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2021年,这4大行业最赚钱

 莲学无止境 2020-12-18

疫情影响了发展的节奏,却没有动摇长期的价值。无法适应新环境的企业,被加速颠覆;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抓住新的商业机遇。本文是嘉御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前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先生,通过分析逆势上涨的4大行业,得出的4条机遇与趋势。文章6800字,预计17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启发。


作者 | 卫哲(整理:唐高文欣 闫文娟)

编辑 | 李小白

来源 | 易沃高层管理研修(ID:E-House_Wharton)

2020年逆势上涨的4大行业


因为疫情,2020年的开年很不寻常。2月7日我们就复工了,要盘一下自己的后院有没有失火。

当时我们投了62家企业,16家已经上市了,不用我们操心,我们盘了一下剩下的46家公司,分了3类:有40%的公司认为疫情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40%企业表示业绩基本持平;20%企业业绩受到影响。
 
当时我们最怕有些企业现金流中断,要我们继续给钱续命。

但幸运的是,没有一家企业需要我们给钱续命。有人说是我们很幸运,但这纯是因为幸运吗?不全是。
 
更重要是我们前几年的布局就布对了,才带来了“442”这种不错的局面。也因为我们投资之后,要求所投每家企业都做好2年以上的现金储备,我们投给他们的钱不能立马全部用掉。
 
我经常说,挣钱能力要培养,花钱能力也要培养。

能拿到投资往往是证明了有好的挣钱能力,但不能证明有很好的花钱能力。
 
2007年,阿里第一次上市,我们募集了17亿美元,但马云说只能花4亿,剩下13亿要藏起来,就是为了如果有一天公司没有一分钱收入,依旧能够扛得住两三年。

你可能无法想象,今天阿里的现金储备是千亿级的,而且没有一分受限。
 
我们希望投的所有企业都能保有一定的现金储备,同时逐步提升他们花钱的能力。
 
在我们的布局中,逆势上涨的企业主要聚焦4个行业,跨境电商、新消费、企业软件与服务、硬科技(5G相关)。
 
第1类:跨境电商

电商本来就不受疫情影响,疫情很多国外的门店关闭了,跨境电商就逆势上涨。

2018年我们投致欧的时候,它全年6000-7000万利润,但今年每个月利润过6000万,两年多时间,十几倍的利润,有团队努力,有我们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踩准了机遇。
 
我们总结出来,凡是国内消费行业已经杀成红海不敢投资的领域,恰恰应该做跨境出海。

因为国内杀成红海的,一定是供应链拼到了极致,谁有本事把中国做到极致的供应链放到海外去,就一定是所向披靡的。

第2类:新消费

锅圈食汇是做火锅食材加盟店的,没有堂吃,口号是“外面吃火锅去海底捞,在家里吃火锅到锅圈食汇”。

我们去年看这个项目的时候有400多家门店,到年底完成投资时有1000家门店,现在是5000家。在疫情期间,他们仅仅单店的业绩同比增长就高达400%。

第3类:企业软件与服务

前几年我一直强调企业在线很重要,但这件事在中国推行的很慢,直到今年疫情。

疫情期间大家都用过Zoom或者钉钉,这都是最起码的企业级服务工具。我们投了一家公司做程序员协同管理工具的,叫ONES。

2月份到现在,Google、Facebook、苹果、阿里这些企业都有数万名程序员在家上班,不见面不到公司,在家写代码如果没有一个程序员管理开发工具,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第4类:跟5G相关的新基建

我们投的海信宽带也在逆势上涨。前几年华为给海信宽带的订单误差只有2%-3%,但去年华为给海信宽带的误差是200%,多订了200%的订单。

除了逆势上涨的企业,当然也有受疫情冲击的企业,有受阶段性影响的和持续性影响的企业。

阶段性受影响的企业包括教育培训类企业,如果没有线上能力,线下教育停滞之后,就会受到影响,像传智播客、精锐教育。

还有一家公司叫格乐利雅,全国最大的连锁婚礼提供商,受到了疫情的重创,在7月之前都是零收入。

创始人给我发微信说如果不再投他们也可以理解,要重新谈估值也愿意谈。但我告诉他,我们一定会加速投资的步调,我们相信爱情是不会受疫情阻挡的。

当时我们看了下订单,1万多个订单只有3单取消,剩下全部推迟。这些都是阶段性受影响。一旦疫情过后,会迅速回升。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不再关注上市后
市值不到200亿的公司



