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元锦囊】交大文管考研424分超神经验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负自己未来可期

 木铎新传 2020-12-18

转眼又到了2021级小朋友为梦想启航、奋力前行的时候啦~这个起航的关键时刻学长学姐的成果经验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助力喔。因此,【木铎团队】也将邀请木铎家各位已录取的2019学长学姐,为2021考研的小师弟小师妹们,送上最新鲜最宝贵的高分复习经验。 

给大家分享的是2019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与管理专业已录取初试最高分424分的焦糖学姐的高分经验,(在2020考研中,焦糖学姐作为木铎文官集训班讲师还带出了多位400+高分学员)。焦糖学姐将为大家讲解她当时初试的各个科目是如何准备的,她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希望大家的努力都能变成甜美的果实。

作者 | 焦糖学姐

成绩 |  2019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与管理专业初试424分,已录取

版权 |  木铎考研(ID:muduoedu)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其它一切机构转发,需要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不负自己,未来可期!

                    ——2019上海交通大学文管专业考研经验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分享我的备考经验,为学弟学妹们的征程尽绵薄之力。

先讲下个人的基本情况,我本科为东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考研至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备考时间为9月中下旬至考前。初试总分424分,政治69,英语80,专业一135,专业二140,初试成绩第一。

我是八月底决定考研的,九月初我买齐了专业课的参考书目,当我九月中旬正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突然发现参考书目换了。最尴尬的是,我还不是从交大的官网自己得知的,而是看到木铎考研的交流群里学长学姐们在安抚同学们。嗯?我挠头,发生什么事了吗?

所以,我们所谓的参考书目,只是我们参考前一年学校给出来的,谁也料不到我们那一届会大换血,不过从此这份书单也就会固定下来了,大家不必再过多担心。对于换参考书目这件事本身,我会在下面讲专业课的时候再细说。但是从我这里大家要吸取教训,考研是自己的大事,大家一定要上心,密切关注报考院校的官网通知,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多方打听消息。

关于自身的这段考研历程,我能够所谓“上岸”,其实天赋,努力和运气的成分都有。下面就进入正题,讲一讲我的备考过程,我会先讲一下大概的时间表,再按照四个科目依次来讲,最后是一些我的心得和建议。

Part 1:时间分配

我的集中备考时间为924-1221日,我租了三个月的房子专心备考所以时间记得很清楚。在此之前,我把《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和《文化经济学》这两本保留下来的参考书大致看了一遍。从以前开始我就是适合一个人安静学习的那种当然更多的人可能怕自己不自律,和一群人一起学可以激励自己,这都是个人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每天我大概8:30-9:00起床开始学,到11:30-12:00左右结束上午的学习,主要复习专业课一;

  • 中午吃饭,午休;

  • 下午14:00-14:30开始到晚上17:30-18:00结束,下午的两三个小时是公共课的复习,因为我觉得下午精神低迷,是效率最低的时段,我就留给公共课了。

  • 吃过晚饭之后19:30-20:00到22:30-23:00结束,是专业课二的学习。

我一天总共的学习时间大概在8-10小时,期间每学40到50分钟,我会让自己休息一下玩玩手机什么的。我不建议大家一天学12个小时以上/熬夜/通宵这样。

Part 2:公共科目

首先要明白考研的重头戏是专业课,在公共科目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公共课成绩,你说很高,那肯定不算顶尖。但你说低,也没给我拖后腿。我应该属于基础比较好的,所以我的公共科目与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分配的比例比1:2还要少一些。所以我建议大家,哪怕基础不好的,比例也最多不宜超过2:3。

不过也不要矫枉过正,我的公共课成绩比我预想的还是要低了一些。

(一)政治 

书目:肖秀荣系列——《知识点精讲精练》、《命题人1000题》、《形势与政策》

过程:我是11月开始复习政治的,大概用了10天的时间,我把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整本书完整的细致的看了一遍,一天看一章或者两章;

