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黄金行业“新常态”下的结构改革

 黄金思享家 2020-12-17

  编者按  寒冬中,雾霾天增多,犹如黄金行业目前身处的境地。一边是行业下行压力重重,矿业寒冬始终未有回暖;另一边是雾霾重重,企业在前行中难以看清方向。全球黄金市场正处于低位盘整阶段,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黄金行业所面临的形势绝对不容乐观。然而,机遇也往往与挑战并存,处于低谷中的黄金行业,也许正是进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黄金行业若要契合中央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就需要化解行业中相对过剩的产能,淘汰落后的产能,企业需要降本增效,扩大有效规模,提高内在竞争力。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黄金行业若要契合中央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就需要化解行业中相对过剩的产能,淘汰落后的产能,企业需要降本增效,扩大有效规模,提高内在竞争力。

  产能亟待优化

  经过“十二五”规划的5年建设之后,我国黄金行业已扎下牢固根基,整体上蓬勃发展。然而,在“新常态”、新机遇下,黄金行业却遇到了发展瓶颈,黄金冶炼产能、加工产能显现出相对冗余和落后的状况。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盲目跟风的现象随处可见。过去的若干年中,黄金价格一路高歌,黄金行业过热。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委员会副主任崔德文认为,黄金冶炼产能发展过快,企业一味扩大冶炼产能规模,而顾及社会责任不够,致使冶炼企业产能过剩。

  但是,冶炼产能一旦增加,就极难进行后续调整。北京博洋零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腊柏表示,之所以难调整,一是由于冶炼企业主要依靠加工费维持生计,二是由于冶炼厂设备中存在腐蚀性物质,如果停止运营,设备不久便会报废。因此冶炼企业只要不关门破产,即使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也要“硬着头皮”生产。

  在加工端,黄金行业也存在着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比如,国内黄金首饰等产品样式重复、过时,供过于求,市场疲软,然而消费者在海外却仍有购金需求。而且国内在工业、医疗、航空等方面的高端黄金材料供给也存在不小缺口,还需要依靠进口弥补。

  因而,何腊柏认为,这种过剩是量的过剩,质的缺失,不是“绝对过剩”。大多是因为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质量不过硬,不适应市场需求,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黄金行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今天,或许也只有市场规律才能给出正确答案。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认为,黄金行业中的落后产能不需要采取化解的方法,企业成本亏损应当关闭。

  何腊柏说:“破产是市场行为,实在落后的产能,最终还是要破产。新常态下,‘十三五’规划扭转了过去只盲目追求GDP的思维。将来,没有效益的、存在污染的GDP不应列入核算范围,落后产能的继续存在是没有价值的。”

  崔德文也表示,应该更多地让市场决定产能的配置,落后的产能破产是正常的。同时,应该加强调控,防止产生新的过剩产能。

  

  兼并重组的是与非

  

  和自然界一样,市场中的企业主体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有生死存亡。 关门破产不失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更加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当下,唯有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弱者被吞并、被淘汰,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企业同时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建议,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王家华也表示,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到企业破产后,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比较棘手,不一定支持企业破产。因而,对于黄金企业来说,兼并重组是优化产能的另一条途径。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许多天然形成的大型矿带,由多家中小矿山企业进行经营开采。而企业常常由于资金、技术、管理水平不足,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劳动生产效率低下,造成矿产资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矿山的分离开发,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受破坏。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兼并重组之后可能会更有利于生产。

  然而,兼并重组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崔德文认为,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地理位置较远的不便于合并,距离较近的不乐于合并。尤其是中小型矿山企业的兼并重组,特别需要企业决策层在意识和认识上达一致,因为它们往往更需要利益基点的支撑。与国外大部分企业不同,这种利益不单纯指企业自身利润,还包括小团体的利益,即企业股东的对企业的控制力,企业所属地方省、县、乡、村各级政府在企业的话语权,等等。利益构成成分复杂,使得矿山企业整合重组难以推行。

  而且,“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并不是简单叠加,关键要看企业之间能否形成优势互补。如果不能形成优势互补,把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合并,不良企业可能会把优质企业‘拉下水’。”王家华说。

  但是,兼并重组并不是举步维艰。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劣势企业通过股权出让,其部分优质资产分流到优势企业。优势企业通过高水平管理、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机制,可能会把劣势企业的资产盘活。何腊柏认为,企业合并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特别落后的资产、资源淘汰出局,并出资安置被淘汰的人员,保障其应有权益。

  更重要的是,这种兼并应该是市场化的结果,不应是行政化的行为。何腊柏认为,对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应当用市场化的思维来考虑。因为如果不对劣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企业很可能会一直落后、亏损下去,看不到希望,不如趁它还有一定价值的时候“保管”起来。因此,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充分交涉,协商一致,制定出可行的兼并方案。他还建议,黄金企业的兼并重组应该进行同类别重组,资源型的企业互相重组,加工型的企业互相重组。而如果是非常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考虑进行全产业链重组。

  

  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常态、新气象下,黄金行业应该共同提高抵御风险的免疫力,提高黄金行业的核心能力。但是谈起核心能力,似乎行业的认知度和共识度还有所不够。

  王家华认为,黄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控制成本,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崔德文也表示,黄金行业应当主要依靠资源和技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经营能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强技术共享,提高竞争力。何腊柏认为,我国黄金企业未来应该着重提高三方面的能力,一是资源掌控能力,二是高精尖加工能力,三是资产盈利能力。

  具体来看,黄金行业包括上游的矿石采集生产到中下游的冶炼加工,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分层次看,上游的矿山企业掌控资源的能力略显不足,尤其是对海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较大缺口。资源掌控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中下游产业链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崔德文表示,我国有许多黄金企业的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低。而进口原料的成本比国内原料成本更低,因而许多企业都更多依靠进口原料生产经营。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张永涛说:“目前国内的原料还不足以满足黄金行业需求,行业对原料进口的需求日益增长。要开发更多有价值的资源,提升竞争力。”

  因而,“十三五”阶段,我国黄金矿山企业应该利用先进科技,提高探矿水平,增加矿山供给厚度,满足冶炼企业需求;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矿产资源浪费,发展绿色生产。同时,企业需要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加强境外资源合作,在法制较健全、交通较便利、自然条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开发储量较高、品质优良、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的资源,提高资源掌控能力。

  黄金行业中存在的过剩产能主要集中于中下游的冶炼加工产业,对于冶炼和加工端的结构调整,张永涛认为,要发展产业延伸,把加工做精做深,淘汰落后工艺,建设新型冶炼厂。

  在供给侧,冶炼加工产业要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新品牌,淘汰落后工艺,更多专注于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另外,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未来,我国黄金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减乘除并举,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行业在新常态、新纪元下起锚扬帆。

了解更多黄金资讯请访问中国黄金报官网www.gold.org.cn

感谢关注 中国黄金网chinagoldnews 敬请分享

中国黄金网客服010-848713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