根据我们的复盘,疫情是“加速器”。大到中美关系,小到男女关系,疫情都起到加速变化的作用。

疫情前中美关系就有巨大的变化,疫情加速了这个变化。

我们特别关注了4月和5月份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发现都创了新高。疫情期间两个人在一起,本该结婚的就加速了结婚,本来处得不好的就加速了离婚。

同时,疫情也是行业的“试金石”,试出团队的质量。优秀团队回升速度很快,差团队背后的企业一口气缓不过来。
 
通过疫情我们回顾原来的布局,“442”的布局中至少有80%的布局是对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快在这些领域布局。复工后100天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忙的100天,我们投了10个项目。

10个项目什么概念?我们花8年多时间投了62个项目,平均每年投7个左右。但从2月到5月这100天,我们就投了10个项目。

巴菲特有句话: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这10个项目怎么分布?之前是“442”,这次是“433”,40%新消费,30%企业软件和服务,30%硬科技。我们真喜欢这些行业,真认可这些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
 
这10个项目里千亿级的企业有5个,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家千亿公司我们有10%以上的持股比例。

所以我跟团队说,未来一定要关注千亿市值的公司,在千亿公司有10%以上的持股比例是我们的愿景。

我们不再关注小而美的项目,市值200亿以下的公司我们不会再投了。在二级市场,优秀的投资机构对于20亿美金市值以下的公司不看的。

疫情之后资源更多向头部公司倾斜,因为头部公司至少让投资人感觉到安全,头部公司的聚集效应也通过疫情得到了加速。
 
现在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有点像过去的高考改革,读大学变得容易,上市敲钟也变得容易,过去30年有3700家上市公司,现在的速度是一周将近20家上市公司,意味着一年可能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

以前敲钟是一件大事,现在敲钟已经不稀奇了,现在考大学不是看你有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而是问你是211还是985,是哈佛还是耶鲁。

上市敲钟出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的底线是200亿,希望我们投的公司能去冲击千亿的市值。


抓住新消费中的“后浪”机遇



我们会加速新消费领域的布局,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未来10年中国至少有100家以上市值过千亿的新消费公司。

为什么不说新零售呢?新零售本质上谈的只是“场”的变化,新消费大一些,谈的是“人货场”。

第一说“人”。9年前我们喜欢85后,现在只关注95后,我们一直关注20岁左右的的人群。

95后和85后有什么区别?85后是独生子女1.0版本,父母不是独生子女,95后是独生子女2.0版本,他们是独生子女生的独生子女。

85后是温饱一代,95后是小康一代。有人问现在消费者的钱是难挣还是好挣?当然是好挣。小康一代和温饱一代,当然是小康一代的钱好赚。

现在说颜值即正义,85后不会为颜值买单,他们追求的是性价比,但95后会买单。倒不是说商品就可以不好用了,只是光好用不够,好玩比好用重要。

85后需要产品好用,95后除了要好用还要好玩,他们是悦己大于悦人。

基于这项标签,我们投了泡泡玛特(POP MART),盲盒,没什么用,但是好玩。保利沃利(POLY VOLY),洗发水,包装设计好看。

锅圈食汇,火锅,年轻一代离不开,这些都是95后带来的新消费。

好的消费人群要有两种推动力,第一,能诞生新品类,第二,能改造老品类。

如果95后和85后一样,反而没有新消费的投资机会了,正因为不一样的标签,才带来了全新的投资机会。

认清楚了人,我们来看看“货”,什么样的“货”的变化是我们最感兴趣的。

第一、合法成瘾性

比如电子烟,完全是被95后推出来的新消费,而且具有合法成瘾性。咖啡、火锅是成瘾的,盲盒也是成瘾的,人类只要一收藏就会有收藏瘾。

第二、相对快消,相对耐用

从互联网的角度,我们把所有的消费分成四大类:绝对耐用、相对耐用、相对快消、绝对快消。

从频率和客单价两个角度考量,我们不看好车、房、冰箱、洗衣机这种绝对耐用品,使用周期长,客单价高,特别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大家觉得兜里没钱,那就老的继续用,反正也耐用。