然后用了两周时间,刷1000题,我没有都做完,主要做了马原、近代史,同时又看了一遍书,主要看的部分同上;

这个时候差不多《肖八》出来了,可以一天一套,反思订正;(虽然我没有提前背肖八,但是有时间的同学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背肖八大题了)

肖四出来还剩两周的时间,第一周我用来把四套卷做完,将肖四和肖八重叠的大题部分,整合起来一起记忆。

最后一周就是一直背肖四,附带背肖八;把肖老的那本《形势与政策》里面的题也做了,很快;再将1000题错了的进行温习,刷一刷我当时没做的题,保持题感。

建议:作为文科生,我认为政治是不难的。我大学对于这些科目也没认真学,所以啃的都是高中的老本,马原主要是高中的政治哲学知识,近代史就是高中历史。所以这两部分的复习接受起来很快。新时代思想部分熟悉就行,不要费力气背长篇大论,出题是结合时政的。毛中特其他部分比新时代的了解程度再低一点就可以了,我甚至认为不必看了。思修部分,除了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这个可以看完之后刷题巩固,然后思想积极进取一点就行了。

政治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报班听课,但这个方式我不喜欢,一来占用时间,二来我觉得自己看书就够了。总之大家不管听不听课,跟着肖老一定没错了,肖老微信和微博都有公众号,搜一下就找到了,尤其是后期的时政部分一定要跟上,肖四肖八一定要背。肖老为人温和又风趣,受益匪浅。

(二)英语 

书目:《张剑黄皮书历年真题集》、新东方系列——《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考研英语写作范文100篇》

我的英语基础算比较好的,复习也没有太上心。大一时候裸考完四六级,成绩还可以就没管了。大三大四的时候考了GRE320分,以及雅思7.5分,成绩不算突出但这两段经历是我集中精力复习英语的时间段,大学好歹算学了英语。

过程:关于考研英语一,大纲词汇大约有六千个,我用的是百词斩背单词。从十月开始每天背100个,后来上升到200-250一天,都是利用我刚睡醒或者复习累了的时候抽出时间背。背了一个多月差不多结束了,这个时候我保留了一千多个不熟或者不认识的单词,剩下的时间到考前就有空看看。

十月初做了两套真题,应该是13、14年的,我感觉难度还行,所以我定下来的目标就是保持题感,不做事倍功半的事。我差不多两天做一套真题,一天做4篇阅读,一天做剩下的题,考前主要复习写作,剩了几套没做完。

到了考前两周的时候我开始英语写作的复习。先是把熟悉了小作文的写作要求,然后就开始了历年真题的练写,练完之后就圈出来一些范文里比较好的表达。大作文同上。一开始可以不要求计时,毕竟太久没写了,后期一定要定好时间。到了考前几天我又开始做真题,保持题感。

建议:很可惜没有腾出时间完整做几套卷子,大家可以把15-19年的卷子留出来自测,尤其是有答不完试卷的情况的同学。

我做英语题的套路就是任何题型我都会通读全文,划出重点词句,再返回去看题做题。因为备考英语不够细致,所以我就从一个业余的英语研习者的角度,谈谈英语考试分别考察的内容。

  • 完型填空:分值比例小,是国内英语考试爱考的题型,考的比较细,范围比较宽泛。我个人认为是短时间很难提升的东西,注重积累,性价比低,可以做个取舍。

  • 阅读理解:分值比重大,短时间刷题可以提升,性价比高。它其实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你可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即读懂;第二个过程是你做题的过程,即理解出题老师对文章的解读。第一个过程差的同学多背单词,多做练习。只有第二个过程出差错,我们去看真题解答才有用,来把握出题老师的方式。我一般是会在第二个过程出错,我不喜欢考研英语的出题思路,因为它很多题不能回到原文中去对应,就跟我们做语文阅读题一样揣测作者的意思。

