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握大权,一心效忠清朝的岳钟琪,为何会被雍正帝判处斩监候?

 西江红月 2020-12-18

图为岳钟琪

岳钟琪是清一代著名的军事将领,一生历经清朝康雍乾三代帝王,为平定西北、西南边陲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维护祖国统一,稳定边区,以及对于边疆地区的生产与发展,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不愧为清朝一代举世瞩目的封疆大吏。

但如同众生一样,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是一个理想状态,谁的人生都少不了一些坎坷。对于岳钟琪而言,人生最失意的阶段,莫过于被下大狱,一位功勋卓越的大将,何以至此,其中原委一言难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岳钟琪这位大将的卓越功勋,再谈谈他被判处“斩监候”的前因后果。

岳钟琪的人生高光时刻

岳钟琪生于康熙25年(公元1686年),人称岳将军。这个名号听起来很有亲切感,不由得想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也称岳将军。据说岳钟琪是岳飞的后裔,岳钟琪被下大狱也与此有着关系。

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政权,满人是金人的后裔,岳飞又是抗金名将,其后裔岳钟琪却是清朝的大将。一位抗金名将的后裔成了金人的维护者,单就这一点足以被人拿来大作文章了,同样也会让皇帝龙颜不悦了。


岳钟琪的确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祖父世为名将,其父岳升龙为征讨吴三桂之乱立过战功,在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负责护送军粮,受到赏识,后被任命为四川提督。

出生于武将世家的孩子,自幼耳濡目染,对阵法兵法情有独衷。投身官场后,自然是冲着武职去的。岳钟琪被提拔为四川永宁协副将之后,开始投身于平定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战争。

  • 平定西藏

清朝西北边疆的叛乱,主要来自于新疆伊犁地区的准噶尔部。这个部落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厄鲁特元朝称卫拉特,明朝称瓦剌,明末清初称厄鲁特。它由四个部落组成,分别是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还有就是准噶尔部。其它三个我们都不常听,准噶尔部因为势力最强,也最爱找事儿,因此,它与清朝的“瓜葛”最多。

我们知道,康熙曾三次亲征平定叛乱,征讨的就是准噶尔部,当时的首领叫噶尔丹。准噶尔的叛乱被康熙平定后,噶尔丹的汗位也被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篡取,战败的噶尔丹如同丧家之犬,最后服毒自杀。

康熙的三次亲征虽然最终赢了战争,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北边疆的局面,清军的损耗也相当大,无力继续远征伊犁。因此,准噶尔部并未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康熙55年(公元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便又起来寻衅滋事。

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凌敦多卜突袭西藏,将拉藏汗杀死,并与西藏势力里应外合,再次兴风作浪,妄图分裂清朝。


清政府接到消息立即决定出兵,派出以胤禵为统兵大将,噶尔弼为副将,统兵出征西藏,时任永宁协副将的岳钟琪也在其中。

大军进军西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入藏先要扫清道路。在此之前,清政府已派都统法喇攻打箭炉(四川康定),招抚里塘、巴塘。但是里塘喇嘛却投入到了叛乱阵营。在这种情况下,岳钟琪率六百先锋击败了判军三千余人,擒获叛军头目,出师告捷,在西南战场崭露头角。


清军要入藏,必经三巴桥。此桥为进藏第一险,大策凌敦多卜妄图扼守三巴桥,以阻止清军前进的步伐。岳钟琪得知这一消息时,大策凌的手下部将已在落笼宗调集军队了。而当时的情况是,大将军胤禵远在千里之外,无从请示。

但机不可失,怎么办?岳钟琪当机立断,采取攻坚策略,决定强占三巴桥。他让懂藏语的马兵化妆成藏民,飞奔落笼宗,趁夜活捉了准噶尔军的头领,准军大惊,纷纷缴械,岳钟琪拿下了三巴桥。

进藏要道已打通,即时进军入藏,势在必行。然而,抚远大将军还在等青海的蒙古兵。诸将对于大将军的命令都不敢表示异议。岳钟琪认为,如果等到蒙古兵到,黄花菜都凉了。于是他对副将军噶尔弼建议,借攻占三巴桥的兵威招抚西藏最强胜的部落:公布部落,再调集兵马围剿,则胜利在望。

噶尔弼用了岳钟琪的计策,果然公布部落来投诚。随后岳钟琪又主张应乘机火速进军西藏。但噶尔弼因没有大将军的命令而犹豫不决,岳钟琪请求由他率兵尽早出发,噶尔弼深表支持。


于是,岳钟琪捷足先登,率军渡江抵藏,直扑拉萨,一场激战下来,活捉判军四千余人,另有七千余人投降。大策凌见势不妙,只好仓皇出逃。

康熙59年(公元1720年)八月,西藏平定。第二年,岳钟琪因战功卓越,被授予左都督,晋升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