也不看好绝对快消品,绝对快消就是饮用水、牛奶、食用油这种日活产品,人类对这两类产品的价值是很敏感的。

做投资要去投价格不敏感的行业,我们比较看好相对快消和相对耐用品。

相对快消就是每周或每月消费一次,客单价在几十到一两百块的,比如火锅。相对耐用是季度或者年度更换,客单价几百,不超过一两千的,比如电动牙刷、电吹风。

第三、器材 耗材

我们很看好这一组合,比如我们投的电子烟,烟杆是器材,烟弹是耗材,得一一匹配。电动牙刷也是一样的,牙刷杆是器材,牙刷头是耗材,要组合用。

我们不仅会投这类公司,还会帮他们把器材加耗材做起来。比如能把原来的器材做成器材加耗材吗?

我们投的素士电吹风,女孩子吹头发总担心越吹越干,我们给它在前面加一个喷头,可以喷胶原蛋白,喷精油出来,这个电吹风卖300多,一个喷头卖80,一年至少得买4个喷头,一个电吹风300多,就带出了一年300多的耗材消费。

最后说到“场”。我们说,高频低客单价,店要足够小,比如火锅奶茶,出现在想吃就吃,想去就去的地方,场要尽可能小。

低频高客单价,店要足够大,比买房还要低频的人生大事就是结婚,结婚几乎没有复购,即使再婚也不会说去上次我结婚的地方吧。

频率这么低,客单价又高,场就要足够大,我们投的格乐利雅,店都是上万平,15到20个厅一起,公用设施很漂亮。

我们不看好任何行业的中型店,要么足够大,要么足够小,中型业态是最没有出路的。

今天的“场”要具备3个能力,在线能力,到家能力,现场体验能力。

疫情期间,同是线下门店,盒马鲜生为什么生意好?

因为具备在线能力和到家能力。用户几乎都是电子会员,能在线选购,还能直接配送到家。疫情期间凡是同时具备在线能力和到家能力的,都基本上高速增长了。

问题来了,理论上,这个“场”具备了在线能力和到家能力,消费者就不用到店了,所以第3个能力很重要,到店的现场体验能力能不能起来?比如我在盒马点的帝王蟹怎么做给我吃?

新的“场”必须有超越购物的体验,是电商做不到的。

除此以外,还有依托中国供应链及强大的品牌出海能力,安克创新、致欧、如果新能源,这些就是前面说的国内越“红海”,海外一定越“蓝海”,不是说海外没有竞争,而是带着国内强大的供应链的优势,你有出海的能力。


硬科技要掌握5G的春天



再来说我们在新技术领域的布局。同样的,未来10年中国一定有100家以上市值过百亿美元的新技术公司。

如果把新技术比作一辆新的跑车,它的第一步一定会跑在5G“高速公路”上。

不用觉得技术很陌生,人类在不同的阶段重复同样的历史,不知道4G到5G怎么走,但是见过3G到4G怎么走,了解了,就知道5G怎么走了,大概就是4部曲:传输、存储、算力、应用。

5G的核心是传输速度,传输速度快了以后,云上的数据量就大得惊人,当数据量几十倍、几万倍增加的时候,算力又不够了,算力好了以后,大量的应用也会被改造。所以我们就奔着这4个领域来逐步投资。

除此以外我们还会布局一类传输公司,5G小基站。

当中国几百万的大基站全部布完,就会开始建大量小基站,其中很有机会建小建基站的不是三大运营商,而是房地产企业。

小基站是要建地产商开发的小区、园区里面的,重要的是,建小基站能够抓住用户,不要让运营商来铺,你自己铺,铺完这些,用户就是你的。

传输,存储、算力、应用,不可能提前,要一步步解决。新技术投资在中国绕不开5G,5G在中国还处于修高速公路的时期,高速公路怎么修的,就是这四部曲,一步步来修。

很多软件公司都是2B的公司,2C来得快,去得也快;2B来得慢,去得也慢。但是2B的公司有没机会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

我们说就要给它注入2C的基因。这方面我们走出了3条路,在不同类型的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产品型公司:要让2B具备2C网络效应

第一、软件开源化

开源就是开放源代码,放到社区里分享出来。打破中美技术封锁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大量的开源软件,或者把大量的非开源软件开源化。

第二、实现2B公司的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有两种,一种是水平网络效应,比如Zoom;一种是伞状网络效应,比如snowflake,也很厉害。

第三、“体验为王”

如果你的技术真的牛,产品真的过硬,敢不敢让大家限时限量体验一下,通过体验看看你的价值。

2B、2C的价值是一样的,都是4个字,多快好省。但是不能定性,说我的东西比别人多,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比别人省,要要清晰地回答多多少,快多少,好多少,省多少。

双十一大家剁手,可能有冲动性消费,2C可以这样,2B不行,所以要有可量化的价值提升。

可量化的价值提升是商业化变现的核心,很多做2B的,除了定性比别人好,能定量吗?

