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场份额接连下滑,中国新能源车靠什么翻身?

 德培论道 2020-12-18

如果缺乏必要的竞争壁垒,“先驱”变“先烈”,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导读:中国原本指望借新能源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奈何外资品牌车企又集中火力于“新能源”!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前后夹击下生路在哪里?

2020年初突然飞出的新冠疫情“黑天鹅”,给了一贯仰仗线下销售和全球供应链的汽车行业一记重击,国内新能源汽车也在疫情冲击叠加补贴退坡之下,销量大幅下滑,1-6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35.2万辆,同比下降37.4%。

不过,在低迷的大环境下,欧洲新能源车市场竟一反常态,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2%,到40.33万辆,销量反超中国。

进入下半年,疫情影响减弱,加上国内延长新能源车补贴政策,7月份开始,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呈现持续回升态势,推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重回高增长。据EV Sales数据,2020年7-9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3.43%、52.53%、89.07%。

与此同时,欧盟市场份额在2020年1-9月剧增。据Markline统计,2020年1-9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55.9万辆,其中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其它国家分别销售60.2万辆、21.2万辆、60.1万辆、1.6万辆、12.9万辆,分别占比38.6%、13.6%、38.5%、1.0%、8.3%。

欧盟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21.9%直接提升至2020年1-9月的38.5%,市场份额与中国不相上下;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在从2018年的50.2%下滑到2019年的48.8%后,2020年1-9月继续下滑至38.6%。

热门新书

福 卡 智 库

 01


欧洲新能源车反超中国?

这些年国内“以市场换技术”结果弄丢了市场,核心技术也没得到,“诸侯割据”还阻碍了汽车业形成规模效益,以至于中国虽说有上百家整车生产企业,可要么是大而不强、要么是小而不倒,自主品牌总是被压制得死死的。

每逢在自主品牌要发力升级的紧要关口,都会面临外企的全面打压;每当自主品牌试图要发挥成本优势挤占低端空间时,世界各大豪华合资品牌就垂直自降价格步步紧逼,也弄出20万-30万元的廉价品牌车。

从市占率看,2017年自主品牌达到了历史最高点60%,可随后于2018年下降至59%,2019年下降至53%。好在“能源革命+温室效应+产业升级+政策红利”多重因素叠加,让新能源车成为全球焦点,而在此轮竞技之路上中国表现不俗,有理想、有蔚来、还有威马和小鹏……

中欧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合计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3/4。

如此大好势头下,中国原本指望借新能源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在全球车市上扳回一局,奈何欧洲品牌车企哪肯轻易放过!

一边是欧洲刺激补贴政策不熄火,如德国,早在2019年就宣布延长电动车补贴政策至2025年底,并且符合标准的二手电动车也能获得相应的补贴,今年以来,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欧洲新能源政策持续加强,如德国再次加码新能源汽车补贴、欧盟拟免除零排放汽车增值税以及法国发布80亿欧元的汽车援助计划等;

反观国内最新的新能源政策补贴多少依然与续航挂钩,NEDC续航400km以上的车型可以拿到补贴2万多元,300—400km的只能拿1万多元,而300km以下的直接除名,不配拿补贴。所以各大主机厂想方设法装大电池来做长续航,结果就是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国内纯电动车的销量担当普遍上到15万元级别,甚至逼近20万元。

另一边则是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稳定抢占新能源高端市场,而且还通过合资的方式抢占中国车市。

自主品牌还未从中欧车企竞争、融资烧钱、政策红利退坡、市场饱和去产能的困境中“回血”,2020年竟前所未有地接连飞出好几只“黑天鹅”,又给刚刚起飞爬坡的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补上几刀。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来欧洲加大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力度。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额约为欧洲的7倍,而2019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额不足欧洲30%。

福 卡 智 库

 02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劣根性

事实上,与其说愈演愈烈的中欧新能源品牌车企竞争以及2020年频飞的“黑天鹅”事件,是导致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萧条的“罪魁祸首”,不如说它们只是“替罪羔羊”。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本身就存在着劣根性。众所皆知,无论哪类车其根本的底子就是技术,而中国恰好底子薄,在新能源汽车初级阶段一次充电只能行驶200—300公里,而依照德国标准一次行驶不到700公里,那就不能叫作汽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