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了手机支架,汽车厂家还在搞车载导航?

 My车轱辘 2020-12-18

每当说起车载导航,用户们都是大写的头疼:“输入地址麻烦、地图数据落后、操控反应迟钝...”,某德系车车主向轱辘哥吐槽,由于买车时没有关注轱辘哥的公众号,对汽车配置信息不太了解,导致被4S店忽悠加装了所谓的“原厂导航”,实际体验下来却不尽人意。

但问题又来了,如今购买一辆新车,中控部位没有装个大屏幕,都不好意思出门载客。很多汽车厂家都会把很多中控大屏的功能加以各种虚化——人车互联、蓝牙连接、多媒体播放、导航、监控影像等等,面对诸多功能上的诱惑,消费者自然就会选择“入坑”。

显然,多数人“入坑”后,对车载导航的使用频率还是要低于用手机导航,原因有以下几点:

1.手机能显示拥堵情况,选择避堵路线,而车载导航的联网能力不高,避堵这种能力还是得靠手机导航APP。

2.车载导航人机交互体验太差,如今很多厂家都直接把CarPlay系统作为车载导航的替代品,原因只有一个,原厂导航功能太少了。

3.收费、收费还是收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车载导航的升级要收费?更新周期长,一次大更新等于买一张“地图卡”。直接用手机软件进行导航,花费的仅是平时刷刷社交软件的流量。

车载导航干不过手机导航,那么厂家都干了啥事?

有细心的网友会发现,福特福睿斯在2015款的自动时尚版车型上有标配“手机支架”的配置,直接取代了中控大屏幕的位置。当然,福睿斯的2015款在顶配版本上压根就没有中控大屏幕的配置,配手机支架也是无奈之举。

图为2015款福睿斯自动风尚版

然而,到了2017款的福睿斯车型,“手机支架”的配置又不翼而飞了。可见,消费者对这个配置的需求不大,毕竟手机支架的价值不高,而消费者对中控屏幕的功能性不局限于导航,还有倒车影像、多媒体播放等需求。当然,还有更重要一点是,加了大屏幕之后内饰更显高档感!

坚持搞车载导航,目的不在与手机竞争

从使用的角度上看,车载导航确实不吃香,但从产品研发的角度上看,这种配置却给厂家和经销商带来不少利润。

相信不少人都尝过被“捆绑消费”的滋味,购车的时候销售推荐给顾客安装“倒车影像”,赠送蓝牙音乐、导航等等...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直接换掉了原厂车机,费用自然也不低了。

当然,如果不选低配车型,被经销商忽悠加装配置的几率还是很低的,但高配车型又变成了“人车互联”的舞台。加入互联系统后,这辆车有“XX舒适版”升级为“XX豪华版”,升级的配置可以用肉眼看得出来,就是多了一个中控大屏,这个屏幕的成本只有几千元,但整车售价却比原来低配车型多出1-2万元。

宝马5系iDrive

随着车联网与手机移动端的发展,很多厂家都开始用“车机”来制造噱头,包括用车载系统发送语音指令控制车辆、手机与车载电脑连接共享数据、车载电脑模拟平板电脑的娱乐功能......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升车内配置的价值。至于能否真正给使用者带来方便,那就另当别论了。

轱辘哥说

如今车联网已成大势所趋,本田的Honda CONNECT就是一套非常人性化的车载互联系统,宝马的iDrive也开始支持手势识别。由此可见,厂家对车载系统是抱有相当大的期望,相信其中在内的导航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先进,况且手机的主要用途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导航设备留给交通工具去发展,也比较合理妥当。

戳“阅读原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