  • 平定青海

这场叛乱发生在雍正元年,但是早在西藏叛乱时,准噶尔部头领策妄阿拉布坦便教唆青海和硕特部的头领罗卜藏丹津回入叛乱的阵营。罗卜藏丹津利用宗教影响,煽动牧民和喇嘛约二十万人,在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打起了武装反判的旗帜。

1722年,康熙驾崩,十四爷胤禵回去奔丧再也没回来。1723年,雍正朝的抚远大将军已换成了年羹尧,由他进驻西宁。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参赞军务。

年羹尧为防罗卜藏丹津进犯内陆,分兵永昌布隆吉诃,据守巴塘、里塘等地,切断判军入藏。又屯兵吐鲁番等地,以图堵截准噶尔的通道,然后对罗卜藏丹津展开围剿。

罗卜藏丹津进犯西宁,岳钟琪奉命统六千兵力增援西宁,途中便遭遇到四部判军近万余人。岳钟琪采取了分兵各个击破的策略,挫败了四部判军,其余叛乱各部闻风丧胆,纷纷退回老巢,但岳钟琪没有给他们机会,趁胜而出,攻破了判军37个营寨。

这样的胜利对于岳钟琪在平判青海的战乱中,那是家常便饭了。公元1724年初,岳钟琪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郭隆寺之战,以三千兵力击破万人判军。

郭隆寺之战告捷后,岳钟琪率五千精兵和一万匹马,出师哈喇乌苏,又是一场小胜。随后又将哈达河两岸的判军收拾干净,最后向罗卜藏丹津的大本营进发。


岳钟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大本营发起攻击,为了逃命,罗卜藏丹津只好男扮女装,携妻带妾,狼狈逃奔向准噶尔。清军彻底摧毁了罗卜藏丹津的老巢,歼灭判军八万余人,缴获军械、驮马无数。

青海平定后,雍正下令授岳钟琪三等公,赐黄带。之后又奉命征讨了青海余孽庄浪卫之乱,公元1725年,岳钟琪提升为甘肃巡抚、川陕部督,并加封为太子少傅。

男儿有泪不轻弹,岳钟琪身陷囹圄

岳钟其统领大军,转战疆场,为平定西藏、青海叛乱,屡建战功,曾受到雍正的多次嘉奖。然而,他身陷囹圄同样也是拜雍正所赐。

树大招风,优秀的人总会被人嫉妒。更何况,岳钟琪作为一名汉人,在以满人建立的权朝里备受重用,满人不满,汉人嫉妒,雍正说,数年来,在朕面前谗惑岳钟琪的人甚多,甚至有人说岳钟琪系岳飞后裔,意欲报宋金之仇,这实在是荒唐悖谬至极。

雍正说此话的时候,可能雍正便对岳钟琪有了多余的想法。因此,对于四川卢宗造谣岳钟琪谋反一案,皇帝下令进行了严厉的查处。对于岳钟琪来说,祸患已然埋下,之后发生了一起雍正时期最大的文字狱案-吕留良案,这起案件也涉及到岳飞与岳钟琪。


曾静、张熙等人以华夷之别为思想基础,谋图反清复明。他们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年羹尧的部将,两次入京见雍正皆遭拒,现正处于忧虑中,又听说岳钟琪是岳飞的后裔,这样一来,岳氏与清朝同是有世仇了。

于是,曾静等人谋划了一番,决定借岳钟琪的兵力反清复明,并派张熙前去游说。张熙向岳钟琪投递一封书信,列举了雍正九大罪状,并力劝其拥兵起义,光复明室。

岳钟琪为抓住主谋,佯装赞同张熙的意见,并订盟起誓,同生死共患难。张熙信以为真,供出了曾静。二人被押解至京交由雍正亲审,供出了全部真相。

但这起案件大受牵连的是吕留良后人,而直接参与者曾静、张熙最后却被无罪释放。对这一结果,可以推断出,雍正对岳钟琪的诱供行为很是不满,而这种不满已然在雍正心中不是一天两天了。

后来,岳钟琪在西北战事中的表现,又备受雍正的怀疑。雍正5年(公元1727年),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死去,由其子噶尔丹策零继承汗位。


噶尔丹策零要比他爹难对付,在沙俄的支持下,准噶尔部继续进行叛乱。清廷派出大将岳钟琪和傅尔丹征讨。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屯兵巴里坤,出师西路;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屯驻阿尔泰山,出师北路。

由于雍正更改作战计划,将岳钟琪等调回京城。在此期间,噶尔丹策零使出他们的盗马术,对西路军的科舍图牧场进行了洗劫,清军损失惨重。这件事,也成为朝臣攻击岳钟琪的一个有力把柄。

