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贴金”让黄金更绿

 黄金思享家 2020-12-17

  “往脸上贴金”是常用来形容过度赞誉的说法,但如果是黄金往自己脸上贴金,情况就有意思了。

  近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称黄金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工业金属,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黄金纳米颗粒在一系列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应用中具有可观的潜力。这样一看之下很容易让人认为黄金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救星,但事实上,由于黄金从开采到冶炼再到运输和储存,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即使黄金纳米颗粒对环境有好处,这个行业整体的碳足迹仍是巨大的赤字。

  当然,并不能就此否定纳米颗粒催化剂的推广会给黄金带来的好处。不过比起漫长的技术应用期,在黄金产业链上游进行减排效果更加直接有效。比如在黄金提炼的环节上之前主要使用化学的方式,无论氰化法、硫脲法还是多硫化合物法等,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负担。而现在逐渐探索的生物提炼方式,则有希望在这个环节上大大减少黄金的碳排放。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迈克·韦拉尔博士及同事近来在《自然》发表论文称,澳大利亚发现一种可以将金化合物转化为纯金的真菌,它能吸引金的纳米粒子覆盖在它的表面。这种名为抑制尖刀镰孢菌极微小的真菌被发现于澳大利亚西部,它表现出非常特殊的能力,能从溶解在培养基中的金化合物中提取纯金。这种真菌能产生高反应性过氧化氢分子,使金化合物氧化,转化为离子,形成纯金属络合物,金子微粒会布满抑制尖刀镰孢菌菌丝体的表面。

  其实,会“炼金术”的菌类不只抑制尖刀镰孢菌一种。此前德国科学家于还曾发现一种称为耐金属贪铜菌的细菌,能够在布满具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土壤中生存,而且还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然后排出砂金。此种细菌为了避免竞争者,生存在含有有毒重金属的环境中。生命选择在这种环境生存,其必须演化出能够抵御有毒物质的机制。研究团队发现,砂金是此细菌面对重金属的抵御机制中的副产品。实验人员在生物反应器中,用高浓度的三氯化金溶液培养这些细菌。结果发现,一周后就有小金碎形成,而且转化率高达99.9%。对于这种细菌来说,当铜、金这些重金属进入体内时,它们就会激活一种酶,将这些重金属元素聚集起来。

  使用菌类有望成为新的黄金提炼方式,避免现今氰化法及电解法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不但黄金提炼行业对这种真菌感兴趣,黄金勘探环节也同样表现出关注。因为这种很少有人研究的生物过程可能会影响金矿区的形成和黄金矿脉的分布,未来真菌能帮助开展更精确的矿物地质勘探,这比打勘探井的碳排放要低得多。(王亚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