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先生:很多修道的人修到了不动心,以为是道,这一种病的境界

 mxb08 2020-12-18

“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因为有了一个思想、观念、情绪生出来,念头动了,第二个念头接着来了,生生不已,一个终了,另一个又生起了,永远在生。

所以思想念头,生理情绪的变化,一个接一个,也是常态。

“由生而亡,不幸也”,这个思想观念永远不能空掉,不断生出来,同我们人的生命一样。

人生出来而又没有了,在一般人看起来很不幸,因为一般人习惯于生生不已,突然看到没有了,认为很悲哀、很不幸。

这就是佛学所说的生灭法,是先说了生,再说出灭的一面。

“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再讲到灭,就是死的问题,上面所说念头生命“无所由”而来,指不知道哪里来,是由空而生有。

现在说“有所由”,是指现实世界从有变成了空,“而常死者”,人又不断地死去,这也很普通,是必然的法则,生下来最后必然会死去。

“由死而死,故虽未终而自亡者,亦常”,宇宙间万有的现象,“有”最后归到“无”,所以看到一个死了,接着一个又死了。

虽然没有看到最终的结果,而自然的最后就空了,你想留也留不住,不死也做不到,这也是凡夫一般的常态现象。

“由死而生,幸也”,生命从生到死,那是宇宙自然的规则,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

不过也有特殊的情况,应该死而能够活下来,算是幸事。

“故无用而生谓之道”,所以说在空的里面,在无所用当中偏要生出来,我们观察自己的心念就知道。

不想胡思,却仍乱想,这个思想念头不晓得从哪里来,这是一般的规则。

“用道得终谓之常”,我们晓得自己的生命,生出来就会思想、讲话,就会用,用过了就没有了,这也是一般的常规。

“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知道我们的生命有限故意去用,这个也是道,也是自然的规则。

如果你善于在生与死之间把握控制,就是得道的人,控制了生死,就是佛学所讲的了了生死。

“用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这个常就不同了,不生不灭,永远常在,所以这个是道。那么你说这位医生给他医了病没有?

当然医了,告诉他这个道理就是药方。

这一段故事里有最重要的深意。

很多修道的人修到了不动心,一切念头不起了,以为是道,这个是凡夫,不是真正得道。

这一种病的境界叫做凡夫定,也叫做顽空,是不能起用的空,不是真道。

后世儒家的理学家像王阳明有一位弟子,没有悟道以前,就到达这个境界。

他们就误解了《孟子》中所说“我四十不动心”这句话,这是孟子的修养,排除外来的诱惑,是修养。

——南怀瑾先生《列子臆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