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天被骂,格力为什么还是不放弃手机?

 TASTER科技 2020-12-18

如果没有制造手机,你很难在网上看到有吐槽格力的声音。

我父亲对于格力很有认同感,我家好多电器也都是格力的;从整个商业圈看来,很少有几个女人做到像董明珠这样;近几年格力却参与到了手机领域中来,而且一直被嘲笑;格力为什么要做手机呢?

三款手机,都没有声音

2015年,格力推出了格力手机一代,这款手机主要是有两个槽点:价格和开机画面。

2015年,正是手机圈性价比大战打得火热的时候,这时候你推出一款手机,如果性价比不高,而且又不是三星苹果等巨头,基本等于死亡。格力一代手机,安卓4.4,高通410,5寸720p,总之硬件都不怎么样,还不是金属机身,软件层面先不谈优化的好坏,只是多了一个格力遥控(已经被友商玩坏了)。

同样被诟病的还是开机画面,就是这个样子:

讲真,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去看这东西,就像你手机的说明书一样。

这样一台毫无亮点的手机,还未发布,就被人吐槽,后来董明珠只是解释内部消化了。

2016年6月,格力发布了格力二代,这次格力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把去年所有的高配置都用上了:

金属机身,6英寸屏幕,高通骁龙820,4+64,2K屏,type—C,指纹快充都有,在zol报价2280,性价比一般,但是还不怎么火,后来听说又被内部消化了。

而现在格力3代又出现在工信部网站上,配置上从2K变成1080,820也变成残血版,配置有些缩水。

做机之路,新闻太多

如果说一代有很大槽点,能引起群众热议,那么二代能搞出新闻的就是靠董明珠了。你时常能看见董明珠发话,什么买5000万台,什么豪赌一个亿,说出这些话可能被认为是有志气,但是事实却经常打脸,最后只剩下唏嘘。

同样,这几部手机也扯出不少事情,什么强制员工用格力手机,要求员工强制购买等等,销量不好,减少损失的最好方法就是内部消化。

格力做机的背后:老企业的转型之路

我通常称联想、格力等等为老企业,因为他们历史久,联想是从pc开始的,格力也是从空调开始的。

格力为什么会做手机,因为老企业要转型。

这么说吧,如果不转型,格力就算拥有核心技术,他生产一台空调。小米也生产一台空调,但是是智能的,消费者会去买谁家的?当今,以小米、魅族等等各家新一代的企业正在发展智能,以前的血压计,现在是蓝牙的;以前的电饭煲,现在是智能的,如果格力联想们还是生产电脑、普通空调,再省电也会被淘汰。于是,格力看准了手机业。

如果说小米是从手机业开始发展,正在构建米家的大体系,那么格力就是从“格”家开始,正在进军手机;智能家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链接整个家庭所有智能硬件的核心,就是手机(当然以后会有别的,比如眼睛、体感手势等等)格力如果也想构建一个大家庭,那么需要的就是手机。如果不构建这种体系,就算格力生产智能空调智能电器,那么这些电器或许智能通过下载自己开发的app进行和手机连接,这样做也有坏处,既然我用了小米、用了魅族,我为什么不买他们专门配套的空调而去买你的格力呢?

手机业已经到了后期

我以前写过一个文章系列,叫那些有趣的手机品牌,这里边有奇葩的山寨,也有在手机红海中死去的。很多刚出来的手机品牌,他们的创业者往往抱有很高的梦想:通过自己的产品,去改变世界。但是我认为手机业真的到了后期,线上小米、魅族、华为已经建立根基,形成了很高的知名度和认知感,一加、努比亚背后有金主支撑,锤子有了很多的忠实粉丝和投资,360没有声音了,乐视也不知道会怎样,联想moto还不错,下一步还会继续洗牌。线下OV两家玩的多嗨,即使你们天天骂,人家还是卖得好。

拼硬件,这没什么可拼的,几乎你有钱就可以把硬件堆叠起来,这不是问题。拼价格,你玩不过小米魅族,拼软件,你玩不过miui flyme。很多厂商定位一种人,比如定位老年机的,声称是专为老人开发的系统,但是随之软件的不断优化,你有的人家也有,你没有的人家也有,人家名气还比你高。

所以手机业去和他们血拼,哪怕你有钱,也不如人家在行。

如果想转型,还是寻找下一个创业风口吧!

TAST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