  • 新题型:新题型其实有三种,但三者的核心都一样。我一般是通读全篇,在这个过程中将首句、尾句和关键词都划出来,再去看题,这样会方便快捷很多。

  • 翻译:我同样是通读全文,遇到需要翻译的句子会多留心,脑海里过一遍它的意思,接着往下读,直至读完全文。再会把需要翻译的句子在草稿纸上翻译一遍,整合后誊写在答题纸上。看起来性价比挺低的,我因为做阅读什么的很快,所以答英语时间很充足,没时间的同学直接看划横线的句子来翻译。

  • 小作文:要记一些模板和套话,但这个套话也是要套进题目里的,尽量少写去掉之后文章依旧完整的无用的话,小作文考察应用的能力,只要把题目要求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就行,不需要华丽的辞藻。

  • 大作文:历年来都是看图写作了,要会审题。但我觉得应该会有好几个不同的立意,有主立意和次立意,不要跑太偏就可。我用的第一本英语参考书就会详细的讲大作文所考察的四个方面(也是国外英语考试写作所考察的):任务完成程度(审题)、行文逻辑连贯、词汇运用和语法运用。大作文也可以记一些必要的单词和句式,注重行文的结构。

语言是一个工具和技能,注重积累,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对于英语越早准备越好,战线拉再长都不算长。

Part 3:专业科目

我们这一届是在9月11日出通知,参考书目大换血。我是在9月20号左右才得知的。我个人认为这次换参考书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 文化理论保留了斯道雷教授的《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 将《艺术与创意产业》这一几乎没有单独考过的书目换成了单世联老师的《文化大转型—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 经济学方面保留了胡惠林老师的《文化经济学》,

  • 将其余下两本《文化政策学》和《文化产业学》换成了大卫·赫斯蒙德夫的《文化产业》、露丝∙陶斯的《文化经济学》和布鲁诺·S.弗雷的《艺术与经济学》。

首先,尤其是经济学方面,换了的参考书目比之前的更加务实和有趣(没有说胡老师的书不好的意思),胡老师其余两本书都和《文化经济学》一样,非常的形而上,背起来很痛苦,但是新换的书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好记忆了;其次,我私心认为,换参考书目对我而言是有利的,因为我还没开始复习,损失最小。

(一)640文化理论 

说实话这门课我觉得没考好,六道题我前三道发挥了90%,后三道最能体现实力和分值比重大的题我只发挥了60%,因为时间没把握好。所以大家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前面那种纯记忆的题型,大家都会答的差不多的题,不要浪费时间,多写后面能体现自己能力和分值比重大的题。当时考完出来我世界都灰暗了,后来没想到文管给分很松,所以最后考出来还不错。

  • (1)《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这部分的知识过于晦涩,因为它是偏哲学的。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相比起书里所提到的著作,斯道雷教授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传授了。

我通读两遍书之后就开始逐章进行学习,配合木铎的笔记进行记忆。差不多从十月开始就每天一章进行学习,不断重复记忆,直至考前,我已经能一天或者两天就复习完这一本书。

同时大家可以每天抽出来时间多看看网上有关各个学派的论文和研究,拓展一下知识面,也有助于理解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大家一定要在木铎笔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程上学姐的讲解,进行拓展和再整理,写出一份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的笔记和观点。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科答题框架,有首有尾,分条列点,条理清楚。

  • (2)《文化大转型》

这个参考书目一共有三本,都很厚。我备考的时候已经没时间细看了,就大致翻看了一下。然后我将木铎整理出来的笔记又自己进行了一个提炼,最后我背诵的东西大概只有六七页的A4纸,这个准备是非常不充分的,但幸运的是在我们这次考试没有考到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还是以《文化理论》为主。我建议有时间的同学三本书还是要多翻看,最好能通读,这样对于整个学科的背景都会有了解,尤其是跨考的同学,面试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877文化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 (1)《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学》《艺术与经济学》

