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DG智享会 |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共生系统:AI赋能基层医疗的实践与未来展望

 社投盟CASVI 2020-12-17

导  读

作为2020年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医疗健康领域受到了多方资本的关注,热度丝毫不减。新冠肺炎疫情在扰乱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助推了医疗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在线问诊、健康教育等医疗服务得到催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正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更为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引擎,建立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共生系统、实现“健康中国” 渐成共识。在第12期SDG智享会中,经纶世纪创始人余中先生为我们解读了医疗健康服务的本质与核心问题,并对AI赋能基层医疗、建立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共生系统进行未来展望。

以下根据余中博士分享整理:

正文共5607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医疗健康服务的本质与核心问题是什么?



据统计,每年约有近8000万人次从外地赶来北京就医。医疗健康服务的本质是“知识服务” , 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与“服务不匹配” 。从用户的角度看,用户存在寻医无门、看病难看病贵、信息获取混乱、挂不上专家号等问题;从医院的角度看,医院需要在做增量收入的同时做精存量,更重要的是需要精准匹配医疗资源,发挥专长;从医生的角度看,医生面临着巨大的升迁压力和生存空间挤压,工作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这个核心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基层全科医疗的不足,缺乏大量合格的作为用户健康守门人的基层全科医生与家庭医生,无法实现便利、有效的疾病早诊早治、分级诊疗、转诊就医,以及疾病管理与健康管理。这种供需矛盾和匹配的错位造成了医疗健康服务的无序、高成本、低产出,也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

远在世界其他国家认识到以人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之前,中国的赤脚医生就已经在向社区提供这种保健服务,专注于卫生和预防,并将常见疾病诊疗的西医和传统中医药服务相结合,提供全科医疗服务,成为百姓的健康守门人。然而,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经济的发展,过去承担健康守门人的赤脚医生逐渐消失了,现有称之为基层医生,数量严重缺乏、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基层医生收入低,积极性普遍较差。

合格的基层全科医疗作为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环节,急需AI科技赋能基层医生,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收入,重新打造AI科技武装起来的“21世纪的赤脚医生”,并通过医学AI助力建立“家庭健康、全科医疗、专科医疗、专家医疗”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供需平衡、资源匹配的有序高效医疗健康服务。


医学人工智能赋层基层医疗

实践案例

      
随着我国互联网服务的乡村全覆盖,医学AI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基层医生只需稍加学习,即可通过特定的“全科医生机器人”大幅提升疾病诊疗与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通过部署与之联通的家庭健康机器人,居民可建立独特的家庭健康网,依托基层医生开展主动式家庭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医养结合居家养老。


“全科医生机器人”是智能医学服务云平台的服务能力输出与落地终端,其AI诊疗引擎包括全科医学知识图谱、疾病风险评估、疾病诊疗模型的研发与积累,常见的1000多种疾病都可以通过AI做出辅助诊疗以及全流程疾病管理与健康管理。

“全科医生机器人”通过疾病问诊进行数据采集,而后诊断做出决策,形成治疗方案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是基层医生的工作伙伴: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看,“全科医生机器人”是基层医生的老师;从医疗服务的角度来看,“全科医生机器人”是基层医生的助手。

“家庭健康机器人”部署于居民家庭,使用交互更加友好,可以实现居家疾病自诊、健康监测与评估、健康咨询、远程医疗、预约挂号等功能,子女们还可以使用手机终端程序和父母家中的“家庭健康机器人”构成家庭健康网。

智能医学服务云平台的AI分诊引擎(“医学AI漏斗”),通过“全科医生机器人”与“家庭健康机器人”,为患者、基层医生、相关专科医生、专家建立分级诊疗、远程医疗(远程视频会诊)、双向转诊服务,形成保障健康的多重防线与服务闭环。


