电话:0370-3122688

投稿说明:微信投稿,直接以聊天形式发至微信号yujian476300即可(微信发图片时请勾选“原图”)。入选稿件按顺序推送。

重要说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图作品均属原创,如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平台有权追究侵犯原创权益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