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中国或允许国内投资者交易阿里巴巴等中概科技股

 华尔街见闻APP 2020-12-18

最早今年,中国内陆股民就可能交易阿里巴巴这样的美国上市中概科技股。

据南华早报消息,沪深两市交易所在草拟细则,可能允许中国内陆投资者最早今年可以交易阿里巴巴等在美上市的国内科技公司股票。

该报援引消息人士称,VIE相关的限制近期不可能撤销,但国内交易海外上市个股可能更容易实现。一个可能的方法是选取美国上市一篮子股票,引入做市商,在中国时间交易和结算。

VIE是指国内公司通过设立境外离岸公司及相关股权架构、控制协议等方法控制国内的业务运营公司、以实现“境内从事业务运营,境外主体海外上市”的控制结构。国内三大科技巨头BAT和京东、新浪等科技公司均采用VIE架构在A股以外市场上市。

南华早报提到,在小米决定赴港上市后,有关上述可能交易中概股构想的讨论和准备进度加快了。

事实上,就在华尔街见闻全天候科技获得小米很可能赴港上市的消息后,随着证监会系统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外界就传出了境外上市科技巨头可能回归A股的政策信号解读。

上月末在京召开的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华尔街见闻此后援引《中国证券报》的分析人士评论称,以上表述意味着,未来A股将致力于培育一批自己的“独角兽”科技公司,一些境外上市的科技巨头的回归也成为可能。

本月1日,新华社发文对证监会上述表态点评称,A股拥有自己的“BATJ”或将不再是梦。

别看只有短短几句话,这可意味着发行上市制度的大变革。不光是互联网企业,符合国家战略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都有望得到特别的制度支持。路径也不止一条。IPO、再融资、并购重组,条条大路通罗马,资本市场将全方位拥抱这些新领域的优秀企业。

海通证券姜超团队认为,在制度调整方面,两点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对创新企业融资盈利要求的改进,只看盈利指标会错过像亚马逊那样伟大的创新企业,二是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安排,正是这点吸引了阿里巴巴等全球最优秀的公司。

华尔街见闻全天候科技文章还提到,新华社上述文章中提到的上市制度改革,在投资圈里也引发了高度关注和热议。

文章称,一位资深本土VC投资人在一个500人的微信群公开表示,“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这句话)要点是解决BATJ不能在A股上市的问题,(这)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必要时通过授权的方式解决制度桎梏。

今年如果小米赴港上市,将有望成为港股全年最大、最重要的科技股IPO;也将成为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上市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公司。而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已提交港股上市申请。

如果这些优质科技公司无缘A股,意味着,A股投资者将无法分享他们的高成长带来的红利。

上述南华早报报道还提到,中国政府关注国内最优秀的一些科技企业在内陆以外地区上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