这样功能强大的AI诊疗系统与智能医学服务云平台出自北京一家美国硅谷归国博士创业公司经纶世纪之手。作为一家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科技企业,经纶世纪研发的全科医学AI技术以及智能医学服务平台,服务着广大的基层医生和居民患者,促进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 确保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与福祉的实现。让“健康服务惠及人人、关怀一生”是经纶世纪的愿景,他们始终不忘科技赋能基层医生,打造“21世纪的赤脚医生”的初心。在2018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深入调研后, 以“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的旌德模式”发表专文,经纶世纪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果:中国样本”(成为15个样本案例中唯一的医疗领域案例)殊荣,为“强基层/分级诊疗、医共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扶贫、健康中国” 等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系统与解决方案。

 

建立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共生系统,

共建“健康中国” 


所谓“共生”,即是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人类医生与医学人工智能二者并不是互相取代的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学习、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形成人工智能于人类智能“共生系统”。基层医生与全科医生机器人形成一个 “医学共生系统”:基层医生使用全科医生机器人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全科医生机器人接受日常的医学培训(“在岗培训”);全科医生机器人通过基层医生使用为患者提供持续的闭环医疗服务,通过建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反馈系统与机制,不断实现其医学AI引擎的学习、优化与更新,打造不断自我完善的全科医生机器人。

同时,通过家庭健康机器人与居民家庭形成一个 “健康共生系统”,赋能居民家庭的智能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这是唯一快速提升百万级别基层医生能力的有效方式,实现具备自学习能力的医学人工智能,提供人人健康服务,最终提供零边际成本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可及均等的普惠医疗。


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如何解决无限增长的人类健康需求与有限医疗健康的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期待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组成的共生系统能够给出更多答案,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全科医生机器人Q&A环节


Q1-在搭建共生系统的过程中,您认为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余中博士-分享嘉宾-经纶世纪创始人开发医学AI系统的技术挑战是一方面,另一个方面的重要挑战是在系统实际部署应用中,如何建立有效的运营保障机制,包括培训特别是相关奖励制度的建立,支持和激励基层医生真正使用医学AI系统,去认真学习和执行,这可能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当基层医生有充分的积极性去使用全科医生机器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就可在医疗服务能力和收入有大幅提升,成为合格的基层全科医生,成为老百姓的合格的健康守门人,为老百姓提供所需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保障。


Q2-目前全科医生机器人仍在逐步普及与大规模试点,未来需要市场化的展开方式。有没有一些关键数据可以分享给我们?


余中博士-分享嘉宾-经纶世纪创始人举一个我们在在88个村和乡镇试点的案例,经过几个月全科医生机器人部署使用,基层门诊率/首诊率增加了50%,到外地就医的数量降低了20%到30%,基层医生收入增加了至少三分之一。这三个关键指标:基层门诊率/首诊率上升、异地就医率下降、基层医生收入提高,关乎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保控费问题、基层医生能力培训与安心工作问题,这些问题的缓解和改善,正是我国10多年医改设定的核心目标,是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的的战略目标。


Q3-李茂-对话嘉宾-原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司副巡视员:共生系统中数据的质量和来源是怎样保证的?

余中博士-分享嘉宾-经纶世纪创始人一类是建模数据,是我们前期参加国家与行业医疗科研项目做科研时积累的大量高质量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建立医学AI系统、全科医生机器人的基础;另一类是AI系统持续学习的动态数据,在通过医学AI系统提供服务的时候不断产生和积累患者服务数据,通过这类闭环服务数据让医学AI系统持续迭代优化,这是AI拥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关键,形成与医生的医学共生系统闭环。它会无穷无尽,未来会越来越庞大,医学AI系统越来越智能精准。


Q4-李茂-对话嘉宾-原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司副巡视员我们常说“医者仁心”,在AI算法运行过程中,我们怎样体现伦理方面的理念,真正实现“医者仁心”?

