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全值得报考吗?听非全在读学长姐讲述真实的非全生活(附择校推荐)

 木铎新传 2020-12-18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一则公告:我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这意味着想要就读人大新传MJC要么选择保研推免,要么只能报名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类了。

未来还有哪些学校将如何改革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是一个改革的大趋势。

关于非全,我们之前已经推送过相关政策解读和推荐,详情请戳下方:

👉武大新传取消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还值得读吗?

👉学硕与专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到底有啥区别?| 2021择校(七)

👉官方消息!非全日制研究生将享有平等就业及落户机会!这几所学校含金量最高

今天这篇推送,咱们就非全这个话题继续延伸,给大家分享已经就读非全专业的学长姐们的真实想法,以及关于人大改革后,有哪些相似类型的报考院校可以选择。希望能够给正处在迷茫阶段的你,提供一点帮助。

本篇推送食用指南

1、非全日制研究生详细解读

2、非全适合的群体和不适合的群体

3、非全学长学姐的真实生活

4、人大改革后该如何择校


01
非全日制研究生


1

基本情况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响应产学结合适应时代需求而提供的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进行学习的非脱产学习研究生。现在多数招生单位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说明非全日制定向就业,也就是说非全日制是留给那些在职人士报考的。定向就业是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参加的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其中初试是全国联考,考试时间安排在十二月底,这次考试科目和学员报读的招生专业相关,一般有三到四科,考试形式是笔试。通过初试,可以在三、四月份参加院校复试,复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主决定,一般有英语口语、专业知识等,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考生具备真才实学才能顺利通过这次考试,参加完复试达到录取标准后可正式录取。

整个流程就是:选择学校、专业—统考网报—现场确认—参加统考—学校复试—录取入学—毕业论文—颁发证书。

2

课程安排及学费
关于“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每个学校安排都是不同的。非全日制的上课方式一般是周末班(周六日全天上课,或周五晚上及周六日全天上课)、集中班(每月集中上课4天)。
非全也可以拿到“两证”,但证书上标有“非全日制”字样。政策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非全日制的学费较高,全日制研究生学硕和专硕的学费不一样,学硕一般6000—8000,专硕一般在一万左右。不能享受国家补助每月600元的津贴,且不能评选国家奖学金。高校自己的学业奖学金也要看本校政策,且无住宿。

02
非全适合什么群体?


报考非全的最大劣势就是用人单位认可度不高,就业可能受到歧视。虽然在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指出,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但用人单位和考生们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刻板印象依旧存在。
同学们心里一定要有数:你读研的目的是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学姐根据身边人的经验和网上的一些讨论,整理出以下几点:
1

适合非全的群体
  • 本科不太好并且有名校情结
如果你的本科不太好,毕业后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又特别有名校情结,例如985、211、双一流,把读研看作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承受非全带来的不便之处,那么这些人适合。至少非全的文凭可以为你提供985、211的学术资源、人脉资源以及开阔眼界和平台等等,你很有可能因为这份文凭领跑你的本科同学。
  • 设计、后期、影视动画、计算机等实践类
打算未来去互联网等行业,有一定工作经验且收入较高,年龄较大,推荐非全,因为非全的初衷就是为你们准备的。因为这种行业的特点是技术类主要靠技术能力和经验说话适合技术专业,技术型专业,你的能力永远是第一。
  • 已经有满意的工作,考一个非全想要提升自己、扩展人脉,给简历镀金的人
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参与课程的学习,更扎实地掌握管理理论和工具。也可以更多地利用学校资源,参与或组织各类学生活动,积累资源,锻炼软技能。
  • 就业想考虑私企、外企或者转业跳槽
考虑选择对学历是不是全日制不重要的企业,可以选择拿非全文凭傍身。
  • 经济条件允许的
非全的学费较为昂贵,且不提供宿舍无奖学金,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才建议报考。
2