后两本书的内容比较集中,也很好理解,背就完事了。第一本书《文化产业》,由于西方文化产业的起源本就和我国不大相同,作者涉猎的领域又很宽泛,整体的内容框架又都是西方学术研究的典型(和胡老师的文化经济学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胡老师的这种框架更适合我们),加上我觉得译者翻译的也不咋滴,读完第一遍我一句话也没记住,更别说提炼它什么观点了。这本书大家一定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们把这本书列为第一本参考书,可见其分量之重,而且最后读懂了之后,真的会发现这个是学习文化产业最好入门的一本书。

复习这三本书我做的主要工作是提炼,把我觉得有必要背的东西提炼出来,如果木铎笔记上有,我就背笔记上的,没有的我会再凝练抄写一遍。

三本书都通读一遍之后,我还是一天一章进行学习,一个月学完了三本书。

十一月开始就是背诵,这个比较灵活,可以一天背一本书的两三章,三四天背完,也可以一天同时背三本书的某一章,十天一轮。

  • (2)胡惠林老师的《文化经济学》

这个虽然被列为了最后一本,但它是唯一被保留下来的一本,所以我也没敢放松警惕,还是疯狂背,我觉得这本挺难背的,所以我差不多每天都在背,但是最后考试发现没有考到这本书的内容,我认为这本书已经被出透了,接下来重点还是会在前三本。

建议:其实说实话专业课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经验,我的复习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我觉得重点就是背诵和记忆,背下来就什么事都解决了。背书这件事一定要有的放矢,既能把整本书的框架(树状图)背下来,也要把每个标题对应的内容背会,这样才是整本书完整的记忆。

我还有一个小习惯,就是重点词我会用荧光笔和各种笔圈出来划出来,研究表明这样有助于记忆。因为我们背诵初期是“形象记忆”,你会发现你回忆背过的内容你脑海里的书本边、页面颜色和字体的形态都还在,到后期通汇贯通了脑海里的形象都没了我们才是真正掌握了。

背书这事记忆力好点的背的次数少一点,记忆力差点的就背的次数多一点,天道酬勤。但我仍不建议过早开始进行背诵,会忘。用两周时间背会的东西,接下来的几个月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去巩固,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把握好遗忘曲线和我们记忆力的折中点,不至于太早开始到后期都忘了或者等了太久到考前没时间背了。

不论是文化理论还是经济学,大家要抽空多关注学术前沿的话题和论文,上知网这些数据库看看论文,最好每一章都能熟悉相关论文,提升素养。时事的话我关注了几个微信公众号:传媒实验室、中经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评论、文化产业新闻。

Part 4:一些建议

不要沉浸在自我感动里。我有时候不想复习了就刷微博嘛,考研也经常被顶上热搜,看着满屏的鸡汤、努力和豪言壮志,吓得我赶紧退出来看沙雕段子。为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努力,人生不是本该如此吗。不要总苦大仇深的,把学习当作享受,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水到渠成,成功是自然的。

劳逸结合。在备考期间,我和家人朋友聚会吃饭也没落下,一周至少会挑一个晚上放松一下看个电影。每天睡眠时间也够,整个备考期间身心都蛮愉悦的。首先我们这个是文科,需要大量记忆,不同于理工科,至少我自认困的时候做做数学题还行,让我背东西是不行的;再者我们的书比起其他文科,真的算简单了,别逼自己太紧,休息一下睡一睡,脑子灵光了事半功倍。

多方收集考研的信息。不管在初试还是复试,大家一定要多收集考研的信息,多问学长学姐,我相信你能够看到我这篇经验,就已经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了。

包括我在内的各个学长学姐的经验贴一定要反复看。我是以去年考文管第一名的经验贴为主,伴随我考研整个过程反复看。因为你也许读这篇经验贴的时候刚决定考研,连书都没看,连题型都不知道,随着你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看别人的经验贴才会愈加受益,自己复习起来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转眼又快到四月了,春暖花开,是我最喜欢的月份。想想那年这个时候的自己,迷茫,无力,不知所措,至少现在对未来又有了些期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大家都能不负自己,未来可期!

编辑|焦糖学姐
策划 | 木铎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