如果不能把定量讲清楚,你的定价就不准了。

服务型公司:轻重兼顾

产品公司做了一把枪给用户,结果鸭子没打下来,人家不会怪自己枪法不好,只会怪枪不好。

我们就说你变成产品 服务型公司,这把枪你自己用,你帮用户把鸭子打下来,免得他打不下来还怪你枪不好。

但这要求人效很高,所以服务型公司离不开人,离不开服务,要轻重结合,比纯产品公司重一点,比传统公司轻一点,效率几倍、几十倍的提升。

交易型公司:释放“闲置产能、闲置资源

我们不看好“去中间化”的交易型公司,一方面,中间人是有存在价值的,不可能完全“去中间化”,而且,如果要去中间化,你的价值就更低,能收的费率也低。

我们看好的的交易型公司是能把闲置产能和闲置资源释放出来,这样你的价值交易就高,费率也收的高一些。

疫情后有一家公司要上市,爱彼迎(Airbnb,发文时已经上市)。它的房子是闲置的,释放出来,价值就高了。你今天卖一个酒店房间能抽多少佣金?Airbnb的费率是房价的20%,Uber、滴滴也是这样。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拒绝“小而美”,追求“高大上”



前面我提到拒绝“小而美”,相应的,我们要追求“高大上”。

第一、设高目标

我们跟投的每家公司的创始人都会谈共同设立高目标,有没有可能成为一家千亿市值的公司,这个很重要。

刚才说的锅圈食汇,我们定的目标是要做百城万店,中国300多个地级市,2400多个县,有可能的。

当时创始人说单店150万,我们说300万,他说不可能,我们说一个店有没有可能发展3000户家庭?300万意味着每户家庭一年花1000块,客单价100左右,一年吃10顿,这是可能的。

现在单店300万,如果开2万家店,营业额600亿,维持现在6%的利润率,近40亿利润的公司,我给你20多倍的市盈率,是不是千亿市值就出来了?

第二、发大愿望

很多公司说我的使命、愿景是要进入世界500强,要有千亿级市值,这还不够,还要发大愿。

2008年淘宝要做万亿GMV(网站总成交金额),但马云没有喊出来,消费者和商家对这个没有感觉,而且那时候淘宝就600多亿GMV,员工也没想过万亿GMV。

所以马云喊的是“双百万”,1百万淘宝卖家年收入过百万,就是1万亿,这样是不是所有商家也很开心?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100万商家中的一个。2009年淘宝实现了万亿GMV,那个时候马云特别想喊10万亿GMV,但是又没有喊出来,又“翻译”了一下,喊的是我们帮1千万商家创造1亿就业,服务10亿消费者。

要服务10亿的消费者,在一线城市不够,下农村不够,10亿消费者意味着一定要走出中国。

大公司跟伟大的公司区别在哪?大公司有高目标,但没有发大愿,会发大愿的公司,才能从一家大公司变成伟大的公司。

如果未来有一天阿里只追求大,不再发马云那时候那种大的愿望的时候,它就只是一个大公司,也会从伟大变得不那么伟大。

第三、要上速度

今天上速度一定不能靠资本的力量,或者依靠大规模。

今天要上速度就靠两件事,拥抱新技术,拥抱组织变革,而不是拥抱资本,拥抱资本上去的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要相信技术,就算再努力,开拖拉机和开跑车,开跑车和开飞机,也是不一样的。

相信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只有两个衡量标准,你能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干部?你敢不敢调结构?

很多公司连过去5年的总架构图都拿不出来,因为改一版就扔了,有的公司5年总架构图调是调了,但为什么调?不知道。调完以后效果怎么样?没有复盘。

商场如战场,商战如战争,战争靠什么取胜?不就是一靠武器,二靠打造铁军。

如果一个公司相信商场如战场,最好的制胜战场的方法就是拥抱技术,拥抱组织变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