不适合非全的群体
  • 不适合以后想要当高校教师、想要进国企、党政机关等事业单位、想走选调途径等以学历为核心竞争力单位的人。
在2020年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之前,体制内非全都是不认可的。现如今文件出了,这种情况肯定有所缓解但还需时间检验。
  •  不适合本科是985、211双一流的人
这部分同学非全不仅不会给你锦上添花,甚至给你本科学历也打折了。简单的举例子说就是,某985本科同学,本科时候都有的很多机会例如选调、人才引进,读了非全反而没了。所以如果你本科不错的话又觉得考不上全日制研究生,就先去找工作,找好工作再想读个研那就再不脱产读个非全。
  • 一般建议工龄较短(一般低于5年),目前在工作上还未有建树的同学考虑全日制
在北大的招生简章中,声明申请全日制的考生年龄建议在30岁以下,但从各院校的生源情况来看,报考全日制的考生平均年龄在26-27岁左右。

03
那些已就读非全专业的学长姐们现状到底如何


“冰岛没有猫头鹰”:研一在读,帝都某985非全,两年制。
“第一个学期8门课,每门课都超多小组作业和课程论文。我导师人特别好,很体谅我们,不会安排额外任务给我们。有个别同学,抱着想好好学习的态度,放弃工作好好跟着导师干活,大多数人,被老师逼迫不准全职工作,必须天天看文献,做报告。周一至周五,白天全职上班,上午9点就到下午5点半,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晚上六点半,踩点到教室,无法吃晚饭。基本没有课余生活,有一段时间很沮丧,因为工作、因为学习,想很好的提升自己,一方面懒,一方面忙。
建议有三点:一是别读非全再考一年,我有同学调剂到双非全日制,二战上岸了。二是好好做研究、发论文,抱导师大腿,读博。三是好好工作,做好职业规划,非全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已落淮边月”:人大非全法学在读。
“非全获得的证书不一样,奖学金、出国交流方面的支持也弱于全日制,这些大家都知道了。但是你要想清楚,你来上大学是为了什么?为了拿个证书就业糊口?那非全目前看来确实前途未卜。你要是来读书,学习,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那么非全可以的。因为至少在人大,非全可以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全日制上一样水平的课,并且获得导师指导。我觉得这就够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匿名:非本专业跨考,985 会计非全在读
“每次看到周围的朋友同学,考上了全日制研究生时,每当看见某地给研究生福利,但是排除非全时,内心总是十二分的羡慕加酸楚。但直到最近我才明白:其实一直歧视非全的,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的眼界,我的颓废,给我自己画了个圈子,让我沉浸其中并难以脱身。这样的我,即使上了全日制,结果怕也好不到那里去。真实的情况是,无论全日制还是非全,其仅仅只是提供给你一个学习的方式和环境。比起毕业证上到底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更重要的是,你在研究生期间,付出了多少,又获得了什么。希望你们不要像我一样:自己碌碌无为,还要责怪环境不好“
li—程:17年入学的非全毕业生,非定向,全日制学习
“现状已经拿到了大公司的offer。感受读非全经济压力大,学习和找工作和全日制一样。非全学习的这三年也是酸甜苦辣,大家能读全日制还是读全日制的,非全经济成本高,自己的心里压力大。对边工作边读的人来说,学习压力很大。全日制的学生都在拼进全力才能毕业,非全的学习量和他们一样,除非你的工作比较清闲,不然慎重选择。”

   匿名:18级985定向非全

“没三方派遣,秋招投了互联网,收到3个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大厂的offer。我是文科生,投的互联网的市场,运营职位。就业问题其实还是要补充一下,因为自己非全身份,所以参加校园招聘时都很害怕面试通过后因为非全被刷,很容易日常焦虑。对学校的认同感也不足,学院分管非全的行政老师仿佛形同虚设,任何活动都不会通知非全,和全日制相比区别待遇较大。

学校公共课老师也以为我们是以前的在职硕士,根本不懂非全新政策。最后能够拿到还不错的offer, 方面要感谢学校牌子硬让我通过简历筛选,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平时对专业能力的积累。总而言之,和本科母校相比,研究生非全读完之后并没有认同感。我觉得大家不要太悲观,但也不要太乐观。其他行业(国企、事业单位等等)我不了解,如果是互联网,个人能力真的是第1位的,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有能力真的不用太焦虑。作为文科生,互联网适合文科生的职位确实不多,竞争很激烈,即使名校全日制也不是都可以拿阿里腾讯的offer。