余中博士-分享嘉宾-经纶世纪创始人在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十分重视医学AI系统与基层医生共生系统建设在深层面的意义。我认为,要从专业能力、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和人性四个层面进行思考,把握好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未来共同发展的“边界”,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必须完全服务于服从于人类的不同阶段的需求与终极福祉。

技术的角度,是“会不会做”,诊断得到底是否准确;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是“能不能做”。升华到更高的维度便是伦理层面,是“应不应该做”。当然,最本质和深度的考量,也就是第四个层面便是人性的思考,是“属于不属于”,哪些属于人类范畴,哪些属于机器范畴,这已经完全超越了专业医学层面,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方向与未来的思考。


Q5-王进-对话嘉宾-公益金融联盟理事长 知名天使投资人: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约存有4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45%左右的复合增长,预计2026年增长到440亿,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增长幅度是惊人的。AI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就像余中博士刚刚分享中提到的,如果这些可穿戴的设备、智能化的App应用能够真正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收集海量的刚需数据,那么未来的市场潜力将是无穷的。对于从事这个领域的同路人,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可以分享?

余中博士-分享嘉宾-经纶世纪创始人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做基层全科医疗的思考与感悟。

第一,我意识到全科医疗的重要性,它是老百姓的健康看门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将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数量控制住并降下来,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全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顺应了国家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

第二,人工智能应用在全科医疗上,针对常见疾病的早诊早治、慢性病的持续跟踪管理、重大疾病的持续康复管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医学AI系统持续根据患者当下状况进行全科医疗服务的决策(诊疗与治疗)、实施、结果反馈进而调整优化(AI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

以我们的实践经验与感悟,对于从事医疗AI(甚至其它领域的AI应用)的同道,我们认为,在AI系统技术产品研发时充分思考产品部署应用场景,要努力设计打造闭环系统架构,通过AI系统的应用,一方面产生持续的动态数据,另一方面将应用的效果信息数据通过应用场景自然反馈回到AI系统,创造AI系统不断优化迭代的必要条件,为AI系统的持续自我学习可行性建立机制与保障。医疗健康领域的不断创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便利的方式持续采集居民和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动态健康数据,可以与我们的全科医生机器人进行系统集成,提供集健康监测、评估、干预全流程服务,让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在一个更全面、服务更完备的系统平台上产生更大的价值。

以此可见,针对医疗健康服务这样极其复杂的应用领域,AI技术与应用,特别需要以开放合作的心态、开放系统研发的策略,倡导行业生态的协同合作、互助共赢,共同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为人类健康的发展做出共同的努力。

最后,我对全科医疗、普惠医疗的未来充满信心,不忘初心,打造AI赋能的“21世纪的赤脚医生”,让人人都有全科医生机器人,犹如天使佑护大众健康,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嘉宾介绍


分享嘉宾

余中

经纶世纪医疗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学物联网发展专项基金秘书长。此前,余中博士在美国留学、工作、生活20余年。曾就读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并在美国AT&T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网络总体设计师。2010年,基于医疗健康领域成为全球热点以及数字医疗兴起,余中博士作为北京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业,深耕智能医疗健康领域。

对话嘉宾

王进

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生物系,美国伍斯特理工(WPI)生物医学博士。

毕业后进入罗氏等药企,先后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并购投融资,是海外华人中最早进入生物科技风险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曾担任美国派拉蒙资本生物医药风险投资基金亚太国区主管,负责投资操盘中国首创的砒霜治疗白血病项目,并创办美中药协SAPA。2002年回国创办曼哈顿资本,投资过丁香园、优思达、科腾生物、智微科技等十余家生物医疗企业,是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很有影响力的天使投资人。

2018年发起成立公益金融联盟,作为公益金融联盟理事长,致力于推动以兼顾社会效益与财务回报的影响力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李戎

退休前供职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历任财务处处长、审计室主任、监察部驻委监察局副局级监察专员、流动人口管理司副巡视员等。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2001年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学位。工作范围和个人兴趣在金融、人口学、社会学等领域。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是国内首家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的国际化新公益平台。自成立之初至今,社投盟的发展得到了50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以及领袖人才的支持。为了加强专家之间的智慧交互,同时也希望将专家的建树运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事业上,社投盟特此发起了SDG智享会的系列分享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