在西北战事过程中,岳钟琪还曾提出持重坚守的方针,并请求北路军的应援。雍正对此非常不满,还说他何以怯懦至此?这些都流露出对岳钟琪的不信任。

之后又遇上了和通泊之战,清军惨败,精兵尽失。此战虽说统帅是傅尔丹,但岳钟琪也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雍正在奸臣们的谗言包围之下,再次追究起科舍图牧场遭袭一事,将岳钟琪的参赞纪成斌降级,这对于岳钟琪来说无疑是一个不祥之兆。

果然,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岳钟琪终于“大祸”临头。当时负责驻防镜儿泉的副将马顺,其部下远出巡哨,不幸遭遇判军,造成二人死亡,一人被俘。雍正下令将岳钟琪和马顺一并交由兵部审讯。

马顺事件发生时,准噶尔部三千人进犯哈密,岳钟琪出兵赴援哈密。为阻止判军逃遁,特派副将军石云倬占领梯子泉,但是石云倬却晚了一天,导致叛军逃逸。

石云倬贻误军机,被押送京师治罪,同时岳钟琪也因此身负重罪,雍正亲自对他发出了警告。朝臣显贵见皇帝都指责岳钟琪了,于是便不断向皇帝递送岳钟琪的奏折,历数其“罪状”,横加弹劾,尤其以大学士鄂尔泰的奏折措辞最为激烈。在雪花般的奏折下,雍正下令将岳钟琪降至三等候,削公爵及少保,仍留总督衔,令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后来岳钟琪从西北被召回京,副将军张广泗也趁机参了他一本,说他调兵筹饷、统驭将士都存在失职行为,最终雍正下令将岳钟琪革职削爵,投入牢房。但是朝臣显贵们还不罢休,上书皇帝要求将岳钟琪立即处斩。

雍正认为岳钟琪功劳卓越,威震海内,担心将其处斩,会引起朝野舆论动荡,因此下令待秋审之后再行裁定。这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斩监候”。


至此, 我们看到岳钟琪被下大狱,一是来自雍正的猜忌,什么岳飞后裔要报宋金之仇啦。二是来自于朝臣显贵们的嫉妒,三是来自于同僚的黑手。但最根本的原因,实质上反应了清朝前期满汉地主阶级在政治舞台上的矛盾与斗争。

岳钟琪身为汉将,屡建军功,受到清廷重用,被晋升为大将军和封疆大吏。可以说,终清之世,汉人大臣拜大将军,恐怕仅有岳钟琪一人而已。这不能不引起满族官员的羡慕嫉妒恨,更何况,大学士鄂尔泰早就对岳钟琪心怀不满,借机将岳置于死地,完全符合满族官员的利益。但是,岳钟琪还是让他们失望了。

宝刀不老,再立新功

雍正死后,乾隆帝继位,乾隆二年便释放了岳钟琪。身陷囹圄四年的岳钟琪回到了四川老家。就在人们几乎忘记这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时,四川西北部大渡河上游支流大金川的藏族土司发动了叛乱。

清廷派兵几次镇压,反为所败,这时乾隆想起了久经沙场的宿将岳钟琪。乾隆认为,岳钟琪长期在西蜀任职,为川省所服,又懂军事,又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情况,如果让他负责平判,必然能奏效。

于是,乾隆下令重新起用岳钟琪,提升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让他统领清军征讨大金川的叛乱。岳钟琪对这一任命感动得热泪盈匡,他下决心迅速平定叛乱,以报乾隆的重用。

但是,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他又遇到曾经的部将张广泗,漠视他的策略,同时还限制他的行军。后来乾隆又派了一个大学士讷亲来前线督师,讷亲和张广泗又起了矛盾,这仗是没法打的,军心涣散。

乾隆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斥责岳钟琪无所作为,岳趁机上奏一书,揭露张广泗的种种罪状,同时提出了自己进兵的建议。当然讷亲也出了力,二人合力将张弹劾下马,乾隆又委派大学士傅恒去督师。

傅恒采用了岳钟琪的策略,立竿见影,最终平定了大金川的叛军。乾隆帝加封岳钟琪为太子少保,复封三等公,赐号“威信公”,授兵部尚书衔,还为他写了一首七言诗。可以说,岳钟琪受到了清代任何一个汉将都无可比拟的荣耀。

但这位汉将从未曾玷污这份荣耀,一生都在为保持国家的边疆稳定,维护国土完整而奋勇前行。后来他不顾年老体迈,仍旧出征平定边疆叛乱,鞠躬尽瘁,最后死于还师途中。

综上,回顾了岳钟琪的主要军功,也简略分析了岳钟琪被下大狱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们怀念了一位历经三朝,将自己毕生精力贡献于国家边疆事业的功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