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老了,宁可留守老家也不跟随儿女住,是想守住这三样东西

 布衣粗食68 2020-12-17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以想象得出,在那个年代,儿女们多半承欢膝下,一家老小,几代同堂,热热闹闹。

当下,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在城里,老人在乡下,只要自己还能生活自理,绝不麻烦孩子。就算生了病,也会选择在老家静养。

父母之所以不愿跟随儿女离开家乡,或许是因为想要守着一些只属于他们的记忆吧。

守住老屋,守护一生的劳动成果。

老屋再破旧,那都是父母一生辛劳的见证。一砖一瓦,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也承载着无法抹去的印记。

哪怕他们已经年近古稀,但对于建房子这样的大事,总是记忆犹新,请的是哪里的匠人,用的是哪里的水泥砂石和砖瓦,无不带着自豪和神气。一辈子在土里刨食,能够为儿孙后辈留下一栋房,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房前屋后的水田、菜土,从前是全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吃穿用度全靠它,种了一辈子,只要还能动,就要下地干活。为了不让地荒芜,哪怕只是种点红薯、南瓜,看着藤叶瓜蔓爬满了,心也就放下了。

所谓故土难离,老家的一草一木,见证了他们辛劳的一生,那些吃过的苦,那些流过的汗,那些苦尽甘来的欣慰,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下来,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是父母一生的奋斗啊!

守住老友,守护一生的情谊

住在老家,邻居们都处了一辈子,低头不见抬头见,年轻时有过的争执,如今都已经放下,每天一起来,眼前还能看到熟悉的身影,便觉得又是平静且美好的一天。

从小一块长大的好友,也已是儿孙满堂,早晨和傍晚的时候,随便溜达一下,就能遇见,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交换着为数不多的信息,便也觉得很是满足。

谁家娶媳妇、嫁女儿了,谁家添丁了,都是极大的喜事,哪个上了年纪的人,过世了,便会主动去帮忙,连着忙好几天,似乎都不觉得累,只想尽心尽力送处了一辈子的人,走好最后一程。

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谁家孩子有出息了,谁家孩子又回来了,村里要修路了,安装路灯了,点点滴滴的变化,鸡毛蒜皮的琐事,都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新闻”,一旦脱离了这个熟悉的环境,他们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眼看着老友一天天老去,嘱咐他们要好好保重身体,别再想着干活,想着赚钱,何尝不是在与自己对话呢?

父母们愿意守在老家,因为一切都是熟悉的模样。那里没有城市里的拥挤、喧闹,以及人来人往带来的那种仓促和不安。更不用担心和陌生人如何交流,那些熟悉的老友,最是懂得自己的苦与乐,喜与忧,三言两语之间,就能把话说开来,再大事也就看开了。

守护亲情,留存家族记忆。

父母老了,也就越讲究老一套的礼数了。

逢年过节,又像从前一样,准备各种年节礼物,让孩子们走亲戚的时候,一定不能空着手去。

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向你念叨,亲戚们的好。哪怕从前,有的亲戚很是嫌贫爱富,从来都没给过什么好脸色。

可人老了,却不再计较这些了。对于血脉亲情,总是惦念着。此生是亲戚,好也好,不好也好,终归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下辈子,再怎么样,都不会再见面了。

一旦离开了老家,对父母来说,就像飘飞的落叶,再也归不了根。

当你老了,你会随儿女住吗?

当下,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话题是:“我们还能拥有孩子多少年?”孩子三岁开始上幼儿园,六岁上小学,十二岁上中学,十八岁上大学,在此之后,孩子要为他的,我们无可避免地成为“留守老人”。

父母的今天,便是我们的明天。

岁月匆匆,从前还在父母怀中撒娇卖萌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想一想如何父母,就已然成为了孩子的爸爸妈妈。

想要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却又总觉得一切都无能为力。还没来得及好好陪伴孩子成长,他已经悄然长大,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也许,我们也会如同父母一样,当自己再也无力托举孩子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自己,不要让他为难。

此生,最爱我们,唯有父母。

好好善待他们吧,不管他们是住在老家,还是愿意一直跟随着我们,走到哪里都住得踏实、安稳。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