最后千万不要因为读了研究生就懈怠,或者因为读了非全就怀疑人生。我当初心态很差的时候就看书、帮导师干活等等,我们非全也确实要更努力才可以。”

小铎解析

非全和全日制的含金量是一样的,自17年改革后,国家坚持在就业政策上要对全日非全一视同仁,提供相同的就业机会,并且很多大企业或者国字开头的企业确实也把这个政策落实了下来,但是还是有有很多企业和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主观性地觉得非全日制培养出的研究生素质不如全日制培养出的高。再加上还有实践能力强的全日制专业硕士,正因如此非全研究生在就业时可能就会各种碰壁。 甚至有的高校专门为自己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写推荐信,想证明他们的学生是和全日制的同学一样有能力,希望用人单位可以提供就业的机会。高校的行为是好意的,但是否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就业市场对非全研究生的歧视还是客观存在。

就业一定不是读研唯一的目的,大家在选择非全和全日制的的时候要先考虑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再做打算,只要能力强你就能发光发热。

  

04
人大改革后我该如何择校?


对于那些打算报考人大的同学而言,如果不愿意选择非全的话,还可以现在尝试换其他院校。八月下旬,可以按照考量因素优先级排比,进行相似考察范围的再择校。

人大新闻与传播考察范围为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电实务,以及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包括新闻史和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人大专硕的考察范围可以说很全面了。

如果从地域因素考量,咱们可以从华北地区以下几所考察范围类似的学校进行选择。

1

北京师范大学
点击图片查看院校点兵最全攻略👆
差异分析:北师大专硕侧重新媒体,考察偏向基础,和人大专硕考察范围的差异在于加上传媒法规伦理和媒介经营管理部分内容。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喻国明老师的论文。
2

北京大学

差异分析:北大的地位就不用多介绍了,新传学院的新闻与传播专硕334的固定题型就是4-5个名词解释、3个简答和2个论述,440一般题量少分值大,连续几年都是只有3-4道论述题。和人大相比,北大出题角度广、跟紧时代、灵活多变
一般不考书本上的学术性强的理论题目,而是考与热点、时代结合的题目,要求学生关注国内外传媒界的技术动态、政策动态、产业动态、内容创新等,了解新兴的技术、产业盈利模式变化、结构调整、资本市场与传媒结合的案例、政治上的新政策新规制等等。
3

中央民族大学
点击图片查看院校点兵最强攻略👆
差异分析:中央民族大学是211、985建设高校,它地理环境好,离清北人大都很近,离国家图书馆也近,共享一下学习资源也是可以有的,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也是国内领先。民大专硕考试范围与人大专硕一样,考题也相似,并且难度不大,当下考虑非常来得及。
如果从同类型的考察范围因素考量,以下几个院校的考察内容和人大相对而言较为接近。
4

复旦大学
 点击图片查看院校点兵最强攻略👆
差异分析:新闻传播专业素有“北人大,南复旦”的说法,据最新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复旦大学传播学科位列全国第三。复旦大学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专硕95人(含推免)。总体来看,复旦新传专硕的招生人数算是比较多的,但复旦的考题每年都会有变动,考察偏向基础史论部分。不乏能力很强的竞争者,难度和人大专硕不相上下。
5

南京大学
 点击图片查看院校点兵最强攻略👆
差异分析: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实力不容小觑。南大考题难度还是比较大,新闻学学硕考察大量新闻相关理论以及部分中外新史内容,中新史的考察还涉及到了深层次的考察,对史论的反思与当下的发展相结合;专硕的考察内容比较追逐新传热点理论,并且有大量灵活的实务题,但考察范围和人大并无太多差别,之前复习的知识仍然适用。 
6

厦门大学
 点击图片查看最强攻略👆
差异分析:厦大在福建省内,平台广,师资力量雄厚,相比于北京的学校,厦大竞争没那么大。厦大实务题非常的全面,名词解释易出冷知识,经典理论常考,常考专题。和人大相比,整体来说厦大偏重基础,近几年考察越来越活,重视基础但不局限于教材。
如果决定好换学校的话,八月份开始准备还是有很大希望的!毕竟很多学校专硕考察的部分基础内容不会相差太多,找准目标好好奋斗就完事了!
编辑 | 雷雷学姐
策划 | 新媒体部
主编 | Deca学姐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