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1赛车的技术被移植到家用车上,分分钟飙车的节奏?

 My车轱辘 2020-12-18


F1赛场可以说代表了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平,F1赛车的技术工艺比我们平常使用的民用车超前了不止10年,现在汽车上一些看似是“黑科技”的东西其实就是源自F1赛车,一些车厂队通常会把赛车上已经成熟的技术进行量产化,为厂家增加卖点。


不仅如此,F1赛车技术的更新速度也相当的快,隔三差五就会推出新的车身、发动机、底盘等部位的新设计,那么这些技术为什么会源源不断被工程师研发出来?主要原因还是被激烈的比赛逼出来的,为了获得更高的速度,必须千方百计地提升赛车性能。

所以汽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源于人类对速度的追求。

1.“赛”转民的经典例子

在两三年前,F1中有四支车队:红牛、路特斯、威廉姆斯、卡特汉姆,都采用了雷诺汽车提供的发动机。经过赛道的检验,雷诺发动机的速度性能大获好评,在过去36年间,搭载雷诺发动机,参加F1大奖赛的车队共获得11次车队总冠军,其中7位车手10次斩获冠军头衔。


性能这么牛的发动机,雷诺并没有孤芳自赏,而是将它的F1级别发动机用在了自产的车子上,雷诺旗下的品牌Alpine就有一款搭载了这种发动机的A110-50跑车,另外还有一款名为Twizy RS F1的微型车,它基于雷诺的单座赛车平台打造,配备的是雷诺3.5方程式赛车方向盘和动能回收系统(KERS)。

2.百变的空气动力组件

按照F1赛委会的规定,车辆的动力是有上限的,所以工程师们绞尽脑汁地在机械以外,继续压榨赛车的速度,首先被想到的,就是车的外形,如何使车的外壳变得更流线型,从而通过减少阻力来提速,现在的F1赛车,身上很多奇形怪状的碳纤维板,作用正是疏导扰流来增速的。


在这些空气动力组件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当然是现在路上很常见的汽车尾翼了!追根溯源,尾翼其实来源于1968年的一辆莲花49B,它是首款应用尾翼的F1赛车,因为当时工程师们发现空气下压力对稳定车身,提升速度很有帮助,后来发展到民用车都用上这样的比赛装备,几何形状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并且只要超过120km/h时才会发挥作用。

3.共同的减肥愿望

无论是F1赛车还是民用车,都会视体重为敌人,前者是为了加速性能,后者则是为了省油,所以工程师都会想尽办法为车身减重,也就是所谓的“轻量化”技术。上世纪80年代,F1就率先采用铝制车身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到了现在,铝制什么的早已经过时了,碳纤维车身才是主流。


但对于民用车来说,铝制车身才刚刚流行,只有奥迪、捷豹、路虎、福特等车企有全铝车身的车型实现量产,而在2003年才有了奔驰-迈凯轮SLR,世界第一辆具有碳纤维车头框架的量产车,总体来说源于F1赛车的这两种车身仍然比较少见。



轱辘哥结语:为了让速度快到离谱,F1赛车的技术可谓是做到了极致,由此带动了普通民用车的技术也在进步,尽管两者在外形上区别很大。最近F1赛委会出台了一个新规,就是杆位赛的90秒“大逃杀”赛制,这个新规将大大提高了对车辆的速度要求,车手和工程师又要想法子提速了,未来又将会有什么F1技术会流入民用车领域呢?咱们等着瞧吧!


某款新车如何?

车子出问题咋办?

如何选购一款平靓正的车型?

阅读原文

登录轱辘论坛发表话题

车友来帮您!

商务合作&来稿,请联系QQ 10480081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